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001]

更新时间:2023-10-14 01:04:5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4日发(作者:阳忠恕)

初二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

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来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从中找出

一处并进行品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泛东钱湖

·范钦

澄波四望空,画舸沂冷风。野寺轻鸥外,人家细雨中。

菰蒲临水映,洞壑与天通。即拟寻真去,花源杳无穷。

注释:画舸ɡě:画船,即装饰华美的游船。沂:超越极限。野寺:野外庙宇。菰蒲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可食。的嫩茎称茭白又称香蒲。洞壑:

深谷。

1)这首诗展现了景物________的特点,诗的末联化用了________这篇课文的意境。

2)结合全诗,说说本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游洞庭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两首诗都写了洞庭湖,但诗中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说说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锤炼精妙,极富表现力,且就洞庭赊月

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字作赏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

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渲染了水

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阅读下面古诗,品味离情,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品析其中字的意蕴。

2)这首古诗与李白的五言律诗《渡荆门送别》都是借流水抒离情。你认为哪一首写得更

好?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链接)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①倩:请人代自己做。②扬州:当时为南宋杭击金兵的前线。

1)词中一个“________”字,概括了国土沦丧的现实;簪缨一词运用借代手法,代指

________

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借物抒情,读来催人泪下,请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 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 1 周弼的诗的是 2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 1 的心境。周诗写的

2 的心境。

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一,二两句写出 山花怎样的特点?

2借花喻人是这首诗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为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请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欣赏本诗。

①动与静 虚与实留白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3古诗阅读

喜雨

[]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眠。

笑摘园蔬漉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①牸():母牛。漉:滤。

两首诗都写,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浮客:游子。诗人自

指。

1夜宿七盘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16古诗词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①本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

(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舍弟,指自

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③况乃:何

况,况且。

1)下列对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做,表达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

B.两诗首联都在写景,都描述了国都沦陷时萧条破败的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C.两诗颔联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都将主观情感移情于物,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

果。

D.两诗都提到了家书,也都同时提到了战争。可见诗人既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

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E.甲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

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甲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18古诗文阅读

(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

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9古诗阅读

寒夜

杜未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口口便不同。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诗中口口(空格)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菊花 C梅花

20诗歌鉴赏

采莲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渔翁

[]周权

转棹收缗日未西,短篷斜阁断沙低。

卖鱼买酒归来晚,风飐芦花雪满溪。

注:①缗:n,网鱼的绳子。②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

1)用原文填空:采莲人因为________,渔翁因为________

2)有人说采莲”“打渔都是临水而居的一种生活方式,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

。结合这两首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行;春

2)①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

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②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

人;

渐欲才能富于动态,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西

湖春天的喜爱之情。

字生动地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

悦之情;”“二字则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

2 1)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

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

的春景。

2)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

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

岸飞去,写出了,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

彩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解析】【分析】(1)考查诗句的内容和作用。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

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

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

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2

考查表现手法的类型及所抒发的感情。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是写静:写水面平

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

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的写动。结拍写

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

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答作用时一定要

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1、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

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

淡远的春景。2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

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

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

色的多姿多彩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点评】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

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

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所谓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

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所谓对比衬托,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

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3 1)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

象;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字和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

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2)通过写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热爱之情。最爱湖东行不

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两句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

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

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

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本是人的动作行为,却赋予身上,写出了莺的活泼可

爱;有互不相让的意思,所以它能够体现在初春之时的生机与活力;作者用一

字刻画的行为,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

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

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

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抓住一

字分析本诗诗人的情感。

故答案为:(1)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

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字和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

整;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2)通过写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热爱之情。最爱湖东行不

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两句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点评】(1)鉴赏诗歌的语言时,(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先看炼得的字是什么词

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果运用修辞的,应从修辞角度进行

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借写景、叙事间接表

现出来,也有时直接抒发情感。如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一定要借助这些语句揣摩所要表

达的感情。同时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还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人物的经历等综合分析。

本诗抓住尾联分析作者的情感。

4 1)幽静(澄澈、空明、凄清);《桃花源记》

2)表达作者对悠闲安乐生活的向往(对澄澈空明自然的喜爱、对东钱湖景物的喜爱)

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末联含蓄体现)

【解析】【分析】(1)诗歌运用澄波”“画舸”“野寺轻鸥”“人家细雨”“菰蒲”“洞壑等意象,

勾勒了作者泛游东钱湖时所看到的幽静、澄澈、空明、的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东钱湖

景物的喜爱之情。诗的末联即拟寻真去,花源杳无穷化用了《桃花源记》所创造的意

境。

2)这首诗叙写了作者泛游东钱湖时所看到的幽静、澄澈、空明、的自然美景,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湖光水色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借即拟寻真去,花源杳无

