最新教育专著读后感范文5篇

更新时间:2023-10-20 09:38:3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20日发(作者:松斋)

If you want to live an ordinary life, you will encounter ordinary tbacks.整合汇编 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最新教育专著读后感范文5

教育专著读后感1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

书。很快我 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

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 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

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

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 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

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 使

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

好孩子的 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

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 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

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

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 好的家

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

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 仿力、可塑

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

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

教养子女的 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

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

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 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

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

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

;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

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

要闯红灯跨栏杆、开 “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

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

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 孩子学会宽容他

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2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

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

我们深深明白了 “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

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

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 得借鉴—— 好父母都

是学出来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

绩都是帮出来的;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确实,没有天生的成

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

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 法,

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

活基 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

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

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 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

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

的首任优秀教师, 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教育专著读后感2

这个月一直在读王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

感觉有几点感受最深:

一、王老师实话实说。

面对如今铺天盖地的成功教育案例,王老师提出质疑:教育

事业真是这样简单化、轻松化、单一化的吗?王老师的见地我非

常赞同,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

教育感化一个孩子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也正因为如此,我们

才需要做案例研究。我们做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积累经验与

教训,指明研究的方向,从而为实践提供导向作用。因此,我们

做案例研究应侧重于过程和逻辑分析,不应侧重于是否成功;

重于理智的判断,不侧重于激情燃烧。

回顾了一下自己以前所谓的案例分析,总好象是为了凸显自

己的成绩在涂脂抹粉。其实说句心理话,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经

验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教育的苍白无力。

二、做研究不要总立足“怎么办”?应先找“为什么”。

对于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刚开学接了个新班,刘斌是班级

的“老大难”。

一开始我总想:怎么办才能不让他拖班级的后腿。于是天天

中午留他在学校与我一块儿吃饭,并给他辅导功课。可是半学期

下来,他依然如故,尽管在行为习惯上略有好转,但对于学习还

是能躲则躲,能赖就赖。

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为什么他这样不愿学习?为什

么小小年纪的他竟然如此大胆?这么多的坏习惯又是怎样养成的?

为什么他有努力的愿望却看不见进步呢?

经过与家长的多次接触我逐步了解到由于父母忙于生意疏

于管教孩子。租住场所鱼龙混杂,他与哥哥只有狠一点才不会吃

亏。至于学习因为父母没有明确要求、期望,自己也就顺其自然。

待到落后时便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家人也无暇顾及。而我们的

学校教育又是主动或被动地采用了“学习成绩”这一把丈量的尺

子,于是,成绩落后的他自然就将自己列入了班级、老师和家长

的对立面,以此来保护自己。

我想:自己即使穷三年之力也未必能使这孩子改变多少,

我至少了解了造成孩子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家长的疏忽与

环境的影响。是呀,我们不应总是责怪孩子,多从成因上找找,

我们就能以更宽容的心对待孩子。

三、现代教育呼唤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全书读来,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

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

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

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

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

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整个教育

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如:

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于

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

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

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

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在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

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

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习的重

要性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

归因就缺乏“智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

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做让学生更反感

的“傻事”,做的是无用功。而智慧的提问题应该是:“明明知

道学习重要,为什么还不起劲呢?”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

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

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

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

此可见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师

是这样想事情的,刚说过不能怎么样,学生就公然违反,“顶风

作案”是明摆着与老师对着干。于是火冒三丈,处理起来“简单、

粗暴”,一顿训责,学生在高压之下似乎也立竿见影。可以说这

是教师在使用权力压制学生——“拼力气”,学生是否真的服气

很难说。也可以说这种教育方法是在“制造敌人”。而教师的教

育智慧在很多时候体现在教师能否“化敌为友”的能力上,要做

到化敌为友,教师要有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心态,前提是教师自

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师说;“人有研究的心态,他是不会向研究

对象发脾气的……恰恰相反,你得想办法使自己的认识客观地反

映对方的现实状况。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我想,人的宽容度

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

可以冷静的面对意外情况,举重若轻,把麻烦酿成快乐。可见教

师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

教育专著读后感3

前几天,我认真拜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62条——《让学

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能让我细

细思索的是这两段话:“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仅是为了

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的更聪明”;“那种

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里保持肃

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

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

信。”

想想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很重视我们教的知识学

生记住了多少,我们所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的分数是

不是理想,习题是不是会做。我们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

去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久而久之我们教出来的部分学生也就不会

思考,也懒得去动脑筋,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变成了少数优生的

天下。中等以下学生坚守:沉默是金。我们的基础教育就决定了

三六九等。这是我们小学教育的悲哀。

很多的时候我们还会抱怨学生的纪律不好,用了很多的方

法:鼓励的、惩罚的,结果效果不理想,其实我们真的应该从自

己身上找一找问题。今天读了建议的63条,我才明白我们身上

缺少的是一种叫做“思考”的东西,缺少的是思考带来的新颖,

缺少的是思考带来的丰富,缺少的是思考带来的吸引和榜样的力

量。

仔细观察学生们的眼睛。不管是怎样的课堂,只有学生的眼

睛反映的是思考的眼睛,这堂课才是最有效的。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每位学生眼睛里闪耀着光芒,闪耀着思考的幸福的光芒!

最新教育专著读后感范文5

教育专著读后感4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

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

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

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

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

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

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

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

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

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

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

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

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

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

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

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

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

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

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

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

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

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

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

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

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

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

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

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

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

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教育专著读后感5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

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

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

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

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

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

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

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

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

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

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

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

后于你的学生了。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

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

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

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

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

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

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

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

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

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

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

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

替代,无比井贵的生 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

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

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

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

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

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

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

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

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

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

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

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

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

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

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本文发布于:2023-10-20 09:3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8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