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常用名词解释(自行补充英文名称)
1.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3.增生(hyperplasia)由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
5.变性(degeneration)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6.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细胞内水分增多,造成细胞水肿。
7.脂肪变性(fatty change OR steatosis)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透明变性)
9.纤维素样变(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为间质胶元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病变处组织结构消失,成为一堆颗粒状、细丝状、红染无结构的物质,状似纤维素。
10.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rnation)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
11.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2.干酪样坏死(caous necrosi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含较多的脂质,外观呈淡黄色,松软,均匀细腻,似奶酪,称之。常见于结核病。
13.坏疽(gangrene)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较大范围的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呈黑色改变。
14.机化(organization)由新生肉芽组织逐渐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其它异物等)的过程。
15.完全再生:再生的细胞和组织完全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16.不完全再生:组织损伤后,由肉芽组织增生所代替,最后形成疤痕。
17.充血(hyperemia)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
18.淤血(静脉性充血)(congestion)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的充血。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19.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s)慢性肺淤血或左心衰时,在肺组织中出现的,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吞噬细胞。
20.槟榔肝(nutmegliver)慢性肝淤血合并脂肪变性时,肝小叶中央充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因脂肪变性而呈淡黄色,形成红黄相间的花纹,似槟榔切面。
21.血栓形成(thrombosis)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凝固或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
22.栓塞(embolism)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过程。
23.梗死(infarction)局部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坏死。
24.炎症(inflammation)机体对致炎因子损伤作用而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局部反应。
25.变质(alteration)在致炎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26.渗出(prolif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的过程。
27.炎症增生(inflammation proliferation)炎症局部的细胞再生与增殖。
山下女人是老虎
28.趋化作用(chemotaxis)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
29.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中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
应的化学物质。
30.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入血,但全身无中毒症状。
31.毒血症(toxemia)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细菌无入血)
32.败血症(pticemia)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33.脓毒血症(pyemia)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除败血症外,还在一些器官形成多个小脓肿。
34.肉芽肿(granulomaous)炎症局部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35.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炎症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于粘模表面的肉芽肿块。
陈琳36.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udotumo r)由于局部组织的炎症增生形成的一个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37.假膜性炎(p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称假膜性炎。
38.化脓性炎症(suppurative or purulent inflammation)中性白细胞大量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
和
39.化脓(suppurate)炎区内大量中性白细胞破坏崩解,释放溶酶体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称为化脓。所形成的液状物称为脓液。
40.脓球(p y o c y t e)变性坏死的中性白细胞称为脓球。
41.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发生在疏松组织中(如皮肤、肌肉和阑尾)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42.脓肿(abscess)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伴组织的坏死溶解形成脓腔,称脓肿。
43.表面化脓和积脓指发生在粘膜或浆膜的化脓性炎症。
44.溃疡(u l c e r)皮肤或粘膜的凹陷性缺损称溃疡。
45.窦道(sinus)位于深部的脓肿向体表穿破,形成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称窦道。
46.瘘管(fistula)位于深部的脓肿一端向体表或体腔穿破,另一端向有腔脏器穿破,形成有两个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瘘管。
47.肿瘤(tumor,neoplasm)机体在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48.异型性(a t y p i a)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
廉颇
比喻成语49.间变(anaplasia)指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
50.间变细胞:指失去正常结构与功能的恶性肿瘤细胞。
51.肿瘤的直接蔓延(direct spreading)指肿瘤细胞连续不断地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正常邻近组织或器官,并继续生长。
52.肿瘤的转移(neoplasm metastasis)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它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过程称为转移。
53.恶病质(cachexia)指病人严重的贫血、消瘦、全身衰竭的状态。
54.癌(carcinoma)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55.肉瘤(sarcoma)指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组织等)的恶性肿瘤。
56.癌症(c a n c e r)是指一切恶性肿瘤的统称。
57.乳头状瘤(papilloma)是覆盖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呈乳头状。
58.畸胎瘤(teratoma)含有三个胚层分化来的多种组织成分构成的肿瘤。
59.APUD瘤由APUD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肿瘤称APUD瘤。(APUD系统在发生学上来源于神经嵴的一系内分泌细胞系统,APUD细胞能摄取胺的前体,脱羧,产生相应的胺和多肽类激素)例如:类癌;燕麦细胞癌。
60.癌肉瘤(carcinosarcoma)指一个肿瘤中既有癌又有肉瘤的成分。
61.单纯癌(实体癌)(carcinoma simplex)属低分化腺癌,癌巢为实体性,无腺腔样结构。
62.癌前病变(precocious lesion)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
63.原位癌(CIS,carcinoma in situ)上皮全层癌变,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称原位癌。
