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的道德移情及其功能述略
常宇秋 岑国桢
方案策划书模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提升计划
要 霍夫曼认为道德移情是在情感性唤起和对他人的社会认知提高基础上产生 摘
和发展的~他提出移情式悲伤的四阶段水平~概括了儿童移情发展水平。指出道德移情对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功能:移情倾向可以加强个体具有公正道德价值取向或者关爱道德价值取向,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唤起的移情可激活道德原则~而影响道德判断和推理,移情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道德动机~进而决定了个体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并完成道德行动。
正 文
按心理结构诸要素来考察道德心理及其发展的~从认知方面来探讨的心理学代表理论是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说~从行为方面来探讨的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说~从情感这一心理要素来探讨道德心理及其发展则在该领域研究中是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80年代以来美国心理学
打印机加墨粉
家霍夫曼,M.L Hoffman,在移情方面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使这一情况有所改观。本文就霍夫曼移情及其功能的观点作一概述~以期人们对全面认识个体的道德心理及其发展有所裨益。
关于道德移情
什么是移情,不同的学者有各自的界说和阐述。概括来~有的从移情一词在文史典籍中使用的历史来考证~认为其含义与同情、通情、入情、同理性、感情移入、情感共鸣等相似。有的从移情一词所反映的心理功能来说明~认为其含义是使人能够觉知、体验、分享他人的情感~使人能够对他人的情感变得敏感~放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无需公开说明就能在人际之间传递态度、情感和判断的非言语化的内隐的交往过程。有的从移情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来阐明~认为其含义是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去~并分享他人的情感~也是在心理活动方面跟随他人的一种能力~而不管他人情感之性质正常与否及其强烈程度~这是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所特别需要的一种心理品质。霍夫曼则从个体情感发展以及它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动机的角度~去探讨移情问题。这样的移情就是道德性移情~这样产生的情感~霍夫曼称之为移情性道德感,empathic moral affect,.
霍夫曼在研究中发现~道德移情与个体移情性情感唤起的发展有关~还与个体对他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个体最初的移情性情感唤起是自动的、非随意性的~也谈不上道德含义~如新生儿听到其他婴儿的哭叫会跟着哭起来。随着个体的成长~一个人的移情性情感的唤起可以通过语言的使用或设身处地的思考之类的认知活动而激发。这时~它就会具有某种道德意义。霍夫曼同时指出~这种情感唤起若针对的是他人遭遇到的压抑~如处于痛苦、危难或被剥夺的情境之中~那么它就与个体对他人的社会认知发展有关。这一能力的发展大体是:个体最初不能区分自我与他人~接着能觉知到他人是不同于自己的客体~之后知道他具有独立于自己的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内部的东西~最后意识到每个人各自具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过去经验和个人尊严。霍夫曼认为~道德移情是在情感性唤起的和对他人的社会认知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并表现出下述具有不同水平的若干阶段。
关于道德移情的发展阶段
霍夫曼在大量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勾画了如下的道德移情发展的四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普遍性移情,globle empathy,。约在个体出生后第一年的婴儿期。个体不能意识到别人是完全不同于自己的一个人~但通过最简单的情绪唤起方式仍能体验到他人正在遭
遇的不幸~并显得就像自己也在遭遇不幸一样。例如~在研究中观察到~看到有个孩子摔了一跤而哭出来了~接着她一面咬着自己的大拇指~一面把头往母亲怀里挤似乎是她自己在遭受伤害和经受痛苦。 微型车位尺寸
红烧南瓜的做法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移情,egocentric empathy,。约在2岁左右。儿童能区分自我与他人~能分别形成自我的表象和他的表象~这使普遍性移情发生变化。这时~儿童已意识到他的存在~意识到是他人而不是自己遭到了不幸~但对他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不清楚的~并认为是与自己一样的。如在研究中观察到~一名1岁半小孩看到自己的伙伴哭泣时~会拖着自己的母亲去抚慰他~尽管伙伴的母亲也在旁边。
