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一
诚心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以下简称调查),非常用心又有激情的调查,
有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理论,提出了雾霾产生的原因也提供了解决之道,但其中
亦有也不乏偏颇。本人不才,恰好从事煤炭市场研究,仅就雾霾大片中关于煤炭
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
粗放型煤炭燃烧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调查指出国内雾霾的主要原因:大量来自散煤燃烧,其中80%的污染来自
20%的散煤燃烧。这一观点基本正确。
散煤燃烧即粗放式的直接燃烧,主要来源为小锅炉和居民用煤。
这里我引用《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以下简称《贡献》)的数据。
《贡献》指出2012年,中国煤炭使用对空气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估算在51%
至61%之间,均值为56%。其中,约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约
4成的PM2.5是伴随煤炭使用的重点行业排放的。煤炭使用对京津冀PM2.5的贡
献为51-62%,长三角的结果为54%-61%。
既然控制直接燃烧即可降低煤炭对大气污染的60%,那么降低散煤使用是控
制煤炭污染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商品煤
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提出了关于2017年关停全部10蒸吨以下小锅炉,以集
中供热的热电厂取代小锅炉,禁止高硫高灰散煤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的使用和销售。如果这些法规能够得以全面执行,降低15-20%PM2.5的目标是
可以实现的。
监管不力亦是雾霾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调查中指出如果要留住APEC蓝,需要将2013年的污染排放物降低60%。
调查同时指出如果燃煤企业的减排100%到位,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将降低低60%,
氮氧化物排放低35%。所以,如果燃煤企业全面使用减排装置,APEC蓝指日可
待。
我国有几乎为世界最严苛的电厂排放标准,到2015年末,我国电厂脱硫装
置安装率几近百分百,降氮脱硝安装率也要达到75%。去年起,一些地区的电厂
试运行的超净排放技术使得燃煤电厂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成为可能。严格来
讲,电厂如果100%使用排放设备,除了二氧化碳这个指标,电煤对大气的污染
贡献甚少。因此,国家在能源规划中提出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也是减排
的主要手段。
然而环保需要经济成本,要谨防燃煤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排放设备闲置成为
摆设。去年四月推出的新环保法提高了对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而环保部门
对燃煤企业尤其是电厂排放都已实现实时在线监控,那么,如何提高燃煤企业排
放设备使用率完全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幸的是,在中国,法规是一回
事,执行是另一回事。
褐煤亦可以清洁利用
褐煤对大气污染最严重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但调查所举的哈尔滨供暖首
日的PM2.5高达一千的例子并不能把所有责任归于褐煤。一是如果这个理论成
立,那么哈尔滨的供暖季就不该有蓝天。其次,褐煤由于热值低、磨煤用电高等
因素主要用于掺烧,其经济掺烧比例在20%到30%间,说什么褐煤也不能承担全
部污染责任。
此外,2014年10月颁发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褐煤不得运
输到超过600公里的范围外使用。如果执行严格,鉴于东北到蒙东超过六百公里
的运输距离,从2015年1月1日起哈尔滨将不可能再消费蒙东的褐煤。那么褐
煤将不再对哈尔滨2015供暖季的PM2.5负任何责任。
实际上,褐煤在中国,更有效的使用方式是就地转化为其他能源如在褐煤生
产地蒙东建发电厂。还是那句话,严格执行排放要求的燃煤电厂是清洁用煤的有
效途径。
英国治霾经验不能照搬
调查指出,英国烟雾事件发生后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
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个国家能源结构中从90%下降到30%,而
重工业占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矿和燃煤的工厂关停,这里曾经有
上百万人就业。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但没有倒退,
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后十年终,英国进入了油气时代,他们的经济总量翻了
四倍。
我承认,控制煤炭总量和能源结构调整都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记英国1952
年的煤炭需求量约为两亿吨,而中国当前的煤炭消费量是其20倍。如此大的能
源需求量转换为油气都能瞬时扭转该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一旦市场由供给过剩
转为紧张,价格变会飞升。缺乏经济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
构在2030年前不可能改变。
我们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即便我们有条件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也不可能实现英国当年的GDP增速。国际需求低迷,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主
要工业产品结构性过剩,如果加上能源成本攀升,我们拿什么同世界竞争?
