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第三章

更新时间:2023-07-31 04:06:48 阅读: 评论:0

一、名词解释
3.1.01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充血( hyperemia) , 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3.1.02 水肿( edema) 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3.1.03 器官或局部组织因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的充血称为淤血( congestion) , 又称静脉性充血。
3.1.04 长期慢性肺淤血致肺泡壁增厚和纤维化, 并有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吞噬细胞( 心衰细胞) 形成,  肉眼观察肺呈褐色, 质硬, 谓之肺褐色硬化( brown  indurations  of lung)  。
3.1.05 左心衰竭时, 肺组织内出现的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谓之心衰细胞( heart  fail-ure  cell)  。
3.1.06 慢性肝淤血时,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淤血, 外周肝细胞脂变,  肉眼观察呈红黄相间的花纹, 似槟榔切面, 谓之槟榔肝( nutmeg liver)  。
3.1.07  血栓形成( thrombosis) 是指活体完整的心脏或血管内, 血液因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3.1.08  活体完整 的心脏或血管 内血液 因凝固或凝集所形成 的固体 团块,  谓之血栓( thrombus)  。
3.1.09  白色血栓( white  thrombus) 是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形成的血栓,  肉眼观察呈白色, 它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及动脉内。
3.1.10  血小板小梁及小梁间凝固的血液构成的血栓,  肉眼观察呈红白相间的层状结构, 谓之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us)  。它常位于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去野营英语3.1.11 当血管内形成的混合血栓阻塞管腔, 血栓下游局部血流停止时, 血液凝固所形成的暗红色团块, 成为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谓之红色血栓( red thrombus)  。它主要见于静脉内。
3.1.12  静脉内形成的血栓, 顺血流方向不断形成、扩展, 这种血栓称为延续性血栓。
3.1.13  透明血栓( hyaline  thrombus)  是微循环血管内由纤维蛋 白所形成的血栓, 又称为微血栓或纤维蛋白性血栓, 最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1.14  阻塞性血栓的机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较大的血管, 相互沟通使被阻断的血流恢复流动的过程, 谓之血栓再通( 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
3.1.15  静脉石( phlebolith) 是静脉内钙化的血栓。
3.1.16  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团块, 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谓之栓塞( embolism)  。
3.1.17  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异常物质团块称为栓子( embolus)  。
3.1.18  动脉血流中断而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 所发生的组织坏死, 谓之梗死( in-
farct) 。
3.1.19  人体迅速从高压环境转入低压环境, 原来溶于血液、组织液和脂肪组织中的氮气游离形成的气泡所引起的栓塞, 称为氮气栓塞, 即减压病, 又称为沉箱病和潜水员病。
3.1.20  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
的实质器官所发生的梗死,  因梗死区出血量少,肉眼观察呈灰白色, 谓之贫血性梗死( anemic  infarct)  。
3.1.21 组织结构疏松、侧支循环丰富或有双重循环的器官, 在严重淤血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梗死,  因梗死区内出血量多, 肉眼观察呈红色, 谓之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e  infarct) 。
3.1.22  伴有感染的梗死, 梗死灶内可见细菌团及大量的炎细胞, 若为化脓性细菌感染可有脓肿形成, 这种梗死称为脓毒性梗死。
3.1.23  在右心压力升高时, 来 自右心或腔静脉系统的栓子, 通过房( 室)  间隔缺损进入左心, 引起体循环动脉的栓塞, 谓之交叉/ 反常栓塞( crosd / paradoxical  embolism)  。
3.1.24  运行在下腔静脉的栓子, 在胸、腹腔压力突然升高时, 栓子随血液逆流引起肝、肾、髂静脉分支的栓塞, 谓之逆行栓塞( retrograde  embolism)  。
3.1.25  皮肤、黏膜、浆膜的点状出血, 谓之瘀点( petechiae)  。
3.1.26  超过 1 ~2  cm  的皮下出血灶, 谓之瘀斑( ecchymos)  。
3.1.27  血液从血管或心腔内逸出, 谓之出血( hemorrhage)  。
3.1.28  发生于心腔 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或动脉瘤 内的混合血栓,  谓之附壁血栓( mural thrombus)  。
3.1.29 血栓在形成部位引起血管腔阻塞, 这种血栓称为阻塞性血栓。
3.1.30  由于微循环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 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而发生的出血, 谓之漏出性出血( hemorrhage per  diapedesis)  。
3.1.31 大量空气进入血液循环, 形成空气气泡阻塞心血管, 谓之空气栓塞( air  embolism)  。
3.1.32 在分娩过程中, 羊水进入母体子宫破裂的静脉窦内, 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所引起的栓塞, 谓之羊水栓塞(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
3.1.33 循环血液中出现的脂肪滴所引起的栓塞, 谓之脂肪栓塞( fat  embolism)  。
3.1.34 组织内较大的局限性出血灶, 谓之血肿( hematoma)  。
3.1.35 体液聚积在体腔内, 谓之积液( hydrops)  。
四、问答题
