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等级模式”在韩国语习得中的体现

更新时间:2023-07-31 16:10:50 阅读: 评论:0

“难度等级模式”在韩国语习得中的体现
作者:鹿福荣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5年第02期
成人考试时间
济南铁路        摘 要: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Dr. Robert Lado)于1957年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他主张对第一语言和目的语进行语音系统、形态系统、句法系统等方面的共时对比,目的是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预测学习者容易学会或难以学会的领域。为此,普拉克特(C·Practor)(1967)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差异的角度提出了“难度等级模式”。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理论,举例说明了在韩语学习过程中“难度等级模式”6个阶段的的具体体现,从而为以汉语为母语的韩国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对比分析假说;难度等级模式;韩国语
        一、引言侯玉洁
电商创业
表示说的词语有哪些        20世纪40、50年代是行为主义(behaviorism)和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在语言研夏洛的网阅读
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心得
究和语言教育领域盛行的时代。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个各种习惯的系统;学习就是在刺激(stimuli)和反应(reaction)之间建立联系,最终形成习惯的过程。受行为主义特别是Skinner试验行为主义(Experimental Behaviorism)和Bloomfield结构主义的影响,罗伯特拉多在其1957年出版的第一本著作《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中,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对比分析假说并建立起了对比分析理论系统。书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设想:学习者往往会将本族语结构中的习惯迁移到外语中,学习外语结构才会有难学或容易学的情形。那些相似的结构会容易学,因为它们会迁移到外语中,也许会充分地发挥功能。而那些不同的结构会很难学,因为迁移到外语中之后,它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而必须改变。对比分析假说有两个根本观点:学习者所经历的难度水平和学习者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程度直接相关;难度会直接表现为语误,难度越大,语误越频繁。
>中国有多少中将

本文发布于:2023-07-31 16:1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48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对比   学习者   系统   语言   分析   目的   习惯   行为主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