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数据。打开ArcToolbox,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英语单词学习“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 方位Orientation | 方位角azimuth angle(°) |
阳坡 Sunny Slope | 八月半南 South | 中国的名山157.5 - 202.5 |
东南 Southeast | 112.5 - 157.5 |
西南 Southwest | 202.5 – 247.5 |
西 west | 247.5 - 292.5 |
阴坡 Shady Slope中班保护眼睛教案 | 北 North | 337.5 - 22.5 |
西北 Northwest | 292.5 - 337.5 |
创业创新项目 东北 Northeast | 22.5-67.5 |
东 East最简单的祛斑方法 | 67.5- 112.5 |
| | |
图 25打开重新分类工具
图 26分类方法确定
图 27坡向属性编辑 图 28坡向重新分类结果
(3)去除小斑块
划分结果中存在大量面积很小,在实际生产中没有意义的斑块,可合并到邻近的大斑块中。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图29),打开“
众数滤波”对话框(图30)。将上一步重分类的结果进行输入,“要使用的相邻要素数”选项中选择“FOUR”,“替换阈值”选项中选择“MAJORITY”,点击确定。查看属性表(打开属性表)中“坡向”字段,若没有,则需重新添加(添加字段)。
图29 图30
零食广告语
(4)矢量化
将去除小斑块的坡向图矢量化,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栅格转面)工具。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poxiang” (图31)。确定输出矢量(图32)
图31 栅格转换矢量工具 图32 转换成矢量结果显示
2、坡度图制作
(1)坡度因子初步提取
在ArcMap中,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数据。打开ArcToolbox,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度工具(图33),生成马连滩坡度初步分级分布图(图34)。
图33 坡度提取工具 图34 坡度提取结果
(2)坡度分级分级
利用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工作期望)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度分布结果进行分级。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工具,弹出对话框(图3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36),按照“坡度因子等级表”(表4),对上步初步提取的坡向进行分级,此处分为2类。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度),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图37),得到分级后的结果(图38)。
图35 坡度分级工具
图36 坡度重新分级设置
表4 立地类型划分坡度因子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