3.4.01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3.4.01 (1) 淤血的原因: ① 静脉受压; ② 静脉阻塞; ③ 心力衰竭。 (2) 病变: 1) 肉眼① 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② 呈暗红色; ③皮肤淤血时发绀, 温度下降; 2) 镜下① 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 充血; ② 有时伴水肿; ③实质细胞变性。(3) 结局: ① 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3.4.0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4.02 (1) 形成条件: ①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② 血流状态的改变; ③ 血液凝固性增高。(2) 对机体的影响: 1)有利的一面① 防止出血; ② 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2 ) 不利
的一面① 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 ② 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 ③ 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 ④ 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3.4.03  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3.4.03 ( 1) 种类: ① 血栓; ② 脂肪; ③ 气体: 空气、氮气; ④ 羊水; ⑤ 肿瘤细胞; ⑥ 寄生虫及寄生虫卵; ⑦ 细菌团等。
(2) 运行途径: 1)  顺血流方向      ① 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 ② 左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至大动脉的分支, 最终栓塞于 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2)逆血流方向(  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            ① 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 ② 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
3.4.04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3.4.04 (1) 栓塞的类型: ① 血栓栓塞; ② 气体栓塞; ③ 脂肪栓塞; ④ 羊水栓塞; ⑤ 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 肿瘤细胞栓塞等。 (2) 后果: ① 肺动脉栓塞, 可致肺出血性梗死, 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 ②脑动脉栓塞, 可致脑梗死, 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 ③ 肾动脉栓塞,
可引起肾脏梗死; ④ 脾动脉栓塞, 可引起脾脏梗死; ⑤ 肠系膜动脉栓塞, 可致肠梗死, 湿性坏疽形成;⑥ 肝动脉栓塞, 引起肝梗死的机会很少(因为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  。
3.4.05 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
3.4.05 (1) 梗死的原因: ① 血栓形成; ② 动脉栓塞; ③ 动脉痉挛; ④ 血管受压闭塞。( 2 ) 类型: ① 贫血性梗死; ② 出血性梗死。(3) 条件: 1) 贫血性梗死① 组织结构比较致密; ② 侧支循环不充分; ③ 动脉分支阻塞。2 ) 出血性梗死① 组织疏松; ② 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 ③ 组织原有淤血; ④ 动脉分支阻塞; ⑤ 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3.4.06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3.4.06 (1) 贫血性梗死1) 肉眼: ① 外观呈锥体形, 灰 白色; ② 切面呈扇形; ③ 边界清楚; ④ 尖部朝向器官中心, 底部靠近器官表面; ⑤ 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 )镜下: ① 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 脑为液化性坏死) ; ② 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③ 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 出血性梗死1)  肉眼: ① 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 ② 有出血; ③ 失去光泽, 质地脆弱; ④ 边界较清; ⑤ 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 向肺 门的锥形病灶。2 )镜下:① 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 ② 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 ③ 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4.07 引起全身慢性淤血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3.4.0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瓣膜炎、高血压心脏病、
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慢性缺血性心肌病。
3.4.08 根据所学的病理学知识, 你认为在做全身慢性淤血死亡者的尸体解剖时,  1. 应注意检查哪些重要器官? 2. 这些器官可能有什么改变? 猴子捞月的故事
3.4.08.1 检查心、肝、肺、肾、脾、脑。3.4.08.2 心: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肥大扩张; 慢性心瓣膜病———心瓣膜增厚变硬、左心房肥大扩张或左心房室肥大扩张, 二者同时伴有右心肥大扩张; 高血压心脏病———全心肥大扩张;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腔扩张, 多灶性心肌纤维化, 相邻心肌纤维萎缩和/ 或肥大;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脏壁层纤维性粘连; 扩张性心肌病———心脏肥大扩张, 心肌不均匀肥大,  内膜下及心肌间质纤维化。
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变、硅肺病变、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病变; 慢性左心衰竭———肺褐色硬化。
肝: 槟榔肝、心源性肝硬化。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脾: 淤血性脾大病变。
肾和脑: 淤血、水肿。
3.4.09 根据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请问对于大手术后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应如何预防其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引起的严重后果?