也委婉含蓄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幽静(澄澈、空明、凄清;《桃花源记》

表达作者对悠闲安乐生活的向往(对澄澈空明自然的喜爱、对东钱湖景物的喜爱)或: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末联含蓄体现)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赏析。考生要理解诗歌的意象,从意象中得出答

案。

本题是对诗歌诗人情感的考查。做此题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诗句中感悟诗人的情感,

要依据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5 1)《望洞庭湖》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

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或:抒发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并希望得到张九龄的举

荐。《游洞庭湖》描写了诗人月夜泛舟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陶醉,对自然的

尊重与热爱。(或沉醉自然洒脱不羁的性情)(意对即可)

2)示例一:赊欠,即买卖货物时买方延期交款的意思,,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视月色为朋友,洒脱无羁,豪迈奔放,与清风朗月为伴的遗世

独立的情怀。示例二:极富想象力,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洞庭的清风、朗月、湖光,

美不胜收,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诗人着一字,视明月为朋友,似与朋友对话,自然

洒脱,拟人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可谓巧妙纯熟。(多角度赏析,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1)孟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

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

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描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

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

欲济无舟楫过渡,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

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李诗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

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作者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

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2且就洞庭赊月色: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岂能

?又岂用?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

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

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

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将自然人格化,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体现作

者热爱自然,想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尚情怀。

故答案为:⑴ 《望洞庭湖》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

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或:抒发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并希望得到张九龄

的举荐。《游洞庭湖》描写了诗人月夜泛舟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陶醉,对自

然的尊重与热爱。(或沉醉自然洒脱不羁的性情)(意对即可)

示例一:赊欠,即买卖货物时买方延期交款的意思,,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视月色为朋友,洒脱无羁,豪迈奔放,与清风朗月为伴的遗世

独立的情怀。示例二:极富想象力,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洞庭的清风、朗月、湖光,

美不胜收,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诗人着一字,视明月为朋友,似与朋友对话,自然

洒脱,拟人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可谓巧妙纯熟。(多角度赏析,意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抓住诗歌能表达感情的句子以及写作背景

理解感情。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句子的理解以及字的本意,揣摩词语所用修辞方法或写

作方法,明确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6B

解析: 1B

2)赏析:在广袤的沙漠上,一缕轻烟直上,没有一丝风,长烟显得孤独无依。长长的黄

河上方,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这两句诗用对偶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壮丽的山河图。一个

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

惟肖。

【解析】【分析】(1B.有误。《汉江临泛》的尾联没有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好风

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故选B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

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

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

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

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字不能表达诗人的

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

感觉。一个字,一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

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故答案为:⑴ B

赏析:在广袤的沙漠上,一缕轻烟直上,没有一丝风,长烟显得孤独无依。长长的黄河

上方,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这两句诗用对偶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壮丽的山河图。一个

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

肖。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要求学生在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写作方法。内容及感情赏

析。

7 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

三是暗含了朋友间情意的深厚。

2)示例1:《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

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请君试问

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

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

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荆门至楚国,

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

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贴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换,故意说成是家乡之

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深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则显得有点突兀,与

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风吹柳花满店香的意思是春风吹起柳絮,

酒店满屋飘香。这里的首先有柳花淡淡的香味,突出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因为是酒

店,所以还会有酒香。联系作者的感情可知,作者与友人同在酒肆喝酒话别,所以这

里的还有二人之间友情深厚醇香之意。

2)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为开放类试题,可以认为本诗好,也可以认为《渡荆门送

别》好。认为本诗好的理由可以分析末句得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水喻别意,从而把抽象的别意具象化,生动而富有新意。认为

《渡荆门送别》好的理由可以围绕作者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先写景物的变化,由山地而

进入平原,末句写故乡之水,自然表露出思乡之情,而本诗末句的则出现的略显突兀

来表述。

故答案为:⑴ 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

香;三是暗含了朋友间情意的深厚。

示例1:《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

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请君试问东

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

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

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荆门至楚国,

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

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贴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换,故意说成是家乡之

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深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则显得有点突兀,与

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点评】⑴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

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句

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思

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先分别分析两首诗,再比较其异同,

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再结合理解文段的内容进行赏析,思考选文中表达的主旨

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即可。

8 1)乱;达官显贵(或统治阶级)

2)示例:作者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运用拟人

手法,乞求西风把自己悲伤的新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表达了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解析】【分析】(1)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

乱。一个字,概括了国土沦丧的现实。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

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

2)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

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

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运用拟人修辞,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

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寄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

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故答案为:⑴ 乱;达官显贵(或统治阶级)

示例:作者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运用拟人手

法,乞求西风把自己悲伤的新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表

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表达了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意,结

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把握诗歌的主题思

想,领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对重点语句要从诗句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

