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关于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通过参加这次学校读书活动,我再次温习了一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
的推荐》这本书,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
再次将此次读书心得汇报如下,给教师的推荐读书心得。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
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
满意,没有到达我们想要他到达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
或者至少尝试过。我们教师就应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到
达,有些是到达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到达,有些则需要你的再
三的期盼与忍耐:对不一样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
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
危险。
感悟:这句话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有多少时候是在进
行着群众性的无效劳动,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地在那里进行着无效劳动,又有
多少学生最后厌倦了这种无效劳动而不再“劳动”,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里!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
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但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
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感悟:“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认
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
育者就应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
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我的必读书目中。
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能够说
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
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
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终生牢记的程度。
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但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
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一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
病,但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
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下之中:他们在盖楼房,但是墙基在裂缝。
感悟:我是一个高年级的数学教师,也深深地体会到,许多落后的学生并
不是弱智,而是基础没有打好。只要认真的辅导,他们是完全能够赶上去的。
我们必须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
里,到达牢记终生的程度。
关于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推荐》的
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推荐谈谈自我的体会。第二十七和
第二十八条推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
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此刻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仅成人
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此
刻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那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职责呢?你的情绪平静
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
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持续下去。他的这一番话,能够看出他认为学
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个性喜欢一门
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
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我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
为的。反问一下自我,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推荐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
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
这种劳动必须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思
考。他有一句十分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推荐中。在这条推荐中,他不仅仅强调阅读,而且将
学生的动手潜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
动的儿童,能够构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
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推荐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取的劳动方式,在
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
了。
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思考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
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
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
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
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
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
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
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
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
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
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
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
为思考者的愿望。”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
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
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
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
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
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
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
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
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
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 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
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
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有
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
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
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
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
增添学习兴趣。
第 5 页 共页 5
本文发布于:2023-10-20 05:2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7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