3.4.09 ( 1) 预防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在床上多活动或为其作肢体按摩,  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静脉穿刺数及操作轻, 以减少内皮细胞损伤; 适当用抗凝剂。 ( 2 ) 预防血栓引起的严重后果: 限制患者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以防止血栓脱落。
3.4.10 大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 1. 什么部位容易形成血栓? 2. 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 在什么时候血栓不容易脱落? 4. 若血栓脱落可能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3.4.10.1 腿部深静脉。3.4.10.2 血流减慢、血液凝固性增高、内皮细胞损伤。3.4.10.3 血栓机化后。3.4.10.4 小栓子可能引起肺动脉分支栓塞、大栓子引起肺动脉主干或主支栓塞, 患者猝死。
3.4.11 一老年患者, 患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颤多年, 一天在长时间行走过程中突感左侧肢体不能动, 医生考虑为大脑中动脉病变。请 问 1. 该患者 的脑血管和脑可能发生什么病变? 2. 并简述其病变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3.4.11.1 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及所供血的脑组织梗死。3.4.11.2 ① 可能为左心房血栓脱落引起。② 脑
动脉 内有血栓栓子,  脑组织液化性坏死。
3.4.12 在你学过的血液循环障碍中, 有哪些可以引起患者猝死? 只争什么
3.4.12 迅速大出血、脑干出血、大面积心肌梗死、肺动脉主干或主支栓塞、严重的急性喉水肿、脑水肿形成小脑扁桃体疝。
3.4.13 为什么肺和肠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其他器官是否也可以发生出血性梗死?为什么?
3.4.13 (  1) 肺和肠的组织结构疏松、双循环或侧支循环丰富。 ( 2 ) 可以, 如脑, 脑梗死后, 阻塞动脉
发生再灌流时, 血液流入坏死组织形成出血性梗死; 卵巢扭转时, 静脉和动脉均受压而发生出血性梗死; 其他器官因严重淤血引起的梗死。
3.4.14 梗死和坏死有什么不同?
生活一点通
3.4.14 梗死是指由动脉血流中断所引起的组织坏死; 坏死则包括任何原因所引起的坏死。
梗死按梗死区内出血量多少进行分类可分为出血性和贫血性梗死; 坏死是根据坏死组织的状态液化性坏死。
3.4.15 骨折患者的肺动脉分支内查见含有造血细胞的脂肪组织, 能否诊断为脂肪栓塞?为什么?
