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眠、霸、占6个生字,掌握“霸占、偷渡”等词语
的意思。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的美好意
境和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
的美好意境和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朗读诗歌,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
的美好意境和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谈话导课,交流自学收获
1.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情有独钟,他们笔下的秋是怎样的呢?现在
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2在诗人笔下,秋是多姿多彩的,现在正是秋天,你眼中的秋是什么样子的
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
(板书诗题)
问题导入: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4.组内读诗,读准确,读流利
5.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刘大白和徐志摩(代表作、新月派的
“三美”主张)
学习活动二:运用方法,对话“秋晚”
1.请反复诵读诗歌,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提示
景物有鸟儿、斜阳、江面、芦苇,相机出示“芦苇”的图片,识记字形,
理解“头白”“妆成红颜”的意思,感悟画面的美丽。
(板书:倦鸟、斜阳、江面、芦苇)
2.四种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组合起来就有一幅无比美好的画面,那是怎
样的画面呢?
要点:
画面1:鸟儿斜着飞,夕阳刚刚映照,在鸟儿翅膀上面时定格,像鸟儿背着
夕阳。
画面2:鸟儿飞过江面,水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散发着光彩。
画面3:鸟儿飞过芦苇丛,夕阳映红了白色的芦花。
3.三幅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4.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教师相机追问和补充,深度理解“驮”“翻”
妆成““红颜”的神奇效果。
5.妆成红颜的,还有什么呀?学生继续想象,丰富画面(江面、大树、白云、
枫叶)并仿写句子。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热爱自然)
7.看到平常的景物,进行丰富大胆的想象,然后把它写下来,就成了有趣
的诗歌,多好玩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
学习活动三:对话“花牛”,体会意趣
1.先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师生合作朗读。
提示:教师读每节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一同桌合作朗读一自主朗读,发
现诗歌节奏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四节,每节两行,其中每节第一行是重
复的句式,每小节押韵。
2.以上体现了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建筑的美、音乐的美。那么,诗歌当中
有没有体现“绘画的美”呢?自己读诗,看看作者写了哪几幅画面?(花牛
坐、花牛眠、花牛走、花牛做梦)
(相机板书)
3.想象画面,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抓住“坐”“压扁”“眠”“走”“甩得滴溜溜”“做梦”“霸占”“偷渡”
等词语,谈感受到花牛的憋态可掬、活泼可爱、自由自在,以及白云、太
阳对花牛的呵护。
相机出示“剪秋罗”图片。结合语境识记“眠”字。
4.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头花牛呢?(相机完成板书:向往自由)
5.师生再次合作朗读,顺势引导仿创一读完第4小节,教师接着往下读:“花
牛在草地里玩,……”
6.激发学生想象,尝试再仿写一两节。
学习活动四:对比朗读,体会异同
1.试着比较这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第二首诗更讲究句式的整齐、押韵
2.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初步比较与《秋晚的江上》的异同。
相同点:都写了秋天傍晚江边的景物
不同点:所写的景物不同,《秋晚的江上)写了倦鸟、斜阳、芦苇,《暮江吟》
写了残阳、江水、露珠、月亮。诗歌的语言形式也不同,《秋晚的江上》是
自由体诗,《暮江吟》是七言绝句。
板书设计
3.现代诗二首
精彩片段1——《秋晚的江上》
师:诗中的三幅画,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你对哪幅画面最感兴趣?能结
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吗?
生:我觉得“鸟儿驮着斜阳”这幅画很新奇很有意思,鸟儿怎么能够驮得
动夕阳呢?
师:况且,鸟儿为什么要“驮着斜阳回去”呢?
生:也许是怕黑吧,把太阳驮回家当灯。
生:鸟儿和太阳是好朋友,回家一起玩。
生:太阳工作了一天,也很累了,回不了家了,所以鸟儿把它送回家。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那么,在你心中,这是怎样的鸟儿?
生:我觉得鸟几力气很大,也能吃苦,明明累了,却还不休息。
生:我觉得它热爱光明,所以把太阳驮回家。
师:倦鸟驮着斜阳,你最担心什么?
