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及其物理特性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3-07-30 11:05:38 阅读: 评论:0

No.3.2008
目前制备抗性淀粉RS3的方法常见的有压热处理、螺杆挤压、微波辐射、蒸气加热等加工方法,在众多方法中以压热方法效果最好,试验条件也容易达到[1]。通常是将淀粉悬浮液先加热到100℃以上,使淀粉充分糊化,冷却到一定的温度,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使直链淀粉回生,RS形成。由于大量的研究都表明,RS主要是由直链淀粉老化形成的,所以可以在高温湿热的条件下破坏淀粉颗粒的结构,使淀粉充分糊化,然后采取能使淀粉最大程度老化(尤其是使直链淀粉老化)的措施来制备RS。压热法就是根据此原理发展起来的。
抗性淀粉的制备是淀粉颗粒经过了糊化过程,
即颗粒膨胀、破裂、淀粉糊的黏度增大,经过此过程后无完整的淀粉颗粒存在,然后置于低温储藏淀粉重新结晶的过程,因此抗性淀粉的得率受到糊化条件及老化条件的影响。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在121℃的糊化条件下,淀粉浓度、糊化时间以及老化过程中的冷却方式、老化方式、老化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试验方案,并对抗性淀粉常见的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分析。
1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
普通玉米淀粉:市售;耐高温α-淀粉酶
收稿日期:2007-07-06
作者简介:徐红华,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化学及营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徐红华1,徐丹鸿2
(1.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
2.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生物技术系,哈尔滨150080)
摘要:试验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系统研究了121℃压热条件下淀粉浓度、压热时间、冷却方式及老化方式、老化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在压热温度为
121℃的条件下,淀粉浓度30%,压热时间30min,采用室温下自然冷却的方式,4℃回生12h,抗性淀粉得率为10.31%。并采用X-衍射、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抗性淀粉常见的物理特
性。关键词:抗性淀粉;玉米淀粉;物理特性中图分类号:TS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08)03-0079-03
Studyonthepreparationandphysicalpropertiesofcornresistantstarch
XUHong-hua1,XUDan-hong2
(1.CollegeofFoodScience,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2.DepartmentofBiotechnology,HeilongjiangEcologicalEngineeringand
VocationalCollege,Harbin150080)
Abstract:Resistantstarchwasproducedat121℃byrawcornstarch.Theparameterswerestudiedwhichin
cludeautoclavingtime,starchconcentration,retrogradingtemperatureandtime,coolingspeed.Theoptimumtechnologyparameterswereobtained:starchconcentrationis30%,autoclavingat121℃for30min,cooledatroomtemperature,andthenincubatedfor12hat4℃,theyieldofRScanreach10.31%.PhysicalpropertiesofRSwereanalysisbyX-raydiffraction,micrographandultravioletscan.Keywords:resistantstarch;cornstarch;physicalproperties
玉米抗性淀粉的
制备及其物理特性的研究
关于考研79
No.3.2008
机制炭
图1老化时间对RS得率的影响
图2老化方式对RS得率的影响9
0204060
老化时间/h
(12万NU/g)、葡萄糖淀粉酶(10万U/mL):丹麦Novo-zyme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压热处理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封口,放入压热灭菌锅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恒温一定时间后取出,自然冷却,低温储存。
1.2.2抗性淀粉的测定采用改进的Saura-Claixto[2]抗性淀粉测定方法。
1.2.3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称取5g淀粉,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封口,放入压热灭菌锅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恒温一定时间后取出,自然冷却,低温储存。
1.2.4冷却方式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配制20%的淀粉乳,经121℃压热处理20min后,分别采用自然冷却与流水快速冷却的降温方式,然后置于4℃储藏12h。
1.2.5老化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配制20%的淀粉乳,经121℃压热处理20min后,自然冷却,4℃下分别放置6、12、24、36、48h,研究老化时间对RS得率的影响。