64.早期癌(earlycancer)包括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65.风湿小结(aschoff body)是对风湿病有诊断意义的病变。镜下,病灶中央有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
成堆的风湿细胞,少量的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境界较清楚的结节状病灶。风湿细胞胞体较大,胞浆嗜硷性,核一个或多个,染色质浓集成枭眼状或毛虫状。
66.McCallum斑: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致心壁内膜增厚、粗糙和皱缩,尤以左心房后更为显著,称为McCallum。
67.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绒毛心(corvillosum)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梨形心见于二尖瓣狭窄球形心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68.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a,CHD)由狭窄性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脏病称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69.动脉瘤(aneurysm)动脉管壁的病理性局限性扩张。
70.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心肌梗死时,由于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室内血液压力作用下,局部组织向外膨出而成。
71.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指原因不明而又非继发于全身或其它器官系统疾病的心肌
72.肺气肿(pulmonary emphyma)末梢肺组织过度充气、膨胀、弹性降低,称肺气肿。
73.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由于肺部疾病、胸廓畸形、肺血管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担加重引起的心脏病。(主要病变为右心室肥大)
大黄米怎么做好吃74.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因肺泡腔内的渗出物不能很好地溶解吸收,而逐渐被机化,使病变部呈红褐色,肉样,而称之。
75.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常见于肺尖部肺癌时,压迫或侵蚀了颈交感神经及颈神经根,引起同侧的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皮肤无汗。
76.矽结节(silicotic nodule)早期,由吞噬了矽尘颗粒的巨噬细胞组成,往后,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镜下,典型的矽结节由呈同心层状或漩涡状排列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
77.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指除肿瘤及其转移灶直接引起的症状之外,伴随发生的由肿瘤引起的一系列异位激素性和代谢性症状综合征。
78.溃疡病(peptic ulcer dia)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的一种慢性溃疡。
79.早期胃癌(或早期食管癌)(early carcinoma of esophagus)癌组织浸润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未达肌层)淋巴结无转移。
80.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指弥漫浸润型胃癌。胃肉眼观似皮革制成的囊袋。
81.印戒细胞(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粘液癌的癌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粘液,常将胞核挤压于癌细胞浆之一侧,形似戒指而称之。
82.气球样变(ballooning degeneration)肝细胞高度水变性时,细胞肿大,呈园球形,胞浆透亮,而称之。
83.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散在的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一至数个肝细胞。
84.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肝小叶周边界板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
伴炎细胞浸润。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特征性病变.。
85.桥接坏死(bridgingnecrosis)连接肝小叶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的肝细胞坏死带。
86.毛玻璃样肝细胞(ground-glass hepatocyte)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因肝细胞中含有大量HBsAg,光
镜下HE染色切片上,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
87.急性黄(红)色肝萎缩(即急性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广泛大片坏死,肝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质地柔软,表面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色。
88.肝硬变(l i v e rcirrhosis)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替进行,造成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内血循环途径改变,使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变。
89.假小叶(pudo-lobule)肝硬变时,由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将原有的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中央静脉。
90.小肝癌(早期肝癌)指瘤体直径在3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的原发性肝癌。
91.恶性淋巴瘤(lymphoid neoplasms,ML)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92.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即双核的R-S细胞,细胞内两核并列,都有大而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
93.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细胞的恶性肿瘤。特征是骨髓内异常白细胞弥漫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周围血内白细胞出现量和质改变;异常的白细胞可广泛浸润于肝、脾、淋巴结等全身组织和脏器。
94.绿色瘤(chlorom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有时大量瘤细胞在骨组织或骨膜下浸润,可形成肿块,呈绿色,称绿色瘤。
95.新月体(crescent)常见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多层的细胞团块,在切面上呈新月形或环状小体。
96.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肺出血合并肾小球肾炎,主要见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引起的原发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肺泡毛细血管有交叉反应引起肺出血。97.颗粒性固缩肾(granular contracted kidney)见于高血压病后期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脏萎缩变小、变硬,表面高低不平,呈弥漫性细颗粒状,称颗粒性固缩肾。
98.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但不足以诊断为癌的病变。(属癌前病变)
99.甲状腺肿(单纯甲状腺肿,simplegoiter)是由于缺碘或某些致甲状腺肿因子引起的甲状腺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
100.筛状软化灶多见于乙型脑炎时,神经组织的灶性坏死、液化形成的软化灶,镜下,呈疏松的筛网状,淡染病灶,称筛状软化灶。
101.胶质结节(小胶质细胞结节,microglial nodule)由小胶质细胞和(或)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的结
节状病灶。
102华-弗氏综合征(Waterhou-Friderichn syndrome)见于暴发型流脑,两侧肾上腺严重出血,引起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癜。脑膜病变轻微。103.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角弓反张。
104.颅内压增高三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5.脑疝(herniation)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局部脑组织的膨出,嵌入颅腔内的分隔(
如小脑天幕)和颅骨孔道(如枕骨大孔)形成脑疝
106.结核结节(tubercle)对结核病有诊断意义的病变。镜下,结节中央常见干酪样坏死,
