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英语”

更新时间:2023-07-30 16:12:00 阅读: 评论:0

浅议“中国英语”.txt
浅议“中国英语”
  摘 要:“中国英语”无论在词汇还是句法结构上都有显著的特点,虽然有别于标准英语,但合乎标准英语的语法规范,填补了英语的词项空缺。该文分析了“中国英语”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其对国际英语的贡献,提出把“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进行研究虽然在语言学和社会学上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把它上升到国际英语变体的高度来研究既缺乏理论依据,也没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英语” “中式英语” 借词 变体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到来,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都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在学习。正如Todd在1995年就推断的那样,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的人已达20亿之众。仅仅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数量就超过了2. 5亿。
  “全球语言监督”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它现在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汉语借词贡献了5%到20% ,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这些新词和词组,不用向母语为英语的人士特别解释,都能被理解。由于中英两种语言体系差
别很大,中国人学英语的确比印欧语系国家的人困难。许多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经常受到母语的影响,造成口语或书面语言表达偏离目的语的规范,词不达意,起不到交流的作用。学界把这种带有汉语文字或思维特色的英语称为“中式英语”, 即“ChineEnglish”,也称为“Chinglish”。
  然而,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有许多中国特有的东西,由于词项空缺,翻译成英语难免要进行再创造,其英译文带有点中国特色在所难免。于是,学界有人提出,不能把带有“中国味”的英语一律称为Chinglish加以排斥,应该把这种现象视为中国人对英语这种国际语言的贡献,把它称为“中国英语”或“China English”以区别于“中式英语”或“Chinglish”。
  一、什么是“中国英语”
  一般认为,“中国英语”的概念是1980 年由葛传 先生在其发表于《翻译通讯》的论文“漫谈由汉译英问题”率先提出的[ 1, 8 ] 。他说:“在旧中国和新中国, 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 如科举( imperial examinations) 、翰林院(Han L in Yuan) 、五四运动(May FourthMovement) 、白话文( baihuawen或baihua) 、人民公社(peop le’s commune) 、四个现代化( fourmodernizations)等, 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 应当称作China English。”这种提法肯定了“中国英语”现象, 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后来又有汪榕培、李文中、罗运芝等人分别就“中国英语”的定义做了进一步归纳阐
述。目前,“中国英语”更多地作为一种现象被研究,所以并没有权威性的定义。多数研究“中国英语”的学者认为, “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 它是英语国家所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英语”是一个严肃的概念。
  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中式英语”是一种有缺陷的英语,它随意性很大,因此没有严密的系统。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它最常表现在语言本身和文化等层面上。在语言本身方面,学习者往往由于对词汇理解不透彻,将其汉语的语意或用法直套入英语中,这样很容易就出现“中式英语”。在文化方面,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在文化上主要表现为对英语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了解,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硬套汉语习惯。要知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并对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英语社会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表现形式,生搬硬套中国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就难免产生“中式英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言和认可度上。“中国英语”必须是合乎英语语法的英语必须能够得到交流者广泛认可,其交际功能不受影响。金惠康教授在《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讨论》一文中提到:中国英语以国际规范英语为核心,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务、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英语世界,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如别有风味的词汇、句式、认知方式及行文手段。简而言之,“中国英语”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2 ] :
  1.“中国英语”是不以英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使用的
  2.“中国英语”是以国际规范英语为基础,完全合乎国际规范英语语法的
  3.“中国英语”是用以表达中国所特有的东西,是弘扬中国文化的
  4.“中国英语”是能够顺利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
  三、“中国英语”的特点
  (一)词汇特点
  “中国英语”体现在英语中大量存在的汉语借词,这部分内容将在后面另行阐述。除此之外,其用词规范准确,表达流畅,但是英文报刊中经常出现有别于标准英语的语义冗余现象。可以说,词汇语义重复是中国英语词汇方面的显著特点[ 3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复名词结构。如: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划线部分如果省略丝毫不影响表达意思,相反会更符合“标准英语”。
  2. 使用意义重复的形容词。有些中文文章常有大量的形容词语,起渲染和烘托作用有的文体趋于夸
张,常有套话,词藻华丽。在英语中同样的意义却无需过多的修饰。
