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600字9篇

更新时间:2023-10-20 09:34:0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20日发(作者:卞瑛)

教师读书心得6009

教师读书心得600 1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

个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

便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

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是著名教育家窦桂梅的最新力作,

也是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述了窦桂梅的教

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本书有独到

的见解,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

,教师的尊严来自于专业功底、人文素养和教育理念,关于“主题

教学”,关于阅读,等等,点燃了很多青年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热情。

书中的课堂教学实录是她魅力课堂的具体表现。

其中“专业自我”这部分内容让我有了深深地感触,尽管我不是

完全的语文教师,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

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是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的。

对于所担负的事物,通常都能全权处理,避免外人的参与甚至干预。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这段话,我思考起了自己的平日工作,由于我对自

己的既有知识很少进行独立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我往往采取与大家

1 / 13

一样的共同立场,主旋律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教学方面流行什么我

就紧跟什么,读了窦老师的书后,我才明白这已严重影响了我的专业

自我决断的权利。为什么我会跟着风跑?为什么我会不知所措?为什么

我会为他独尊?为什么我会找不着北?其实这些都需要我从自己身上

反观,改变自己就要有独特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为此我们才会变得

平和、平静——欣然一笑,坦然面对,依然向前。只有从内心深处实

现高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的、现实的

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对从事的专业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

自我价值感,从而表现出对专业当仁不让的意识和信心——而这些无

疑会给孩子带来更为积极有益的,甚至是浸润一生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存在。但共同的是,无论如何要让自

己“站立”起来——这是教师专业的真正灵魂!没有专业自我,很难

有教师的专业生长。人必须让自己自省着,因为这样的人才可以获得

明白,才有可能获得精彩。这是认清自己的基础,也是不断超越自我

的基石,有自醒为依托的自省,才使有理智的自尊。有专业尊严的教

师是美丽的。

尽管窦老师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语文的浓浓气息,但是从她的书里

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其实很多事情是彼此相通的,做一个老师就应

该有专业自信,专业特色,与众不同的才是你最精彩的地方,才是令

人钦佩的地方。所以努力着,学着让自己更充实一些,更精彩一些,

做一个个性化受大家尊重的老师吧!

2 / 13

教师读书心得600 2

《给教师的建议》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

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我一拿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

这本书第一次让我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学

家很多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

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

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

于使每一个人电影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

己。”其中更有充满了“人”的魅力的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

欢做的事》《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等等。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

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

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

,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书中提到一个

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

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

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课题。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

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

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

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

3 / 13

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作文,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

!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

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

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

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

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

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

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师读书心得600 3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

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

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

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

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

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

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

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

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

们借鉴。

4 / 13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

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

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

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

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

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

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

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

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

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

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

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

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

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

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

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

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

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

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

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

5 / 13

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教师读书心得600 4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

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

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

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

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

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

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

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

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

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

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

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

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

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

6 / 13

"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

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

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

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

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

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教师读书心得600 5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

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

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

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

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

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

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

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

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

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

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7 / 13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

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

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

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

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

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

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

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

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

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

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

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教师读书心得600 6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

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

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

8 / 13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

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

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

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

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

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

《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

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

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

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

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

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

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

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

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

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

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

9 / 13

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读书心得600 7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

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

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

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

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

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

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

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

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

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

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

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

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

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

10 / 13

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教师读书心得600 8

也许在《翻转人生的教育》一书的作者,也就是文中的主人公、

高中教师乔治?古斯里奇决定提笔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才会对二

十年前懵懂无知的自己感到庆幸。当时深受抑郁症所苦的他债台高

筑,不得不接受一份到阿拉斯加教书的工作,五年的工作能获得比外

间其他同类工作高出三倍的薪水--侧面也说明了这份工作的棘手程

度,他对自己能否做好这份工作并无自信,但是他已经别无选择。

他不是以一个认为自己足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的形象出现

的,他的脑海中无论是对孩子们还是教育本身,都没有固化的认识和

偏见,这对他和孩子们,其实都是一件幸运的事。这意味着,他们之

间,也许会有无数的可能发生。

古斯里奇就职的尤皮克学校位于远离美国本土的白令海峡上的

圣劳伦斯岛,这是一个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地方,相对于常年零下五十

度、冬季可达零下七十度严寒的居住条件来说,更大的难关是岛上爱

斯基摩人对他们的态度,到岛上的第一天古斯里奇的两个女儿就被爱

斯基摩小孩用石头攻击,“白人垃圾!白人垃圾!滚回你们的地方!

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们脸上介于憎恨和厌恶的神情。

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对学习这件事的看法和那些小孩也没什么不

同,在他们看来,祖祖辈辈以捕猎为生的孩子们的人生轨迹已经注定

11 / 13

了,对英语都还说不流利的他们来说,学习“白人们的知识”既困难

又无必要,因为他们不擅于阅读,所以他们对小岛外的世界知之甚少

也无甚向往,没人想要走出去,更没人想过要去白人开设的高校继续

深造。在这种消极的态度之下,学校的老师也把上课当做是义务在应

付,认为这些爱斯基摩人是不可雕的朽木。在双方共同的消极作用之

下,古斯里奇看到的就是这样一所无组织无纪律、死气沉沉的学校。

他在和学生们一点点走向成功的时候发现,被翻转的何止是这些

爱斯基摩孩子们的人生,他的人生和教育观念,也因为这些经历逐渐

改变。他意识到,身教比言传重要,人格比学问重要,智慧比知识重

要,相比起古板的知识,孩子们若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才

是教育最大的胜利,因为这样不仅他们会过的充足快乐,同时也将成

为这个社会的正面因素,进而推动教育环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读书心得600 9

这学期,当我读的是《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感受了李镇西老

师的与众不同,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举例说起,真实自然,每一节

都让人感动。

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学

生的,但是为什么还会不被一些学生喜欢呢?“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

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

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

12 / 13

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

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

生就会把你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

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

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

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

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

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

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

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

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

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

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当学

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

及乌吧。

合上《做最好的老师》体会到: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

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今后,要把自己的爱

很自然的贯穿在我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13 / 13


本文发布于:2023-10-20 09:3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8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