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理解赏析(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10-19 15:02:0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9日发(作者:纪复亨)

古诗文阅读-----词句的理解赏析

考点1

炼字、虚词(新题型)

2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知识梳理

鉴赏古诗文中的字词(炼字)名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炼字可以从字意、

修辞的角度着手分析。一般赏析的句子都有以下特点:情感积极向上,具有警示激励作用;

蕴含哲理,发人深省;巧用修辞,意蕴深刻;融情(理)于景,情思幽深;用词精练传神等

等。名句赏析考察最多的角度是炼字、修辞,表现手法,其次还有写景、句式、哲理等。

炼字

答题思路:

1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如果该字(词)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要点明;

2 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进行分析;

3 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

×××”意为······(在这里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

了(表现了)······地思想感情。

易失分点:

使用的修辞手法没有点明;

分析时表达的内容、情感、意境等空洞,泛泛而谈,应侧重于要求的字词来分析。

句子理解与赏析

答题思路:

1 判断该句是否使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若有,要先点明此修辞或表现手法。古诗文中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互文、设问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融情于景、用典、

铺垫、衬托等等,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该修辞或表现手法;

2 结合全诗或文本指出该句的作用,表达的情感等。

答题格式:

运用······(修辞或表现手法)手法,写出了······,表达了······(情感、哲理等)

难点:

1即使题目没有限定句子赏析的角度,但若该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也要点出其修

辞或表现手法,这是得分点,若有限定的句子赏析角度,就按题目要求去做。

2词不达意,平时需要积累。

常见题型

1 请分析“······”一句中“·······”一词的表达效果。

2 文中“······”的“·······”字(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 请对“·······”一句做简要赏析。

4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一句的表达效果。

5 请谈谈你对“······(词或句子)的理解。

6 “······(某词/某句)可以删除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如果遇到其他的题目要求,通过审题,看看是否可以把该题目转化为常见的题目要求,然后

再作答。

【考点示例精讲】

《木兰诗》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的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从侧面表现了木兰的英勇

善战。

难点:指出所用的写法:夸张、侧面描写,因为题目中没有限制其角度,部分学生会忽视这

一点。

《望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简要分析诗中“钟”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钟”是“聚集”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大自然把天地间神奇秀

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象。1分)

【考点对点训练】

《孙权劝学》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写鲁肃“大惊”的神态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大惊”是鲁肃吃惊的神态,“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是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学习效果显著,才略大有长进。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和孙权劝学、吕蒙学习无关,可以删去吗?说明理由。

答案:不能。“拜蒙母”“结友”写出了鲁肃对吕蒙的欣赏,侧面衬托出吕蒙学识长进惊人,

也突出了孙权的善劝。

以上两题的共同点:点明“侧面”(易忽视点)“吕蒙学习效果显著”

二《木兰诗》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水流鸣溅溅。

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赏析。2

分)2021 陕西)

答案示例一:借“不闻”点出木兰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借“唤女声”点出木兰的

女子身份。

示例二:借木兰对父母的依恋、思念,点出她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和她的女子身份。

解析:按照题目要求,从“处境”“身份”两个角度回答。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征途之远与木兰飞越关山的矫健英姿。

易错点:会误答“对偶”的修辞。

3说说你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理解。

答案: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指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

归来,表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烘托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常见错误答案:只是机械翻译,没有点明“互文”,也没有答出深层次理解。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中的战斗生活,表现

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5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开”“坐”“脱”“著”“理”“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回家后的情景,表现了木兰舒畅喜悦的心情,

同时也表现了她对女儿装的喜爱,对美的追求,表现了她柔情的一面。

易忽视点:题目没有明确要求,容易忽视其中的互文、对偶的手法。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四句该如何理解?说说你的

看法。

答案1)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

要分辨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2这四句表现了木兰富有情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情态,

达了作者对木兰的赞美之情。

难点:点明比喻的手法;指出所塑造的木兰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

三《卖油翁》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这里写卖油翁的“但微颔之”有何作用?(2分)

答案: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勉强认可的态度,为下文两人的冲突埋下伏笔。

难点卖油翁没有一句赞扬和捧场的话,所表现的不以为意的神态激怒了陈尧咨,因此有了

下文的冲突,即此处埋下“伏笔”

2从词语运用(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一句。

答案“取”“置”“覆”“酌”“沥”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卖油翁动作娴熟、技艺高

超。

人物描写:点明“动作描写”

四《陋室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

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简要分析。

答案: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机盎然。写出

了陋室自然环境优美、清幽宁静的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入”对仗工整,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陋

室环境的生机盎然、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易失分点1)修辞手法作答不完整,只写出其中一个;2)只答出环境之雅一个方面,没

有答出室主人品行高洁这层意思。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

用?