  3. 使用意义重复的副词。汉语能包容更多的形容词和副词,文章中不断出现诸如“坚决、彻底、不懈努力、自觉、不屈不挠”等增强语气的词语。由此,在英语的篇章段落中常常出现以下的表达: carry out unswervingly, study consciously, basically accomplish,firmly banned, strongly demand, thoroughly eliminate等,这些被修饰的动词已经充分表达了副词所含的意义。
  在中国英语报刊中,“quite, rather, relatively,comparatively, reasonably”等副词的出现频率很高。所有这些副词的使用从标准英语的角度看不仅不能加强语气,反而削弱了原意。如:“I do not think that part of history a fairly significant part of our lives form ygeneration. ”此处的fairly削弱了原意。
  4. 同义词的重复。中国英语的冗余还体现在重复意义相同或非常接近的词语,以取得强调的效果。如: This is the only road leading to affluence and prosperity. 这两个划线词的意义完全一样,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
  (二)句法特点
  “中国英语”的句法结构虽然不像词汇那样明显地具有重复的痕迹,但是也是以累赘、复杂为其根本特点,句式不够简练、明了等[ 3 ] 。下面试举几个例子说明:
还款计划红豆薏米粥的正确做法去湿气  1. 名词性结构多。国际英语的句法结构以动词为中心,这样才能做到简洁明了、表达力强。而“中国英语”恰恰相反,多使用含糊、笼统、抽象的名词,使句子意义显得费解。例如: The existence of this palace is du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 (句子尽管没有语病,但如果改成“This palace has endured becau it was solidly built. ”的话,无疑更加简洁明了。)
  2.“make + n. + adj. ”结构用得太多太滥。
打造营商环境  例如: The comp letion of the new highway hasmad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ities shorter. (划线部分改为“shorten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ities”更符合国际英语的表达习惯。)
  3. 省略现象少。国际英语中省略现象很多,而报刊中的“中国英语”往往没有利用好英语中的冗余现象,把原本可以省略的词语都用上了,显得比较累赘。例如:Women who drink more than two cup s of coffee a day have a greater chance of having heart dia than tho who don’t drink coffee. (划线部分省略更符合国际英语的习惯。)
班主任工作论文
  四、“中国英语”存在的理论依据
希望的近义词
  “中国英语”的存在除了上文提到的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的需要之外,有一种理论认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中介语( interlanguage)的石化( fossilization) [ 4 ] 。研究语言石化现象的一种代表理论是文化迁移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 ,其主要思想是:如果学习者的社会
文化和目的语的差异较大时,学习者便会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在语言处理的过程中,记忆和输入的操作就会受到限制。尽管人数众多,但国内多数的英语学习者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条件,在语言的输入以及对输入的处理都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内部输入,借助母语来处理语言[ 4, 9 ] ,这样也推动了“中国英语”的形成。
  Schumann 提出的“洋泾浜化假说”( Pidginization Hypothesis)以语言功能的划分来分析语言的洋泾浜化,也可以用来解释语言石化的原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中国英语”的形成和客观存在[ 4 ] 。据Schumann的解释,语言的使用可细分为三类功能,即交际功能、综合功能和表达功能。其中综合功能和表达往往用母语来进行。只有交际时才用二语,只要达到交际的目的,语言形式不对也不会在意,这样便造成了洋泾浜化。Schumann认为语言石化与洋泾浜化现象极为相似,形成原因也相似,都是社会距离使语言使用受到限制,造成了二语的石化。虽然文化迁移模式和洋泾浜假说有助于解释“中国英语”的形成,但笔者认为,把“中国英语”视为中国人学英语过程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未免有失偏颇,尤其就词汇而论。“中国英语”在词汇方面可以说是填补了英语的词项空缺,为国际英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中国英语”的贡献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及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大量的汉语借词也进入了英语,成为国际英语的
一部分。这些词汇反映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状况,大大丰富了英语的词汇量,其规模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英语”在词汇层面所表现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上。据Garland Cannon的统计,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有1189个之多。这其中绝大多数应是含有音译成分的借词。朱少华曾对英语中含有音译成分的汉语借词进行了分类: ①源自古汉语语音的词,如silk, china等 ②源自汉语粤方言语音的词,如cheongsam, typhoon等 ③源自汉语闽方言语音的词,如tea, sampan ④源自汉语官话语音的词,如yamen, kaoliang等 ⑤源自汉语普通话语音的词,如jiaozi, putonghua等[ 5 ] 。
  从类别上看,“中国英语”的词汇可分成以下几类[ 6 ] :
  1. 历史和文化类。如: xiucai秀才, yamen 衙门, 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 Four Books四书, Five Classics五经, fengshui风水, kang炕, kowtow叩头,Chingming清明, putonghua普通话等
一轴鼠画  2. 文体类。如: p ipa琵琶, erhu二胡, gungfu功夫, Tai Chi太极拳, yangko秧歌,weiqi围棋,mahjong麻将, qigong气功, sampan舢板等
  3. 饮食类。如: jiaozi 饺子, chowmein 炒面,wonton 馄饨,
Maotai 茅台酒, longan 龙眼, litchi( lichee)荔枝等
  4. 度量衡单位类。如: li里, mu 亩, liang两,yuan元, jiao角, fen分等黑熊有尾巴吗
  5. 特定时期词语类。如: paper tiger纸老虎,Great Leap Forward大跃进, Cultural Revolution文化大革命, L ittle Red Book 毛主席语录(小红书) ,cap italist roader 走资派, Gang of Four 四人帮,political duty政治任务, counter - revolutionary反革命的, dazibao大字报等