3.4.15 不能,  因其为骨髓组织, 所含的是脂肪组织而非脂肪。
3.4.16 简述心脏、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内血管内血栓的形态特点、形成条件和对机体的影响。
3.4.161.( 1)心脏①形态1) 心瓣膜上: 白色血 栓,镜下 为血 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2)心脏: 混合血 栓,  由血小板樑及其间凝 固的血液构成 ②形成条件:内膜损伤③对机体的影响:心瓣膜变形、栓塞→梗死
动脉①形态:白色血栓、混合血栓②形成条件:内膜损伤、涡流③对机体的影响:阻断血流、栓塞、梗死
静脉①形态:延 续性 血 栓 (  白色、混合和红色血栓)②形成条件:血流减慢、涡 流、 血液凝固性增高③对机体的影响:组织淤 血、水 肿;肺 动 脉 栓 塞、梗死; 猝死
微血管①形态:透明血栓, 由纤维蛋白构成 ②形成条件:血液凝固性增高③对机体的影响:广泛出血、组织微梗死
3.4.17 什么叫血栓、栓塞、梗死、坏死及坏疽?其相互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3.4.17
其他栓子                    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
脱落              ↓    侧 支循环差          ↓                      ↓      大块坏死合并腐败
血栓              →    栓塞          →              梗死        →    坏死              →            坏疽
活 体 完 整          血 液 中 异          动 脉 血 流        机体局部                      组织坏死后因继
的 心 血 管          常 物 质 团          中 断 引 起        组织 的死                      发腐败菌的感染
腔 内 血 液          块 随 血 流          的坏死              亡                                    和其他因素的影
形 成 的 固          运 行 阻 塞                                                                            响而发黑、臭
体团块              血 管 腔 的现象
二、判断题
YES
3.2.08 只要在肺的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内见到角化上皮、胎毛、胎脂和胎粪等羊水成分就可诊断为羊水栓塞。
3.2.09  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3.2.11 血流阻断后侧支循环不能及时建立,
对梗死的发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2.15 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 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
3.2.17 致肺出血性梗死的常见原因是肺动脉栓塞。
3.2.20 大手术后或长期卧床的病人, 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
3.2.27 慢性右心衰竭患者, 双下肢水肿, 表面温度降低, 是由于血管扩张, 散热增加所致。
3.2.30 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的通透性增高可引起漏出性出血。
3.2.33 左心衰竭时, 肺淤血、水肿和出血, 此出血属漏出性出血。
3.2.36 活体完整的心脏或血管腔内, 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称为血栓形成。
3.2.37 血栓形成的基本机制是血液中的凝血系统的作用超过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3.2.38 长期固定穿刺一静脉进行输液和给药, 若干天后该静脉变硬, 说明此静脉可能有血栓形成。
3.2.40 股静脉的血栓脱落形成的栓子, 可引起肺动脉和主动脉分支栓塞。
3.2.47 左心的附壁血栓脱落可以引起肾动脉栓塞。
3.2.42 心、肾、脑和脾一般发生贫血性梗死, 但脑也可以发生出血性梗死。
3.2.43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可以引起该静脉引流肠段的出血性梗死。
3.2.44 大多数心瓣膜病的基础病变是赘生物形成。
3.2.41 伴有细菌感染的梗死称为脓毒性梗死。
NO
3.2.01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血流同时受阻。
3.2.02 动脉性充血又称为淤血。 怎么会得白血病
3.2.03 动脉性充血只发生于生理状况下。
3.2.04 肺褐色硬化是由于肺组织内大量脂褐素沉积所形成的。
3.2.05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凝固所形成的血凝块。
3.2.06  白色血栓是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3.2.07 减压病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气泡栓塞引起的。
3.2.10 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分别的话
3.2.12 心、肾的贫血性梗死为液化性坏死。
3.2.13 肺动脉栓塞很容易引起猝死。
状元县3.2.14 血栓形成是指活体的心、血管内发生异物阻塞的过程。
3.2.16 逆行性血栓栓塞是指由于房间隔缺损, 栓子从压力高的一侧心房进入压力低的一侧心房所引起。
3.2.18 淤血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所以静脉回流的血量增多 .
3.2.19 混合血栓由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组成。
3.2.21 少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和血栓栓塞
3.2.22 割伤的血管腔内血液凝固形成的固体团块称为血栓。
3.2.23 双下肢严重淤血患者, 若伴有腹主动脉血栓形成, 血栓脱落可引起一侧股动脉栓塞和肢体贫血性梗死。
3.2.24 一大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出现右下肢水肿, 疑为股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此时应嘱患者多下床活动,  以预防血栓继续形成。
3.2.25 局部

本文发布于:2023-07-31 04:0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4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调酒英语
标签:血栓   形成   梗死   栓塞   引起   静脉   血液   血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