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资料-一般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3-07-31 15:57:55 阅读: 评论:0

心理学考研资料-一般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一)构造主义学派
奠基人 冯特(W.Wundt,1832-1920),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     
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精神状态三种元素。
在研究办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办法,
(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安吉尔(Jemus,Angall,1869-1949)。
  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应该像结构主义那样,只求分析意识之元素。
(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
耳鸣是什么原因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i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反对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1、激进的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
——华生(John B.wation,1878-1958
2、新行为主义(Neo- behaviorism)
——斯金纳(B.Skinner 1904-1990)
3、认知-行为主义(cognitive behaviorism)
——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
宝宝厌奶期怎么办
(四)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Max.Wertheimer,1880-1943)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所创立。
  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元素观,后又反对行为主义的集多个反应而成整体行为的观念。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洗澡间(五)精神分析理论
(phychoanalysis)
  由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于1896年创立,是现代心理学中影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
1、人格动力论(personality dynamics):人格的一切社会性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些动机、本能等,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概念。
2、人格结构观(personality structure)
人格的结构:
本我(id):本能需要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无意识部分
自我(ego):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 ego):遵循理想原则-- 自我和超我是意识部分,控制系统
3、人格发展观(personality development)
  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概念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
4、精神分析的研究办法
自由联想
释梦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
gy)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
  人本主义心理学批评精神分析为伤残心理学,因为其是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现象为基础的,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的心理学,因为其是以动物与儿童心理现象为基础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特征:
1、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
2、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这是心理学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七)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兴起于50、60年代
  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
  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看成一个信息处理器,研究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主要研究办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述记录法(内省)、计算机模拟。感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一)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理解概念时注意两个方面:
1 强调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2 个别属性
(二)感觉的意义手机怎样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介绍“感觉剥夺"实验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三)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能将感觉区别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二、感觉的编码
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例如:我们熟悉的电报码就是一种编码。
感觉编码 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的理论
  感觉编码发生在神经系统不同的水平上。近年来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
一种叫特异化理论;一种叫模式理论。
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模式理论或模块理论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三、感觉测量
  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或差异量
  感受性:衡量感觉能力大小的指标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
绝对
买袜子感受性能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E=1/R
这里,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差别阈限越少,差别感受性就越大;差别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就越小。
班级奋斗目标>win7密码韦伯定律: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用公式来表示: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
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他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
  对数定律:感觉大小和刺激强度之间是一种对数关系,数学关系式:P=KlogI
这里I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
图3-2(a)说明了刺激的物理量与由它引起的感觉量的关系。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如果刺激量取对数值,那么它和感觉量的关系能表示为一条直线,如图3-2(b)。
  意义: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有重要意义。
  不足:他假定所有最少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经为事实所否定。费希纳定律以韦伯定律作基础,因此,费希纳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2.乘方定律(幂定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
  观点:它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即知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公式P=KIn
在1)小范围刺激、2)接近绝对阈限的刺激和3)标准刺激较大时,乘方函数的斜度容易变陡峭。视觉基本现象
(一)明度
1.明度 Vs 视亮度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一般来说,光线越强,看上去越亮;光线越弱,看上去越暗。
  视亮度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而与物体的照度无关。
2. 明度的阈限
棒体细胞集中的区域(例如离中央凹较远的区域),明度绝对阈限值较低,椎体细胞集中的区域(如中央凹),绝对阈限值较高。
3.光谱敏感函数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的光线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而棒体细胞和椎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更为敏感,其感受性曲
线称为光谱敏感函数 (彭聃龄普心,p97,图3-15)
普肯耶现象(Purkinje)
(二)颜色
1.什么是颜色: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
  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hues)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由于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如果700毫微米的波长占优势,光源看去是红的。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它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例如鲜红等。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它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例如粉红等。
颜色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能用三度空间的颜色纺锤体来说明(图3-17)。
2.颜色混合。
颜色混合分两种:
  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色光混合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同时作用于眼睛,在视觉系统中的混合。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油漆、
油墨的混合。如将红与黄的颜料混合配成橘红等。
3.色觉缺陷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色弱:对某种颜色感受性的降低。
色盲:全色盲和局部色盲
4.色觉理论
用来解释色觉现象及其机制的理论。
(1)杨-赫尔姆霍茨的三色说(trichromatic theory)。
  观点:杨假定,在人的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红、感绿和感蓝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红、绿、蓝。
  1860年,赫尔姆霍茨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的反应超强烈,因而产生了红的感觉;绿色感受器对中波的反应超强烈;蓝色感受器对短波的反应超强烈。如果一个光能引起三种感受器同等程度的兴奋,那么就产生白色的感觉。其它的色觉经验是由这三种感受器按特定比例兴奋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一种细胞能最大程度地吸收450nm的光波(蓝色〕,一种吸收540nm的光波(绿色),另一种吸收577nm的光波(近似红色)。 支持了三色说。
  (2)对立过程理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
1874年,德国的生理学家黑林提出的。
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觉色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在单色光的照射下,不能同时存在。
  (三)视觉对比
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
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
  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如轮廓的感知、马赫带等。
  颜色对比: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对比使物体的色调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的方向变化。如“万绿从中一点红”。
  (四)视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可区别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1)暗适应。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例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
暗适应曲线(棒椎裂)。
  暗适应的机制一般用感受器内光化学物质的变化来解释,即把暗适应归结为感受器内视色素的还原过程。
  (2)明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实践意义。人们利用视觉适应的规律能提高视觉的效果,避免在异常情况下光线对眼睛的破坏作用。例如,又如值夜勤的飞行员和消防队员,在值勤以前,最好带上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
  (五)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六)闪光融合
刺激物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刚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它表现了视觉系统分辩时间能力的极限。基本听觉现象
(一)音调
1.什么叫音调: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声波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音调高低也不同。
音调和声音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
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1)频率理论
是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来的。
观点:内耳的基底膜的振动频率与声音的频率相同,从而决定了神经冲动的发放的频率。
不足: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2)共鸣理论
赫尔姆霍茨提出。
观点: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声音刺激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 
abb的词语有哪些   
共鸣理论主要根据基底膜的横纤维具有不同的长短,因而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但人们以后发现,这种根据并不充分。
第一,基底膜的纤维是

本文发布于:2023-07-31 15:5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48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感觉   刺激   心理学   感受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