1.2.6老化方式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配制20%的淀粉乳,经121℃压热处理20min后,自然冷却,在老化时间分别为12h与24h的条件下比较-20℃的冷冻与4℃的冷藏方式对RS得率的影响。1.2.7最佳压热条件的确定由于老化工序与压热处理工序相对独立,根据1.3.5和1.3.6的试验结果,老化温度与时间作为固定化水平因素考虑,研究压热处理时间及淀粉浓度间的交互作用,作2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RS得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压热条件。1.2.8晶体结构测定将样品充分研磨,过200目筛。X-衍射的测定条件为:电压40kV,电流30mA,扫描速度6°/min,时间常数1s,起始角度5°,终止角度40°,数据由配套软件分析处理[3-4]。1.2.9抗性淀粉的碘吸收曲线测定取20mgRS,加入0.5mL2mol/L的KOH溶液,使RS充分溶解。加入4mL去离子水,用1mol/LHCI将pH调至6.0~7.0,加水定容至10mL,取2mL于100mL容量瓶,加入95mL去离子水和2mLI
蚊母树
-KI溶液(2mgI2/mL和20mgKI/mL),定容至100mL,立即混匀。空白中不加淀粉,其余步骤相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波长420~700nm。
2结果与讨论
2.1冷却速度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对RS的得率影响较为显著,样品经自然冷却后形成比快速冷却更多的抗性淀粉。如果淀粉糊的冷却速度很快,特别是高浓度的淀粉糊,直链淀粉分子来不及重新排列成束状结构,便形成凝胶体;而缓慢冷却,可使淀粉分子有充分时间取向平行排列,因而有利于回生[6]。因此,在试验中,淀粉经压热后均采用在室温下自然冷却的方式。
2.2老化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在最初6h,RS得率较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RS得率的变化在冷藏12h后趋于平缓,RS得率变化不显著。老化淀粉是由老化的直链淀粉和老化的支链淀粉组成,而老化的支链淀粉经过再加热可被淀粉酶作用,抗性淀粉主要是由老化的直链淀粉形成的结晶。同时,老化的直链淀粉在最初几小时就可以形成,而老化的支链淀粉形成结晶需要几天至几周的时间。因此延长老化时间并没有使RS得率显著提高[7-8]。考虑老化时间从12h到48h对RS得率的影响不大,并从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考虑,在试验中确定老化时间为12h。2.3老化方式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
从查阅的资料看,淀粉乳经糊化后主要采取-20℃冷冻和4℃冷藏两种老化方式[8-9],通过试验比较两种老化方式对RS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老化方式。从图2可以看出,在4℃冷藏比-20℃冷冻更有利于RS得率的提高。
按照高分子结晶理论,晶体的结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生长。在晶核的形成阶段,在玻璃态转变温度以上,低温有利于晶核的形成[10]。淀粉要在溶液中形成结晶就必须在Tg(玻璃态转化温度)和Tm(晶体熔解温度之间)保持一段时间。
8.2
7.8
7.6
7.4
1224
-20℃冷冻
4℃冷藏
老化时间/h
No.3.2008
图4
压热后的淀粉样品(RS含量10.31%)样品X衍射图谱
衍射角度(2θ)
衍射强度/cps
20001500100050000
51015202530354045
图3原玉米淀粉(RS含量0.95%)样品的X衍射图谱
衍射强度/cps
衍射角度(2θ)
20001500100050000
early的副词51015202530354045
图5原玉米淀粉和抗性淀粉的紫外扫描图谱
表1
正交试验结果试验序号
RS得率/%11(10)1(25)8.32212(30)9.17313(35)6.9642(20)19.2652210.026237.4473(30)19.4683210.319336.52
K124.4527.03K226.7329.49K326.2820.91R
0.75
2.86
因素
压热时间/minA淀粉乳浓度/%B
水的存在会降低淀粉的玻璃态转化温度。不同浓度的淀粉水溶液有不同的Tg,因而老化温度的选择也不同,浓度低(5%)则老化温度就低(-20℃),浓度高
(20% ̄50%)则选择较高的老化温度(4℃)[11]。因此,在试验中20%的淀粉溶液在4℃的条件下进行老化,有利于RS得率的提高是符合理论的。
前后的成语2.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压热条件压热条件的正交试验结果见表1。
试验采用直观分析,对各因素的K及R(极差)值的大小进行分析,各因素对抗性淀粉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A,即淀粉浓度>压热时间。根据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压热条件为淀粉浓度为
30%、压热处理时间30min,RS得率最高,可达10.31%。2.5抗性淀粉物理特性的研究2.5.1
晶体结构测定
图3、图4分别表示抗性淀粉含量为0.95%的原玉米淀粉、压热处理后RS含量为10.21%的淀粉样品的X-衍射图谱。结果表明:经压热-老化后的淀粉样品出现多个尖锐的衍射晶峰,据此可以判断抗性淀粉样品中晶体的存在,证明了抗性淀粉是淀粉分子结构被打乱后重新形成的晶体这
一推测的合理性。
2.5.2抗性淀粉的碘吸收曲线淀粉中直链淀粉通常
电脑任务管理器怎么打开
呈螺旋状态,当碘分子与直链淀粉接触时,碘分子进入螺旋内部,与直链淀粉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收峰的范围和吸光度的变化都与直链淀粉分子量有密切关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S的特征。
图5为原玉米淀粉及提纯后的抗性淀粉的淀粉-碘复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图。原玉米淀粉直链淀粉的聚合度在400~15000,λmax为595~600nm。而抗性淀粉的碘吸收曲线的λmax及吸光度值均小于原玉米淀粉,而且,RS在540~630nm之间呈现一较宽的吸收峰,这表明
