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是什么意思
二语习得中语言僵化现象的成因探究
摘要:语言僵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语境下的外语学习僵化现象更是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归纳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二语习得;语言僵化现象;成因探究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收稻1009-0118(2011)-05-00-02
一、引言
轻松一夏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历经了艰难的历程,其中母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禁忌年轻一代,炒宽粉的做法总也摆脱不了。人们交际时总会潜意识地受到母语及母语文化规约的影响。人们普遍承认二语习得者无法达到和说二语的本族语者同样的语言水平,中介语并不能在方方面面都靠近目的语 (第二语言) ,有的语言习惯受不同的因素影响渐渐地“沉淀”,并凝固了,不可能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在语言学上称为“语言僵化”(也称为“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本文拟就导致这一语言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剖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考研报名系统
国外学者对僵化现象的研究多从理论上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云南抚仙湖
linker(1972)从心理学和神经学的角度解释语言能力僵化的现象,把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个心理过程:母语迁移、培训转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目的语笼统化。lenneberg(1967)和lamendella(1977)提出了内因学说,从人和生物生长的角度探讨了语言僵化现象的内因解释,说明第二语言习得的能力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外因说强调社会文化差异以及由其造成的心理距离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影响,其代表理论是schumann(1975)的文化适应模式。vigil 和oller(1976)提出的交互作用说试图从学习者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反馈来说明语言的发展和僵化的情况。千禧之年ellis(1994)在《第二语言习得》一书中既研究了僵化现象的内因,又探讨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外因。krashen(1985)从语言习得过程出发对僵化的形成作如下解释:(1)目的语输入数量不足;(2)目的语输入质量不适;(3)情感过滤器;(4)目的语输出过滤器;(5)目的语语言变异形式的习得,其中前两条对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僵化状态具有很高的解释力。sims(1989)指出僵化的形成可能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