周围有大量的类上皮细胞、一些郎罕氏巨细胞,外围少量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所构成。
107.肺结核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由肺内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部分病变构成。
108.结核球(瘤)(tuberculoma)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CM。
109.干酪性肺炎(caous pneumonia or cheesy pneumonia)为继发性肺结核的一个类型,肺组织较大范围的渗出性及干酪样坏死病变。
110.伤寒小结(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typhoid nodule)伤寒病时,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吞噬活跃,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小结。
111.硬下疳(hardchancre)为Ⅰ期梅毒的病变特点,在苍白螺旋体侵入的局部,先形成水疱,水疱溃破形成质硬、基底洁净、边缘耸起的溃疡,称硬下疳。
112.树胶肿(gumma)见于Ⅲ期梅毒,病变类似结核的肉芽肿。肉眼,色灰白,质韧有弹性,质地如树胶,故称树胶肿。
113.象皮肿(elephantiasis)为晚期丝虫病最突出的病变。病变皮肤明显增厚、粗糙、皮皱加深,似大象的皮肤。部位多在下肢、阴囊和女阴等处。
114.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liver abscess)是习惯叫法,而非真性脓肿,内容物为非一般的脓液,而是阿米巴溶组织酶所致的液化性坏死物质和陈旧性血液混合而成的果酱样物,
炎症反应不明显。
病理学简答论述题
1试述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各类型的发生机制和形态特点。
答: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泛指细胞内、结缔组织间质和血管壁壁出现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毛玻璃样物质,成为玻璃样变。
(1)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即细动脉硬化,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主要是由于细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使细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甚至闭塞。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是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见于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增(机化、纤维化等)。
(3)细胞内玻璃样变,是指蓄积于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形成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如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内的Mallory小体。
2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什么?
答:细胞核的改变,形态学表现为,核固缩(pyknosis),染色变深,核的体积缩小;
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中;核溶解(karyolysis),在酶的作用下,染色质的DNA分解,因而染色质变淡,只能见到、甚至不见核的轮廓。
3什么叫机化?哪些情况下可出现机化?
答: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等组成肉芽组
织,长入和取代坏死组织。这种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4什么是肉芽组织?说说它的形态特点及在创伤愈合中的意义?
答: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多少不等炎细胞浸润。肉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湿润,柔嫩,似新鲜肉芽,故名肉芽组织。在创伤愈合中的意义是肉芽组织能够:1填补缺损;2保护创面;3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物质。
5创伤的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有何不同?
答:一期愈合:组织破坏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口对合严密,无异物的创口。
二期愈合:组织创伤大,坏死组织较多,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伴有感染的创口。
6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淤血,肺泡腔内可出现水肿液,甚至出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吞噬细胞被称为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引起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肺褐色硬变。
7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镜下课件肝小叶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发生萎缩变性消失,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此种变化使肝脏肉眼观察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边缘变钝,包膜紧张。切面观—红黄相间状似槟榔,故称槟榔肝。
8梗死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后果如何?
答;任何引起血管管腔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而侧枝循环未能有效的建立的情况下,
均可引起梗死。常见的原因有:
(1)血栓形成是梗死的最常见原因。怎样养牛
(2)动脉栓塞多为血栓栓塞。
(3)血管受压闭塞(肠扭转,肠套叠)。
(4)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脑动脉)
9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新生儿喝奶粉答:(1)心血管内皮损伤——心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或脱落,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和活化凝血椅子12,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从而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2)血流缓慢或形成——当血流缓慢或血流产生漩涡时,①血小板得以进入边流,增加了和血管内膜接触并粘连于内膜的机会;②由于血流缓慢,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能在局部达到凝血过程所必需的浓度。③血流缓慢缺氧,内皮细胞容易变性坏死脱落,暴露胶原——启动凝血系统。(3)血液凝固性增高——指血液的凝固系统和抗凝系统的平衡被破坏,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升高,而纤维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而易发生血栓(见于某些遗传病);创伤,产后,大手术后等,血液中补充了大量幼稚的血小板,其粘性增加;血液粘度增加如大面积烧伤;组织因子入血,如某些恶性肿瘤,胎盘早剥等可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血栓形成往往是综合因素作用
10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形成的血栓栓子,其运行途径如何?
答:体循环静脉和右心内的栓子沿血流方向流动,常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形成肺动脉栓塞。
11贫血性梗死好发于哪些脏器,其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如何?
答:贫血性梗死好发生于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器官,如肾、脾、心肌。
由于组织致密,血流断绝,局部血液流出,组织缺血坏死,呈贫血状态,故梗死灶呈灰白色。
12出血性梗死常见于哪些脏器,其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如何
答:出血性梗死常见肺和肠,发生的条件是严重淤血和组织疏松。由于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起时在组织间隙内可容多量出血,当组织坏死而膨胀时,也不能把漏出的血液挤出梗死灶外,因而梗死灶为出血性。
13何谓肉芽肿性炎?有几种常见类型及各型的主要形态特点?
答: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征的慢性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
可分为:1感染性肉芽肿:由细菌或病毒形成特殊的细胞性结节;2异物肉芽肿:由异物引起,异物周围有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形成结节状病灶。
答:肉芽肿是炎症局部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其类型有:①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