  6. 改革开放后的政治、经济词汇类。如: laid -off workers下岗工人, official p rofiteering官倒, two civilizations两个文明, four moderni
  zations四个现代化, 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的政策, triangle debts三角债, macro economic control system 宏观调控体系, a collective ownership emp loyee集体所有制员工,special economic zone ( SEZ) 经济特区, opening up policy开放政策, reform and opening - up p rogram改革开放, nonstate industries 非国有工业, state manufacturers国有生产者, floating population流动人口, vegetable basket p roject 菜篮子工程, 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 计划经济, fairly comfortable standard of living小康水平, iron rice bowl铁饭碗,township enterp ris乡镇企业, knowledge economy知识经济, sp iritual pollution精神污染, 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国两制,等等。
  六、“中国英语”能成为国际英语的一种变体吗
音频英文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确实存在具有代表性的变体,这些英语变体既保持了标准英语的特点,又增添了有别于标准英语的某些特征。我们习惯上按其使用地区将英语分成各种区域性的变体( RegionalVarieties) ,如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新西兰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等。但这些英语变体都有其共同的或独特的历史原因。
  笔者认为,把“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加以研究,有利于揭示中国人学英语的利弊,也有利于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但如果仅凭我们用英语表达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成有一定代表性的词汇或者表达风格,就断定“中国英语”将成为国际英语的一种变体,那将是对中国广大的英语学习者的误导。众所周知,英语是开放的语言,它吸收了多种语言的因素,从而形成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语言。希腊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都对英语词汇的扩大做出了贡献。据统计,英语的单词中,有80%是外来语,其中法语占了大约30%。“中国英语”词汇的扩大当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有一千多条(1189个) ,这说明英语在不断吸收着汉语[ 1 ] 。但是不要忘记,英语从中文借用的词汇、短语,就数量和种类而言,也仅居英语中借词的第十一位,远远比不上法语。如果“中国英语”能成为国际英语的一种变体,那“法国英语”岂不更符合条件?
  实际上
,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十分有限甚至微不足道[ 6 ] ,这是因为: 1)汉民族除香港以外从没有沦为英国的殖
民地 2)汉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有自我封闭和自我中心倾向,并不大愿意接受异国文化 3)中国对外开放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大规模学习英语实际也只有二十多年,尽管这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外交流的规模和深度都在迅猛扩大,但是和英语一千多年发展的历史比较,二十年还属于一瞬间。在改革开放如日中天的今日,英语在中国的地位依然是外语,连第二语言都不是,所以,断言“中国英语”将成为国际英语的一种变体尚为时过早。
  由于共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学英语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在音段音位、词汇和语言表达可能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色或一些易犯的通病。其实,无论是音段音位的错误还是词汇、表达方面的错误,都是所有外国人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必然经过,任何一个民族其发音习惯都或多或少有别于其他民族,即便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之间,区域性差异也十分明显,也因此造成“南腔北调”,这种差异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都有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这样的差异就放弃语言的统一追求。这种统一的追求是语言的功能和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决定的[ 7 ] 。也许,这种追求要付出很大代价,或最终都不能达到尽善尽美,但这应该成为一种目标。如果世界各地的英语学习者都热衷于把英语“本土化”,那么《圣经》中通天塔的故事将会重演,英语也不再可能成为国际语言了。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无论如何努力一般是永远无法习得和本族人一样的语言能力的。因此,懂英语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说英语时总是无法抹去“中国味”,让人一听就感觉到是中国人在讲英语。即便是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及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播音员或主持人,也容易犯有重读冠
词、介词和连词并重读名词词组中心词的修饰语的错误,而且语流缺少同化和连读。另外,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经常是英美发音混杂,但这些都是学习外语的自然进程的一部分,并随着个人阅历和能力的增长在不断改进。
  因此,把“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进行研究虽然在语言学和社会学上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把它上升到国际英语变体的高度来研究既缺乏理论依据,也没有现实意义。
  结语
  “中国英语”无论在词汇还是句法结构上都有显著的特点,尽管有别于标准英语,但合乎标准英语的语法规范,填补了英语的词项空缺,在顺利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笔者认为,把“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进行研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16: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38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语言   国际   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