生:我最担心斜阳掉下来。
生:我最担心太阳把鸟压垮,然后一起掉下来。(众笑)
师:可就在我们刚刚要担心的时候,鸟儿双翅一翻,翻出了另一番奇妙的
景象,你能结合诗句说说吗?
生:斜阳照在江面上,江面被染红了,本来这样的画面就很好看了,可是,
作者说,斜阳是从鸟背上掉下来的,我觉得特别新奇。我仿佛看到了鸟儿
在翻翅膀,我仿佛听到了太阳“研”的一下掉水里,鸟儿救不了它,自己
飞走了。
师:是呀,这一“翻”一“掉”,可真令人惊艳!
生:芦苇妆成红颜写得特别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芦苇在夕阳照射下
的神奇变化。
师:妆成红颜的,还有什么呀?
生:还有江面、大树。
生:还有白云、枫叶。
师:(出示句子“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你能照诗中的样子说一说吗?
生:天上的白云,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生:清激的江面,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师:说到江面和枫叶的变化,我们不由想起了古人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
飞,( )。停车坐爱枫林晚,( )。
师:鸟儿把夕阳翻掉了,它会后悔吗?
生:不会吧,因为翻掉了夕阳,一切变得多美呀。
生:我想鸟儿不会后悔,因为它本来就驮不动了,再说,夕阳又不是它家
的。
师:作者借这一系列景物寄托了怎样的感情呢?(热爱大自然)
师:看看,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有趣的意境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歌。
点评:
教师对略读课文的定位非常准确,给学生提供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实践空
间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深度追问,学生通过描述看到画面,把静止的
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的、生动有趣的场景,学生也在这样的讨论中丰富了
认知,陶冶了性情,达到了人诗相融的境界。
精彩片段2——《花牛歌》
师:让我们合作读读这首诗。我读每小节的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
(学生和老师合作读)
师:读着读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诗歌每小节是押韵的。
生:我发现每节第一行的句子差不多。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以上两点正好体现了新月派诗歌的特点一诗歌讲究
建筑的美,句式整齐;讲究音乐的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么,诗歌当中
有没有体现“绘画的美”呢?自己再用心读读,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个画面?
生:诗中写了四个画面,分别是花牛坐、花牛眠、花牛走、花牛做梦。
师:具体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和自己的感受吗?
生:我仿佛看到花牛一屁股坐下去,把剪秋萝压扁了。
(老师相机出示“剪秋罗”的图片,学生感受它鲜艳的色彩)
生:我觉得剪秋罗把花牛的屁股染红了,可是花牛毫不在意,它想坐就坐。
生:我仿佛看到花牛在睡大觉呢,花牛太懒了,大白天就睡了。
师:睡觉,在文中的词是“眠”(相机出示),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吗?花牛是够懒的,我们都在上课,它大白天就睡觉了。那么,对待这么
懒的花牛,有人打骂它吗?
生:没有。
师:白云霸占了半边天,目的是什么?
生:遮住太阳,让花牛睡觉。
生:白云对花牛很温柔。
师:不仅仅白云对花牛很温柔,还有谁也对花牛很温柔?
生:太阳。当花牛做梦时,太阳就偷偷下山了。
师:太阳“偷渡”,就是不想让花牛知道,为什么?
生:它怕惊扰花牛的好梦。
生:它想让花牛睡得更香甜一些。
师:正是有了白云、太阳对花牛的关爱与呵护,所以花牛很开心,它想走
就走。
生: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师:多么有趣的小诗啊。我们把自己体会到的,用心读出来吧。
(指名读)
(齐读)
师: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头花牛呢?
生:表达诗人渴望自由。
师:对呀。花牛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是诗人无比渴望的。学了这首小诗,
你会仿写一个小节吗?
出示:花牛在草地里玩, 。
生:花牛在草地里玩,大树为它撑起伞。
师:你们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很好,写出了大树对花牛的关爱。
生:他还写出了花牛的自由和快乐,想玩就玩。
师:是呀,同学们,原来写诗一点都不难。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试着勤
动笔,写一写吧。
点评:
韵的使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本文发布于:2023-10-14 16:5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23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