RS的聚合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呈连续分布状态。
3结论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压热法制备玉米抗
性淀粉的最佳条件为:在压热温度为121℃的条件下,淀粉浓度30%,压热时间为30min,采用室温下自然冷却的方式,4℃回生12h,抗性淀粉得率为
10.31%。
通过对抗性淀粉物理特性的研究,X-衍射图谱显示,经压热-老化后的淀粉样品出现多个尖锐的衍射晶峰,据此可以判断抗性淀粉样品中晶体的存在,证明了抗性淀粉是淀粉分子结构被打乱后重新形成的晶体。紫外扫描图谱显示:抗性淀粉-碘复合物的吸收曲线的λmax小于原玉米淀粉-碘复合物吸收曲线的λmax,而且,RS在540~630nm之间呈现一较宽的吸收峰,表明RS的聚合度是在一定范围内呈连
注:1-原玉米淀粉-碘复合物,2-抗性淀粉-碘复合物。
0.6000.400
0.2000.000
400.0
500.0
600.0700.0
波长/nm
中国消2
Abs
81中国宣汉
No.3.2008
续分布状态。
参考文献:
[1]JuscelinoTovar,CarmeloMelito.Steam ̄CookingandDryHeatingProduceresistantstarchinLegumes.AgriFoodChem,1996,44:2642-2645
[2]SauraCF,GoniI,BravoL,etal.Resistantstarchinfood:Modifiedmethordfordietaryfiberresidues.FoodSci,1993,58(3):642-643
[3]SievertD,CzuchajowskaZ,PomeranzY.Enzyme ̄resis-tantstarchⅢ.X ̄RaydiffractionofautoclavedamylomaizeⅦstarchandEnzyme ̄resistantresidues.CerealChem,1991,68(1):89-91
[4]MangalaSL,UdayasankarK,RNTharanathan.Resi
stantstarchfromprocessedcereals:theinfluenceofamylopectinandnon ̄carbohydrateconstituentsinitsformation.Food
Chem,1999,64(6):391-396[5]张燕萍.变形淀粉制造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53
[6]杨参,阚建全,陈宗道,等.抗性淀粉及其生理功能研究新进展.粮食科技与经济,2003,(3):41-42
[7]赵凯,张守文,杨春华,等.绿豆抗性淀粉制备技术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26(2):121-123
[8]
AlejandraGarcia ̄Alonso,AntonioJimenez ̄Escrig,NuriaNartin ̄Carron,etal.Assessmentofsomeparametersin-volvedinthegelatinizationandretro
grationofstarch.FoodChem,1999,66(1):181-187
[9]
衣杰荣,姚惠源.温度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8):37-38
[10]余焕玲,曾凯宏,杨参,等.抗性淀粉研究方法.粮食与油脂,
2001,(9):32-33
桑葚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成熟的鲜果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
之一。现代研究证实,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VB1、
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南亚(1966—),女,陕西兴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
(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2081)
摘要:对桑葚保健果醋饮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桑葚通过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制成非常有益于健康、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饮料———桑葚保健果醋。关键词:桑葚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桑葚醋饮料中图分类号:TS27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9989(2008)03-0082-03
桑葚保健果醋工艺研究
Studyontheprocessingtechnologyofmulberryaceticaciddrink
NANYa
(CollegeofVocationalandTechnicalInstitute,ShaanxiUniversityof
ScienceandTechnology,Xi'an712081)
Abstract:
TheprocessingtechnologyconditionsofMulberryaceticaciddrinkwasstudiedinthisarticle.
Glucoseofthejujubecouldbeconvertedintoaceticacidbyalcoholandaceticfermentation.Thisjujubeaceticacidisveryusefulforthehealthandit’
sanewtypeofbeverage,whichhasalargemarkettobemade.Keywords:mulberryjuice;alcoholfermentation;aceticfermentation;appleaceticaciddrink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11:0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36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淀粉   老化   抗性   时间   试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