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乙卷)
历史
(本卷共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冠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即古代华夏族的成人礼。先秦时期,冠礼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享有非常高的地位,被称为“礼之始”,名列“八纲”(冠、婚、丧、祭、射、乡、朝、聘)和“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之首,对个人的人生历程有重大影响,对整个社会也有不容低估的影响。由此可知,冠礼的主要功能是
A.利用血缘关系凝聚宗族 B.传承文化完善儒家学说
C.规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 D.强调责任感和教育功能
2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东巡,每次都立碑刻石,表1为部分碑文节选。
表1
秦灭六国原因 | 《之罘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皇帝哀觽,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
秦王朝的统治 | 《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
秦始皇的形象 | 《东观刻石》: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
| |
高性能手机
据此可知,秦始皇意在
A.论证秦朝统治的合法性 B.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
C.强调秦灭六国的正义性 D.塑造和强化政治认同
26.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放烟花爆竹
27.明代徽州府的一份土地登记簿册显示,当地大户朱学源崇祯十五年时共有土地803.23亩,分散在1259块地段上,平均每个地段约为0.64亩,而且其中90%以上的土地分散在本户所在的乡里以外。类似的情况在当地比较普遍。上述状况反映出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 B.大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
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D.农村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
28.1872年,有官员上奏称洋务派制造轮船“糜费太重”,应“暂行停止”。对此,左宗棠回应“若如言者所云即行停止,无论停止制造,彼族得据购、雇之永利,国家旋失自强之远图”。这说明,左宗棠
A.关注民用企业市场竞争力 B.视航运业为洋务发展关键
C.重视国防工业的独立安全 D.受到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9.“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面对赢弱的国家“国力”和人民“体力”,年轻的毛泽东喊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时代强音。材料表明
A.毛泽东主张重塑民族精神 B.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所变化
C.青年要担负起救国的重任 D.西方体育思想对中国影响巨大
30.
表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举办的部分重要展览
时间 | 名称 | 简况 | 虎斑贝
1939年 | 农产品竞赛展览会 | 6个展览室,展品有2000多种。参观者平均每日超过5000人 |
1939年 | 工业展览会 | 展品1000余种,制造精致。观众数万人,对展览会颇有好评。毛泽东等领导参加 |
1944年 | 卫生展览会 | 展品659件,中西医共治病1982人。观众万余人,周恩来等领导参加。外国记者团给予高度评价 |
1944年 | 边区建设 展览会 | 展品特别多,其中煤焦油分馏成功备受关注。观众逾3万人。居留延安的盟国朋友极其欣慕 |
| | |
表2反映出
A.陕甘宁经济的繁荣发展 B.抗日民主政权的积极形象
C.根据地工作重心的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31.图1是周令剑在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据此可知
图1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北京旧车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C.国家工业化全面开展 D.妇女地位提高踊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32.基于自然法学说权利的天然性和不可剥夺性,罗马的诸多法律开始对父亲处置子女及其财产的行为进行规定或限制;到罗马帝国后期,父亲对子女抚养义务的法律理念也出现在罗马法中。这反映了
A.自然法学说具有实际法律效力 B.罗马的习惯法已经被自然法取代杜仲丸
C.罗马的家庭结构被自然法破坏 D.自然法理念推动法律趋向人性化
33.1908 年,一个考察德国社会的英国工会代表团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写道:“所访城镇的工厂住宅区没有贫民窟,其他地方也是显而易见”。“大街上不见衣衫褴褛的乞讨、赢弱之人,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我们所称的那种最坏意义上的贫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民主宪政体制臻于完善 B.工业化缩小了贫富差距
C.社会主义运动持续高涨 D.威权政府下现代化策略
34.下面是一幅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方世界的漫画(图2)。该漫画中的“重建社会”寓意
图2
A.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B.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改变
C.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完善 D.垄断资本家统治地位丧失
35.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包括经济边疆、文化边疆、信息边疆、太空边疆等。这反映出
A.大国霸权利益具有一致性 B.冷战向更深层次发展
C.国家战略受科技革命影响 D.新的世界秩序已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位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19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 leprosy”“Chine dia”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Ye11ow 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助长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性价比cpu——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的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年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迟来的道歉。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材料三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麻风病污名化中国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西方现代化发展,谈谈你的看法。(8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残奥会冠军材料
图3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图4 西方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 (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
图3和图4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准确概括作者观点,评析须态度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15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农村公社是传统俄国王树声的基层组织。农民不但依附于领主,还依附于公社。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公社保存下来并不断强化。与此前相比,公社有了正式的法律名称“村
社”。领主对村社的管辖由国家对村社的管辖所代替,领主管理机构撤出,政府指派的米尔调解员进行监督。村社以上的乡在改革前由国家任命官吏,改革后则改为由各村社推选管理人员。由于赎买土地的契约不是同农户,而是同村社签订并以连环保方式缴纳的,改革后村社的经济职能实际上有所强化。同时由于地主割走大块土地,村社份地减少,随着农户分家现象增多,土地重分日益频繁,农民的份地也越来越零碎。村社强化造成的大锅饭现象严重阻碍了俄国农业的改良,但由于统治者的支持直到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才最终废除。
——摘编自金雁、秦晖《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村社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861年村社制改革带来的影响。(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德国宣传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想将原有的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和种族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推行德意志强权和世界政策的理论依据。1919年《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高额战争赔款、限制德国军备等,激发德国人强烈的民族耻辱感;在1929年经济危机造成民生艰难的形势下,希特勒借机以“优秀的日耳曼民族要复兴,建立统一的大德意志”的口号,迷惑和吸引德意志民族的大部分民众投票纳粹党主政;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对外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派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诱使、强制国会通过“授权法”,授予总理无限权力;还颁布《纽伦堡法案》,公开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进而禁止工人“集体谈判”,取缔工人的罢工权利,把包括工会在内的一切群众团体纳入纳粹管制之下等,在德国全面推行法西斯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