分析理解。

9 1)秋季;春季

2)悲哀孤独;宁静专注

【解析】【分析】(1)依据山果落可知,《秋夜独坐》所写的是秋季;依据春雪霁

知,《夜深》所写的是春季。据此填写作答。

2)《秋夜独坐》前两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后两句写草木昆虫零落

哀鸣,更添悲哀。抒发了诗人悲哀孤独的心境。《夜深》前两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

觉夜深;后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据此可填写作

答。

故答案为:⑴秋季;春季;

悲哀孤独;宁静专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

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

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

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

主旨。

10 1)色彩艳丽,开得旺盛。

2)借无名分却因自身艳丽引来众人仰慕的山花,比喻有真才实学但不张扬的人。表达了

作者对具有不炫耀,注重蕴积品性的人赞美之情。

11 【示例1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

荡的错觉。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

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

了磅礴水势。”“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传达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

【示例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眼前流注长江的汉水,是实写;江汉之水在天地

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若有若无,此乃虚实合用,写出了

浩浩江流奔腾不羁的气势。诗人纵目远眺,心旷神怡。

【示例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流的走向引人遐想,山色在滔滔江流的映衬中

迷迷蒙蒙,若有如无,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醉与山翁一句戛然而止,使人联想到山居

生活的无比悠闲。全诗传递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①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郡邑浮前浦,波澜动

远空 意思是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明明是

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

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②从虚

与实的角度赏析,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意思是汉水浩瀚,

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其中眼前流注长江的汉水,是实

写;江汉之水在天地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若有若无,此

乃虚实合用,写出了浩浩江流奔腾不羁的气势。③从留白的角度赏析,留白是中国艺术作

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

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诗的第二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江流的走向引人

遐想,山色在滔滔江流的映衬中迷迷蒙蒙,若有如无,真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最后一句戛

然而止,使人联想到山居生活的无比悠闲。全诗传递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 【示例1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

一种动荡的错觉。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

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

渲染了磅礴水势。”“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传达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

【示例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眼前流注长江的汉水,是实写;江汉之水在天地

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若有若无,此乃虚实合用,写出了

浩浩江流奔腾不羁的气势。诗人纵目远眺,心旷神怡。

【示例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流的走向引人遐想,山色在滔滔江流的映衬中

迷迷蒙蒙,若有如无,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醉与山翁一句戛然而止,使人联想到山居

生活的无比悠闲。全诗传递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

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

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

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

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12 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

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

发之早。

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或衬托,行三十

后月亮依然高挂衬托出发得早也可)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13 《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

《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

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感。

14 1)抒发了诗人避战乱的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悲凉落寞的

情感。

2万里极言路途很遥远,三年言时间很长,两个对举从空间和时间上形象地表现了

北宋灭亡后自己所经历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很久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之情。

15 1)住宿(住),过夜

2)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

3)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的情

绪),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

16 1)心远;悠然

2)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

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17A

解析: 1A,D

2)示例:①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等诗句表现了诗人思

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的情感;②从况乃未休兵表现了

诗人忧国忧民,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情感。

18 1)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

忆、对朝廷的眷恋。

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

绪。

19B

解析: 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

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

客。

20 1)抛莲子;卖鱼买酒

2)示例:不同意。第一首写采莲女被英俊少年所吸引,因为勇敢抛出莲子被发现而娇羞

的美好情态,表现了采莲生活的美好风情;第二首写渔夫收网买酒,酒醉晚归在夕阳与芦

花满溪的傍晚的美好画面,表现了打渔生活的自在自足、闲适悠然。这两首诗所描写的打

渔、采莲生活丝毫没有生活沉重之感,充满生活的幸福感、精神的美感,是对生活的热爱

和审美,可以归类为表现了相同的生活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题干要求,需用原文进行回答。结合

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这一句可知采莲人因为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

而感到难为情,故第一个空应填抛莲子;从 卖鱼买酒归来晚这一句可知这是诗人卖鱼

并且买了酒,然后喝酒喝醉了,由此可知诗人醉了是因为他卖鱼买酒了。

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采莲子》为唐代著名诗人皇甫松的作品。诗题虽为《采

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

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表现了女子采莲的美好风情;《渔翁》是元代周权的作品。这首诗写的是渔人打鱼后把鱼

卖了然后买了酒回来喝继而喝醉了,由此可看出诗人过的是自给自足,悠然自在的生活。

从这个方面来看,两首诗体现出来的都是悠然自得、轻松自在的美好生活,故可以看出两

者的生活态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⑴ 抛莲子;卖鱼买酒

示例:不同意。第一首写采莲女被英俊少年所吸引,因为勇敢抛出莲子被发现而娇羞的

美好情态,表现了采莲生活的美好风情;第二首写渔夫收网买酒,酒醉晚归在夕阳与芦花

满溪的傍晚的美好画面,表现了打渔生活的自在自足、闲适悠然。这两首诗所描写的打

渔、采莲生活丝毫没有生活沉重之感,充满生活的幸福感、精神的美感,是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发布于:2023-10-14 01:0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16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