片中英国的能源大臣说要给新兴的产业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会带给
你惊喜。事实上,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一直扶持,煤电在取电顺位中排名倒数第
二(末位是油),如果没有补贴,光电风电高居不下的成本根本无法和煤电竞争。
新能源清洁但利用率低,靠天吃饭及电能无法储藏的特点使得新能源极不稳定,
对电网冲击很大。因此,近三十年内期待新能源成为能源主力只能是梦一场。
能源结构转变尚需时日
调查指出,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占22%,石油探明量是一次能源的38%。这
些都对,且不说石油和煤炭一样属于化石能源,变用煤为用油并不可取。仅就探
明储量并非可开采储量这点而言,二者之间还有技术、地质条件、运输等一系列
鸿沟。因此,油气能源在我国的茁壮发展依然遥远,而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重要的是,我国地大物“薄”,这点能源得省着用,利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
低迷的契机在不改变市场供求状况的状态下多进口些油气,去政治风险不高的国
家的并购些能源矿产是正途。
此外,对于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
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结构比重占10%。目前我国气电为煤电燃料成本的近三倍,
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这个比例有望调整到两倍左右。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企业
和个人用得起气电?
《穹顶之下》观后感二
《穹顶之下》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它让人们了解了中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必将
影响着我们乃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除了对现在大气
环境的担忧之外,感触更多的是,柴静直面问题的态度,这个大调查是她辞职后,
以一个前调查记者的身份完成的,她做的很认真,源自内心,触发了万千观众。
细想一下,柴静从国家、企业、个人几个层面揭示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告
诉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才能留住APEC蓝。然而,不管是国
家还是企业,这是一个大层面上的调控,我们能做的很少,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能做的却很多。就像纪录片后面柴静讲的几件事,碰到建筑工地扬灰,我们
可以跟老板协商,让他用网兜盖起来;碰到餐馆油烟太大,我们也可以建议老板
加装吸油烟装置;碰到加油站漏油,及时拨打12369。其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远不
止这些,譬如我们可以改变出行习惯,多坐公交少开车;节假日尽量不要燃放烟
花、爆竹,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尽量多种植一些树木,增加绿化,我们的
一举一动都将为整个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雾霾污染,也许柴静一个宣传片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但是
无论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还是一个母亲,她的勇敢都值得我们敬佩。在以前,我
们也许认为雾霾只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天气,不清楚他的破坏性,但是当有人站
出来,理性的告诉了我们它的危害,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它,那么我们是
不是应该就要改变以往的陋习,多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虽然我
们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因为这件事我能为环境保护做了一点贡献,那么我们
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克制自己,节制身边人,人人参与保护环境,
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雾霾,神州大地自会山清水秀。
在人类与雾霾的斗争历程中,穹顶之下不应该是柴静一个人在战斗,我们
13亿人同呼吸,共命运,并肩作战。
《穹顶之下》观后感三
雾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
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昨天上午,沉寂一年的央视前主持人柴静又回到了公众视野,推出公益作品
《穹顶之下》,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这部时长
103分钟的雾霾纪录片,成为当天社交媒体热议话题。
与其他雾霾报道相比,《穹顶之下》延续了柴静作品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
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实之外,不
再有无谓的指责与旁逸斜出的缠绕,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源解析”的问题上,纪录片以翔实的数据与权威的演示,不回避,不
演绎,直指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我国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
