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管理
2019年第6期推测造句
史志学刊NO.6.2019总第30期Journal of History and Chorography Serial No.30
共识与分歧:中国20世纪早期报刊
的
“独身主义讨论”林晓萍杨艺帆
年终考核个人总结>垃圾吊(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00;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长春130000)
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主张“独身主义”之风潮,在各大报刊上引发了围绕“独身主义”的奉行群体特征、产生原因、社会效应、是否应杜绝及杜绝措施等的诸多讨论。例如当时北京蔷薇社妇女周刊部落便刊登特别启事,言及蔷薇社妇女周刊部落于1925年1月28日(第八期),出《独身主义研究号》,邀请社外投稿,将予以微薄报酬[1](P 8)。可见当时独身议题在社会之热。而比起“独身主义”之风潮,近代“反独身主义”之潮似乎也尤为兴盛[2]。目前关于近代独身研究大多为以探索“独身主义”风潮兴起原因为着眼点,注重描绘“独身主义”这一现象的具体表征,截取呈现报纸所谈及的关于“独身主义”出现原因,而有些研究则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3]。然而,研究对象多是以“独身主义原因”与“独身群体”的特征等为核心的“独身主义问题”,未论及中国近代早期在报刊上出现的,关于“论争”这一现象本身
的内在理路。本文通过整理20世纪早期报刊关于“独身”问题的讨论,拟以“论争”本身为研究对象,尝试梳理表面上“独身主义”与“反独身主义”的针锋相对,背后千头万绪的“分歧”与“共识”关系。下文将一一呈现、论述、并分析这一包裹在近代意识觉醒中的复杂现象。
沈振新摘要本文尝试将20世纪早期报刊中针对独身问题所引发的“独身主义讨论”作为整体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独身主义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合作的一面。一方面,独身主义支持者以“个人主义”等“近代话语”为理论武器,坚持破除传统礼教。反独身主义者之依据往往也是优生学等“近代话语”,两者在反对传统和建立新社会的目的上形成共识。另一方面,独身主义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具有本质不同。进入30年代后,随着国家局势日渐紧张,这一论争也趋于冷淡,但这一讨论所埋下的“个人”解放之思路却延伸到现代中国的建设当中。描写雪的古诗
关键词“独身主义讨论”恋爱优生学传统社会改造
先进人物事迹>系统迁移
作者简介:林晓萍(1993—),女,广东汕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杨艺帆(1993—),女,福建漳州人,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代日本思想史,现为龙岩一中高中部历史教师。
[1]北京蔷薇社妇女周刊部落.本刊特别启事.妇女周刊,1925,(6).
[2]此方面的研究可参考:
杨艺帆,林晓萍.个人与社会:20世纪初反独身叙述何以可能.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3]例如,
雷若欣.近代西方废除独身制与中国提倡独身制的原因.妇女研究论丛,2002,(48);马方方.传统与现代之间:近代知识女性独身原因的再探讨.长白学刊,2008,(3);张国义.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独身论试探.妇女研究论丛,2008,(2);吴志凌.中西视域中的五四独身叙事缘起及困境.兰州学刊,2015,(12)等.
14--DOI:10.13514/jki14-1186/k.2019.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