答案:运用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前句实写(正面描写),表现

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后一句虚写(侧面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烦,以生活

情趣之雅突出了“陋室不陋”

易错点:写作手法回答不正确。

五《爱莲说》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中的三个“爱”字分

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作者一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感叹真正的隐士很少;“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二叹爱莲者少,实则叹像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三叹爱牡丹的人多,实则感叹世上爱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人太多,表达了

对世间争名夺利、趋炎附势者的厌恶。

易错点:对三种“爱”要分别去回答相应的态度,而不是泛泛地说“表现了作者追求高洁、

洁身自好地人生态度”

六《登幽州台歌》

1你是怎样理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诗的?

答案诗人把个人放置到广袤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

的孤独感。

易错点:只是对诗句机械地翻译,没有挖掘深层次地情感。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什么人?

答案“古人”指古代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七《望岳》

1从修辞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案“造化钟神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

于泰山,表现了泰山之美;“阴阳割昏晓”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泰山像一把硕大

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阴暗明亮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表现泰山的高大。

解析答题要点: 拟人体现在“钟”字,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比喻、夸张体现在“割”

字,表现了泰山的巍峨高耸。

一题巧变式:

1)品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加点字的妙处。

答案“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割”字写出了泰

山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表现了泰山的高耸陡峭。

2)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画面。

答案: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而泰山也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

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小”字。

答案“小”字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同时

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难点:点出“众山小”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

一题巧变式:

诗歌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英雄气概?

答案: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八《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飞来峰高耸如云,虚写出在千寻塔上,天明鸡叫的时候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表

现出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并对前途充满信心,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难点:学生会侧重于对句意的解读“天明鸡叫的时候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点出其虚

景的壮观,而忽视“侧面写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

一题巧变式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任选一方面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答案示例一:“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山上古塔之高,表现诗人的立足点之高。

示例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自己登高远望,虚写诗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

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并对前途充满信心。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请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的理解。

答案1“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看到的云,又喻指困难挫折或当时朝廷中的保守势

力。“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2)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以及不

畏困难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被眼前的困难

吓倒。3)同时也衍生新的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就能通过

现象看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先说具体形象,再阐述抽象事理,3条是衍生意义,有点难度,鼓励理解掌握。

一题巧变式

2021年河南省实验中学三模)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中有评价说“唐诗主情,宋

诗主理”。本诗善于将深刻的道理寄寓在具体形象中,请谈谈本诗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哲理。

答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或者: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就能通过现象看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足”意为“充足,足够”,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示例一:“疑”字一方面写出了山水的曲折多变,道路的难寻难辨,另一方面写出了

诗人留恋郊野、陶醉山水的沉迷自失的神态。

示例二:“又”字渲染出诗人沉醉其中时突然发现眼前这个绿柳成荫、山花娇艳的秀美村庄

时的喜悦之情。

答题要点“疑”:道路的曲折难辨,诗人陶醉山水的沉迷自失。

“又”“欣喜”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

哲理:只要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规

律。

一题巧变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

这两句诗?为什么?

答案:示例一: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要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

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也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规律。(只要不放弃希望,经过努

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示例二: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绘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解析:答案一更具有普遍性。

4 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诗人希望自己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

的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难点:忽视对内容这一方面的作答。

一题巧变式: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十《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答案:运用环境描写(或点名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

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难点“白日斜”属于环境描写,可以环境描写的答题思路入手作答,即描写了······(景

象),渲染了······氛围,烘托了······(心情)

2 古诗文中的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自己虽辞官离京,但仍会关心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后人常用此诗句来赞扬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题巧变式:

1)你认为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自喻,表明诗人虽虽辞官离京,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16 河南)

答案:诗人以“落红”自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自己虽辞官离京,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

命运。

十一 《活板》

1“持就火炀之”“则以纸帖之”“木格贮之”“旋刻之”,文中多次运用了代词“之”,有什么

作用?

答案:文中多次运用了“之”,如“炀之”贮之“刻之”“帖之”它们分别指代相应地事物,

减少了行文地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

2本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请结合

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烧”“炀”“镕”“燔”按照加热的方法、程度不同分别使用,用得准确贴切。


本文发布于:2023-10-19 15:0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7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