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文学的陌生化表达及其英译再现阐释——以《额尔古纳河右岸》徐穆实英译本为例

更新时间:2023-08-02 08:34:08 阅读: 评论:0

第20卷第2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20No.2
2019年3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Mar.2019
当代民族文学的陌生化表达及其英译再现阐释
———以《额尔古纳河右岸》徐穆实英译本为例
付琳纳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收稿日期]2018-11-15[基金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导师学术引领课题“文学翻译中对文学性表达的处理及其效果的描述性研究”(201702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付琳纳(1994—),女,黑龙江牡丹江人,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摘要]作为民族文学的典型代表,迟子建的长篇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曾以史诗般浩荡的
叙述和清冽细腻的笔触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全书包含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词句和语段,为读者营造出极强的陌生化体验智商最高是多少
。“陌生化”是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译本文学审美度和鉴赏力的一大标准,故译本对于陌生化表达的处理值得一探究竟。研究发现,原文在专有名词、修辞和民俗描写方面呈现出极强的陌生化特征,并在徐穆实译本中基本得到保留,这样的处理及译本呈现形态与文学场域、译者惯习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密切相关。译者通过高度再现原文的陌生化表达,减少了译者的干预程度,也相应加大了译本的审美距离,使得译文读者拥有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新奇感受,陌生化的阅读体验得以等效传递,从而提升了译本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如今,民族文学外译任重而道远,文学形象、国家形象亟待提升,翻译与传播应当并行不悖,着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断发展。
唐昭陵[关键词
]中国文化“走出去”;《额尔古纳河右岸》;陌生化;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DOI ]10.15883/j.13-1277/c.20190205609
虾饺的做法>电影文化
榴莲饼的做法《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东北鄂温克
民族百年沧桑的长篇力作,曾作为民族文学的典型代表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全书以最后一位女酋长的口吻回顾了这个弱小民族在百年历史中的生存状态,饱含了迟子建对于鄂温克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独到观察与深入思考。颇具陌生化和民族性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是小说的亮点所在,全书字里行间都在竭力凸显民族身份,特写生存环境,极力渲染风俗风貌,具有典型的文学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该书一经获奖,便被译成多国语言,截
我的大学生活小说
至2015年2月8日,《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荷兰语、日语等多语译本相
继问世。其中,著名汉学家徐穆实提供的英译版本以其鲜明突出的特点和自然流畅的语言脱颖而
出,甚至成为某些语种译本的“原文”
表情包简笔画
。该书之所以在海外也能获得良好的传播与接受,除了要归功于作者文学写作的极高造诣,高质量的翻译也功不可没,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细读文本后不难发现,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使用了大量的陌生化表达,在专有名词、修辞和民俗描写方面极力凸显了鄂温克族的少数民族特色,为读大惊小怪造句
者带来陌生又新奇的阅读体验。那么译者徐穆实是如何处理这些陌生化表达的?译本读者能否有同样的文学审美感知,获得同样新奇的阅读体验?笔者发现,就陌生化表达而言,英译本和原文几乎一一对应,这种高度再现的处理方式使得译者的干预程度降低、译本的审美距离以及读者的阅读体验得以等效传递,

本文发布于:2023-08-02 08:3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65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   陌生化   译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