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0《阿长与_山海经_》课时练习

更新时间:2023-10-18 03:55:0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8日发(作者:魏雍)

第九课 阿长与《山海经》

基础练习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憎恶wù) 骂(zhòu 掳去 倘使

B. 惊骇hài 疤(chuāng 烦索 疏懒

C. 样(mó) 磨难nàn 孤孀 震悚

D. 粗拙zhuō) 问(jié) 哀悼 针灸

2. 选词填空。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

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诘问),而

且当面叫她阿长。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摊成)

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烤、烘)得那么

热。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告假回家后,给鲁迅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

....

B. 知识就像深埋在土里的宝藏,越努力挖掘越觉得深不可测

....

C.他的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所以这次偶然的失误情有可原

....

D.学校清洁大扫除中,尘土飞扬,同学们一个个面如土色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5.下列对《阿长与<山海经>》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眼中,阿长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饶舌、多事、麻烦多礼的人。

B.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抑”的部分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

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等;“扬”的部分主要写了阿长为作者买《山海经》。

C.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联系在一起,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也表达了他对阿长的敬意、

感激和怀念之情。

D.本文中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是:不大佩服一不耐烦一空前的敬意一敬意逐渐淡薄,

终完全消失一产生新的敬意。在这些情感变化中,作者交代了长妈妈的身世、遭遇和性格特

点。

答案: 1.A 2.1)淡薄;消失;诘问; 2)伸开;摆成;烤3.D 4.C 5.A

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1分)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

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

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

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

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

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

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

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

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

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

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

“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文章

内容简要回答。(3 )

2.阿长来问《山海经》,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

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2 )

3.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其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2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4.《山海经》刻印得十分粗拙,可是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

宝书”? (2 )

5.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2)

二、核心素养练。(6)

6.我们身边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现象,如歇后语、谐音、避讳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

近这些语言现象。(6)

(1)[歇后语解读]请从以下三个歇后语中任选一个,按照示例进行解读。(2 )

①竹篮打水——一场空

②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示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解读:比喻那些假装好意,却暗藏坏心的人。

(2分。任选其一进行解读即可)

(2)[谐音辨析]下列句子中没有谐音现象的一项是(2)( )

A.小玲在门上倒贴“福”字,妈妈高兴地说:“福到啦!”

B.除夕夜,爷爷看到饭桌上的必备菜一鱼,捋捋胡子笑着说:“年年有余啊!”

C.中秋佳节,桂花飘香,圆月当空,妹妹吃着月饼说:“真是花好月圆啊!”

D.婚床上摆上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寄寓着“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

(3)[避讳探讨]古代有许多避讳的语言现象,如称“老人去世”为“老了”;称“上厕所”为

“解手”;唐代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将“民”字改称“人”。 们应该怎样看

待这些避讳现象? (2 )

答案:一、1.叔祖的“疏懒”衬托了阿长的殷勤,(1)他人的冷漠对比出阿长的热切,(1

)写别人都是为了突出阿长对“我"的关爱。(1)

2.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身上,(1)表现了“我"对阿长的不以为意乃

至轻视。(1 )

3.“震悚”在这里指“身体因过度兴奋而颤动”,(1)表现了“我”听到阿长买回“我”

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的震惊、惊喜和感激之情。(1)

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我"渴慕已久的,(1)而且最后竟然是大字不识的阿长给

“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

这四本书是“最为心爱的宝书”。(1)

5.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1)也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连书

名都说不清楚的阿长怎么去书店买下了这四本书。(1)

二、6.1)①解读:比喻白费力气,毫无成效。

②解读:比喻连自己都保不住,没办法再帮助别人。

③解读:比喻心中有苦却说不出来。

2C

3)避讳现象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习俗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尊重

这一现象。如老人去世称为“老了”,这既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

中国人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特点。但我们也要正视避讳现象中的封建思想,批判地看待古代

的避讳文化。(2分。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捡麦穗儿

张洁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趔趔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捡麦穗

儿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有捡满一个

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儿,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捡到

的麦穗儿,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儿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捡麦穗

儿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捡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

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

要嫁谁呀?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

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

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

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

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

!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

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

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

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

.....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捡麦穗儿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话,都是让

人害臊的话。 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一叫 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

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

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

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莫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

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

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

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可人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我依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

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

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

小女孩吧。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

我一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选自《张洁文集》,有删改)

1.从文章第一段,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 (3)

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在“我知道,他真疼我呢”之后, “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情感变化。

(2 )

依恋——( )——期盼——( )——怀念

3.简要概括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3)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

(1)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

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从描写角度)(2)

(2)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从修辞角度)(2)

答案:1.①穷困。生活贫穷,小小年纪就要跟着姐姐捡麦穗儿。(1)②幼小。人小篮子大,

总是跌跤,捡不了多少。(1)

③天真可爱、贪玩。看不到麦穗儿,总是被蚂蚱、蝴蝶吸引。(1)

2.担心;伤心

3.①年老丑陋;②慈祥乐观;③生活艰辛,饱经风霜;④内心纯朴善良;⑤无私关爱他人。

(3 ,答出三点即可)

4.1)运用肖像与神态描写,刻画出了人物的苍老与慈祥。(2)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眉毛拧成疙瘩的皱巴的脸比成核桃,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我"着急担心的情态。(2)


本文发布于:2023-10-18 03:5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5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灶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