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文与爱国主义

更新时间:2023-10-15 14:25:2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5日发(作者:贾庆礼)

2012年第8期

Moral educaton and the pary buiding 课,{.语丈

蠲国圆

浅析古诗文与爱国主义

董蓓蕾黄丽琴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1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历史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十分丰富。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使之成为鲜活的教育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真挚情感,实现培养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情感的“育人”目标。本文主要对古诗

文中包含的爱国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材;古诗文;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发

炙人口。战国时代,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甘茂、公孙衍等,或合

展的产物。在和平年代,爱国主义精神没有那么多血与火式的壮烈

纵,或连横,往来奔走于七雄之间,以谋取卿相之位,更是朝秦暮

牺牲作载体,这种精神似乎在慢慢被大家遗忘。当今社会处于急剧

楚,成为时尚。但屈原却至死也不肯离开其故国。当楚国灭亡之际,

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中充满浮躁的心态,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

屈原自沉汨罗江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悲歌。屈原希望怀

导致部分国人道德出现急剧滑坡的现象。

王能够以史为鉴,任人唯贤,以政为德,并表示“乘骐骥以驰骋兮,

我国文学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爱国文人像灿烂群

来吾导夫先路!”他的感情是真挚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就在被

星,众多的体裁、风格和流派又如群芳斗艳,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 放逐之际,依然苦心规劝怀王,“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的文化遗产。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反映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寥寥数语道出了诗人的用心良

资源。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

苦。时光易逝,草木零落,迟暮将至。屈原担心君王如不及时修德

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任贤,治理美政,则年华老大,无所成就 屈原在政治主张得不到

热爱祖国的秀美山河

采纳,而自己处境又极为险恶的情况下,依然惦念着祖国和人民,

“怨灵休之好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与怀才不遇,遭人嫉妒的屈原相比,《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 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辽阔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 可谓幸运。先主刘备能三顾茅庐,后主刘禅在世时,又“皆取决于

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这首语言朴素的

丞相”。不过面对强敌,其“出师未捷身先死”也让人唏嘘不已。《出

北朝民歌《敕勒歌》描述无比壮阔雄浑的自然风光,反映了当时北

师表》前部是出师北伐之际,给后主的奏章,处处表明了对国家的

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面貌,同时表现了对游牧生活的赞美之情。

报效之心。表首先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描绘碣石山下深秋时节

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

雄伟的海景,这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

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

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后又提出“开

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

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

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 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可惜生前其最后马革裹尸,

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

也没能看到结束战争、兴复汉室的那一天。

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

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曹

三,描写优秀的文化、科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化和

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下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

杰出的科学成就,这在语文教材里都有体现。只要适当引导,就能

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岑参的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边塞地区的雄奇景色, 《论语六则》“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简明体现了孔

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 思想有一些认识。《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

子倡导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窥一斑而见全豹,可对孔子教育

读此句诗,使人仿佛虽置身于冰天雪地,但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

多助,失道寡助 都在告诫统治者要勤政爱民,不可骄奢淫逸。孔

2012年第8期

Moral educaton and the pary buiding 课岁{.语文

蠲豳

安俊巧.让爱国情感扎根学生心田——谈初中课文教学中

17):58 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考试周刊,2011(

大苏泛赤壁云”为第一段,简练概括地告诉读者,王叔远有着不同

3张德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意韵(一)爱国之情U]3].大

凡响的雕刻技艺,他能在“径寸之木”上,随意雕刻出不同形状的

们由此认识到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文章开头至“盖

艺术品。然而更绝的是,他能利用木头的天然图纹、形状表现各种 连干部学刊,2006(3):49

形态。 “罔不因势象形”,强调了“形似”; “各具情态”,则突

出了“神似”。这样,也就突出了王叔远是个“奇巧人”。

4】杨倩.浅谈爱国主义与语文教学U].商情,2010(20):35

5]罗昌奎.一曲气吞宇宙的乐章——曹操《观沧海》赏析卟

:43—45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0(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给全人类

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

6]徐秋玲.论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从《离骚》的忠怨之

华而努力拼搏。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心浮气躁是社会普遍现象。在此时大

情谈起[.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4):57—60

7】扶平凡.文天祥《指南录》诗序——一篇现代意义上的自

力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地方已经

传体小说【.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0):65—67

8】胡丽萍.丹心永垂,回肠荡气——《指南录后序》赏析U1.

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开展了如“唱红歌”等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不过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而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223

且我们的先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处于青少

9】方春荣.出师一表真名世——诸葛亮《出师表》赏析u l秘

书工作,2006(1):39—41

年期的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爱国志士的思想、品格,了解历史,懂

得教材课文所阐发的哲理可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把它作为自己

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长远

意义,也是摆在我们教育人员面前的重要命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11】贾小华.吟古诗弘扬民族魂,诵格言抒发爱国情——谈古

10】李淑彦.古诗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才智,2011(3)

158

参考文献

1]唐种.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德育渗透U】.成功(教育

版),2009(10):142—143

诗文及格言的德育作用U].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oo9(to):160

(责任编辑:刘影)

(上接第124页)

作的意识和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 缺乏责任感,就很难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担,在实际生活中,

四、在语文学科教育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的宝贵,不认真学习,虚度时光,甚至还有漠视生命的现象。 生养成负责任的态度。例如,在进行《散步》教学时,让学生理解

有些学生存在言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课程的教师,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

生命对一个人来说,是无比宝贵的,但是很多学生却认识不到 应该对学生的这种不良言行进行教育,加以正确分析和引导,让学

他们对生命缺乏必要的认知,不懂得生命的重要性,轻生、吸毒、

打架致人伤亡的惨剧屡屡发生,让人痛心。针对这种现象,我还增

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作

加了课外补充材料《生命生命》一文的学习,教学时我抓住文中第

者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生活,如何做到在

四自然段(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

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却在于我们自己把握)和学生一起反复品味,并结合课文下面的作 教育是我国的根本大计,教育要以德育为先。语文课堂既要教

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学会负责,将责任感落实到具体生活言行中,从

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者注释(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她l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

好学,也要教好人。语文教学只有坚持将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

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让学 融合在一起,既结出学科教育之果,又盛开品德教育之花,才是真

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她的执著追求,学生们非常激动,

很多人借此联想到张海迪、史铁生等人,开始谈自己的感受,气氛

正成功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

非常热烈。趁着这股热潮,我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了文章最后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M1.北京:

1980.

段: “从那一刻,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

中白自流失,不论未来的生命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

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最后我对课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学

生提出来希望:作为新时期的建设者,要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

[2]钟平.德育渗透要有针对性.

[3]倪文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五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个人事业与生命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

(责任编辑:刘宝瑞)


本文发布于:2023-10-15 14:2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32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论语六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