第三阶段~对他人情感的移情,empathy for another’s feeling,。约在2-3岁。儿童开始能承担角色和使用语言了~开始能意识到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情感、需要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这使个体能更多地对涉及他人真实情感的诸多线索作出反应~用语言表达各种日益复杂的情绪。这时~儿童在关注受害者不幸的同时会重视其因丧失自尊引起的内心焦虑~最终即使受害者不在现场也会因获悉关于他的不幸信息而唤起移情性情感。
第四阶段~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empathy for another’s life condition,。
个体进入童年晚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各有自己的历史和个性~不只能从当前情境~而且能从更广阔的生活经历来看待他人所感受的愉悦和痛苦。个体对他人当前不幸不仅仍会作出移情反应~而且当认识到这种不幸是长期而不是暂时的时候~这种移情反应就会变得强烈起来。这时~个体唤起的移情性情感会与他人遭不幸或被剥夺的心理表象相结合~随着各种社会观的形成和发展~它还会与反映整个群体或阶层,如贫困者、受压迫者、流浪者、发展迟滞者,的困境的心理表象相结合~促使人去重视减缓不幸者的困境。这样的移情水平对人尤其是青少年而言能提供一种促进其道德和思想理念发展并形成行为倾向的动力基础。
道德移情的功能
霍夫曼指出~道德移情对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功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对道德价值,观,取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诸方面的影响上。
关于对道德价值,观,取向的影响。道德心理学研究指出~公正,justice,和关怀,care,是主要的两大道德价值,观,取向~它们是个体道德发展中自身特点的一种突出反映。公正的道德价值取向主要与坚持平等、公道、权利、义务等准则有关,关爱的道德价值取向主要与笃信、关
岁月神偷歌词
怀、爱护、照顾、助人等准则有关。霍夫曼认为~道德移情的发展使一个人能够去注意引发他人情感状态的各种线索~注意到他人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也使一个人能够感受到他人真实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个人状况与其情感的种种联系。这些会使个体形成强烈的心理倾向:或是必须保障他人应该享有的权益和维护他人应该拥有的资源,或是必须帮助不幸的人走出困境和让处于压抑心境的人得到呵护。无疑~个体具有的公正道德价值取向或者关爱道德价值取向都会由此而得到加强。
关于对道德判断的影响。道德心理学研究的道德判断主要是指面对权利、义务、情感诸方面有矛盾冲突的道德问题时~一个人会作出何种价值判断。霍夫曼认为~道德移情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通过激活人头脑中特定的道德准则而发生作用的。道德判断是道德推理的结果~针对特定问题的道德推理又是以一定的道德准则为基础的~即一个人是依据特定的道德准则去推理和作出判断的。道德移情及其发展会使一个人对人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或对人们不愿履行义务深感不平和愤慨~也会使一个人对他人的不幸处境和身心痛苦产生发自内心的同情~甚至因不能为之“解困”而内疚自责~这时“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就会使一个人意识中与当前问题有关的道德准则更为突显和活跃~随之就更有可能把它作为在思考道德问题时的重要依据~并最终得出相应的道德判断。
好哥好嫂关于对道德行为的影响。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
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具体行为。一个人从面对特定的道德问题情境到表现出实际的道德行为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心理过程。霍夫曼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道德移情起着重要作用。如~道德行为的发生首先需要一个人能够感知到自己当前面临的是一种道德的问题情境~并能够从道德的角度去予以诠释和理解。此时~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移情水平的人往往就具有较为强烈的道德敏感性~更能够从道德意义的角度去看待当前的事件~后继的道德行为自然也就越有可能发生。又如~在道德判断后作出道德抉择并予以践行时~具有较高道德移情水平的个体往往有较高的“观点采择”水平~也有较强的“角色承担”能力。这就使个体的道德动机最终能够处于主导地位而作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就能使个体在执行动机的实际行动中意志坚定~克服挫折和诱惑~完成道德行动。
需要指出~个体的道德移情发展只有达到 了前面霍夫曼描述的道德移情发展的第三和第四阶段~即形成了“对他人的情感”和“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能力时才会对一个人的道德发展产生上述诸方面的作用。
损失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