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天人合一”:儒家内在超越的价值源头

更新时间:2023-07-30 07:18:35 阅读: 评论:0

《中庸》的“天人合一”:儒家内在超越的价值源头
作者:广州美术学院 李晓锋
植树秀来源:《南方论刊》 2021年第6期
    李晓锋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先秦时期,人们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的分歧,但已经出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其奠定了“天”和“人”有着内在联系的基础。《中庸》则在这一基础上正式提出人道来源于天道,个体可通过“诚”“明”的方法由人性而达乎天道,从而实现自身的超越。《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构成了宋明心性论和工夫论的价值源头,也对儒家传统德性修养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金明>那该多好>产品设计大赛
禁锢的读音    【关键词】天人合一;内在超越;德性论古风女子图片
牛肉孕妇可以吃吗    现代新儒家提出儒家思想的“内在超越”后,这一论述进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命题肇始于熊十力先生在《新唯识论》中从“体用不二”的角度分析中国哲学的特质。后来牟宗三在 《中国哲学的特质》一书中指出:“天道高高在上,有超越的含义。天道贯注于人身之时,又内在于人而为人的性,这时天道又
卡油是内在的 (Immanent)。因此,我们可以康德喜用的字眼,说天道一方面是超越的 (Transcendent),另一方面又是内在的 (Immanent与Transcendent是相反字)。天道既超越又内在,此时可谓兼具宗教与道德的意味,宗教重超越义,而道德重内在义。”[1]牟宗三正式提出了儒学具有“内在超越”的论断,以此和西方文明进行沟通会话,并力图实现中国传统儒家文明的现代性转化。西方文化的宗教文明正是通过将“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严格划分,突出人格化的上帝之神的主宰力量,或者通过本体论-知识论的建构来实现理性的超越,因而这种超越是外在于人的,抑或具有神性的。但儒家内在超越不是旨向于抵御西方文化的压力,而是挖掘内在超越的道德信念,实现这种道德信念涵摄人心的现代价值。中国儒家思想同样具有超越性,这更多的是从德性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体的德性修养和境界的提升,由人性而达乎天道,其既是“内在的”,又是“超越的”。儒家的内在超越思想有着传统的思想资源基础,并且一脉相承。《中庸》的“天人合一”正是儒家思想内在超越的价值源头。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07:1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35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超越   天道   儒家   产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