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雨的古诗]春雨古诗4篇

更新时间:2023-10-14 09:18:4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4日发(作者:彭嘉庆)

[描写春雨的古诗]春雨古诗4

春雨古诗篇(1):春天总是美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

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

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

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

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

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

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

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

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

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

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

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

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

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

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

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

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

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

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

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

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

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

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

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

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

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

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

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

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

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

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

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

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

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

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

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

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

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

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

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

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

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

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

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

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

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

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

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

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

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

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

空中飞来飞去。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

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

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

幸福和快乐。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

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

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

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

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

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

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3 8

春雨古诗篇(2):淘气的春雨

“春天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淘气的春雨又洒向

我们美丽的江南。

春雨中,小草从地下钻出绿绿的脑袋。春雨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

嫩绿的叶子。春雨中,花儿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春雨中,小溪欢快地流淌

着。在春雨的滋润下,整个江南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可是,淘气的春雨啊!你有没有瞧见在我们祖国的西南地区:小草黄了,

树木枯了,花儿谢了。美丽的漓江露出了河床,大地被火辣辣的太阳烤出了一

条条深深的裂缝。当我们喝着清澈又新鲜的泉水时,西南地区的人们每天都在

默默地祈祷着,盼望着春雨的来临。

你这淘气的春雨啊,别只流连在山清水秀的江南,快快赶回西南,痛痛快

快地去降一场大雨吧!

春雨古诗篇(3):古诗词合集(四篇)

吟秋

一枝红蕊浸香冷

风追枯残碎短亭

雨问年少何破落

夜夜憔悴似断魂

诉别离

烟雨江南情凋零,真心不移爱离弃!

相思千里去恨谁,红尘唯有我独孤!

万野萌芽拔地亲。

欲报启恩雨却去,

齐抬芽头北望倾。

春雨古诗篇(4):初二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古诗中的某某

作文要求:从小学到现在,你读过不少古诗了。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以

“古诗中的__”为题,围绕你选定的专题,把你所记得的和能够查阅到的相关

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如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诗中的春夏秋

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古诗中的名胜古迹。你可以为自

己编辑的诗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为每一首诗做一题解,说明作者、朝

代,并对原诗内容做简要介绍,对摘录的诗句加以点评。你还可以为诗集写一

篇“前言”或“编后记”,说一说自己编辑的过程,以及对古诗的理解和感

受。编好之后,在同学之间互相传阅,共享“编书”的快乐。

范文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土,他是我国

继居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

了新的高潮,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

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达权贵。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绝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乘舟远渡门以

外,想去古时的楚国一带浏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起伏的山峦随着平

原旷野的伸展而逐渐消失,翻涌的江水奔入茫茫无际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

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水中摇荡的月亮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变

幻的云彩结成奇丽的海市蜃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仍然爱故乡深情

的江水,万里迢迢伴送着我的行舟,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描写

了长江的近景,江水送我,抒发离别之意。

诗融情入景,格调激越奔放,健爽明快。

古诗中的四季

春,鸟语花香,花团锦簇;夏,烈日炎炎,荷花绽放;秋,秋高气爽,果

实累累;冬,鹅毛大雪,冰天雪地。古诗中的春夏秋冬优美、典雅,令人向

往。

春之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不知不觉得来临,天气转

暧,万物复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如一双温柔的母

亲的手,抚摸着树木刚发出的嫩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细雨蒙蒙,世间万物接受着春

雨的洗礼,雨停后,世界仿佛奂然一新,清新自然,空气中夹杂着草的清香,

花的芬芳。

夏之莲

忆莲,“江南风景秀,最忆在碧莲。婀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荷花婀

娜多姿,让我久久不能遗忘,莲那清淡的花香让我忘记夏天的炎热,只知道夏

天空气中的清香。

对莲,“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莲那洁白高雅的身躯伫立

——忧愁,冬——寒心,尽在不言中。

古诗中的扬州美

烟花三月,舅爷爷来到扬州。

舅爷爷是个戏剧家,说话总喜欢引用诗文。一开始,我老躲着他,后来一

想,怕什么呀,我也学过许多唐诗呢!于是,我大大方方地站在他面前,背起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舅爷爷不

断点头,然后问:“你知道为什么叫烟花三月啊?”我回答:“因为,扬州春

天的时候,柳絮杨花会到处飞舞,远看就好像轻烟一样,春雨中各种各样的花

儿,朦朦胧胧的,就像一片烟雾中的花海,非常美。”

舅爷爷惊讶地看着我:“扬州到底是文化古城啊,连小学生都这么厉

害!”我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不算什么,我们学校里的同学都会背诵许多古

诗的。”

第二天,我们来到瘦西湖。舅爷爷笑着考我:“为什么叫做瘦西湖不叫胖

西湖呢?能不能用诗来回答?”这可难不倒我,我每次来瘦西湖,都会听到导

游讲解这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

唤作瘦西湖。”最初我听不懂也记不清,还特地回家查资料问妈妈呢。

在二十四桥,我指着一块汉白玉的石碑,告诉舅爷爷,上面是毛主席的手

迹,抄的是杜牧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

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我们漫步到莲花桥上,我给舅爷爷讲起十五的月亮十

六圆的传说,还背起了徐凝的《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

州。”

一旁的妈妈告诉舅爷爷,唐诗三百首中,就有二十四首是写扬州的。比如

禅智寺,杜牧就题了“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优美诗句。平山堂、茱

自古以来,离愁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关于离愁的诗更是数不胜数,

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溢满了文化史。

身处异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月色凄凉,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不禁

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无尽的酸楚,只能对月空吟,留

下这千古传颂的名句。

背景离乡,李月也曾吟诵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自己对家乡的

依恋转化为家乡水对自己的万里送别,构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强烈,铺案写

下这传颂千古的名句。

与多年好友相别,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与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够再会,自然心生

不舍,但诗人却以乐观的态度,抛开惜别之情,丝毫不会哭哭啼啼作儿女态,

挥豪写下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

而面对离别,王维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山阳关无故人。”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青

青河畔,折柳相送,轻吟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句。


本文发布于:2023-10-14 09:1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2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