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而能源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选择什么样的发展
路径的问题。这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乎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
略及产业结构。
从历史、他国的治理经验来看,英美等国“在治污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
的现实,不仅带给人们希望的曙色,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治理雾霾的紧迫性。不
能再等、再拖、再吵了,特别是面对管理与执法的困境,应该有所突破。
蔚蓝的天空不能只是在语文课本中,生命的意义正在于一代代的血脉关联。
治理雾霾不仅是科技问题,也不仅是政府行为,还应该成为这个社会波澜壮阔而
又委婉细致的公民行动。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都有责任将紧迫
感化为切实的行动力。
走过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几十年,中国社会尽管目前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利
益诉求,但在穹顶之下,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都无可逃避。因此,雾霾最严重
的时期,固然意见有分化、表达亦多元,但恰恰也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时期。雾
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种种诉
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以公民的名义行动起来。从完善立法到调
整公共政策再到调适公民个人作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
织“心底有爱惜”的力量,改变我们的大气环境,进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让孩
子不再一出生就罹患疾病,让全球每年35万至50万人早死这样惨烈的数字消失,
让雾霾成为历史,这是宿命,也是责任。
《穹顶之下》观后感四
或许你们并没有看过《穹顶之下》,又或许你看过《穹顶之下》,却不把它
当回事,将自己置之度外。那么,我将告诉你一个令你震惊的消息:全年有50
万人死在大气污染之下。听到这可怕的噩耗后,难道你还会认为大气污染只是一
个人造成的吗?我确信,你们还会怀疑,那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今天,我想让你们都明白什么叫做可怕:河北,山东,上海这些城市的钢铁
产量跨入了世界前十强。特别是河北的唐山,在《穹顶之下》中,主持人问一个
小女孩:“你看到过蓝天和白云吗?”小女孩回答道“白云,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
蓝天只看见过有一点点蓝的”到了这里,你们心中都想问:为什么那里会看不见
白云和蓝天呢?罪魁祸首就是——大气污染。原因是:钢铁厂中有粉尘、一氧化
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造成PM2.5的“诞生”过快。导致环境污
染,严重的可能会产生雾霾。雾霾遮蔽了蓝天与白云,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
地——中国。你们不妨想一想唐山人们生活之艰辛,每天看着尘土飞扬,雾霾盖
天,他们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顶着这令人憎恶的雾霾。而雾霾的“父母”不正是人类
吗?现在人类是在自食恶果。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珍惜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将它们放在利益之前,
那才是真正的为君之道。要从长久的方面去考虑问题,不要只顾着眼下的利益,
而忘了天下苍生所依懒的世界。生命只有一次,莫让利益害了自己,如果人人心
中都想保护环境,我们何愁见不到蓝天和白云呢!
《穹顶之下》告诉我:环境胜过利益。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
爱护环境这条正道,令我受益匪浅。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踏上对抗雾霾
的阵营来!
《穹顶之下》观后感五
耐着性子,终于把《穹顶之下》看完。印象如下:
一,主持人比内容更抢镜。沉重沙哑的声音、疲惫苍白的神情、偶尔露出的
惨笑,完全是圣斗士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之后的表现,让人好生怜爱。仍是
一贯撒娇卖萌煽情的路线。
二,呈现的内容支离破碎,且都是平时媒体报道过的,只不过呈现得更耸动
一些,更悲情一些,让敌人看上去更滑稽一些,更颟顸一些。
三,用闺女开题,用闺女结尾,首尾照应,用力过猛。
四,开出的药方有两副,一副叫技术改造,一副叫体制改革(也叫市场化),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五,很惊讶有那么多人看了片子之后一副恍然大悟、深受教育的样子。
们真是今天才知道雾霾和雾霾的成因么?如果是,真怀疑他们是不是“可以教育好
的群众”。平时真真切切地吸了那么多雾霾却无动于衷,对雾霾报道也充耳不闻,
直到昨天看了一个电子版雾霾才泪如雨下,悔不当初,这样的群众真的可教育么?
总之,普及是应该的,煽情有点过了。时间很晚了,先说这么些吧。
本文发布于:2023-10-13 05: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307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