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组织结构和胚胎发生过程

更新时间:2023-07-28 00:56:15 阅读: 评论:0

皮肤的组织结构和胚胎发育过程
月季花茶
皮肤(skin)的面积为1.2~2m2,约占体重的8%,是个面积广大的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组织相连(图11-1)。皮肤内有毛、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它们是由表皮衍生的皮肤附属器。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对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阻挡异物和病原体侵入,并能防止体内组织液丢失。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多种刺激。此外,皮肤对调节体温也起重要作用。
注视是什么意思一、表皮社保卡服务网点
表皮(epidermis)是皮肤的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人体各部位的表皮厚薄不等,一般厚0.07~0.12mm,手掌和足蹠最厚,约0.8~1.5mm。表皮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是角蛋白形成细胞(keratiocyte),占表皮细胞的绝大多数,它们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度蛋白,细胞角化并脱落;另一类细胞为非角蛋白形成细胞,数量少,分散存在于角蛋白形成细胞之间,包括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它们各有特别的功能,与表皮角化无直接关系。
(一)表皮的分层和角化
手掌和足蹠厚表皮的结构较典型,从基底到表面可以分为五层。
1、基底层基底层(stratum basale)附着于基膜上,为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图2-9,图11-1),称基底细胞(basal cell)。胞核相对较在,呈圆形,染色较浅。胞质内含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故在HE染色的标本上呈强嗜碱性,有分散和成束的角蛋白丝(keratin filament),也称张力丝(tonofilament)。细胞的相邻面有桥粒相连,细胞基底面以半桥粒与基膜相连。基底细胞未分化的幼稚细胞,有活跃的分裂能力。新生的细胞向浅怪移动,分化成表皮其余几层的细胞。
2、棘层棘层(stratum spinosum)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10层细胞组成,细胞较大,呈多边形。胞核较大,圆形(图11-1),细胞向四周伸出许多细短的突起,故名棘细胞,相邻细胞的突起由桥粒相连,胞质较丰富,含有许多游离核糖体,因而也显嗜碱性,胞质内含许多角蛋白丝,常成束分布,并附着到桥粒上。光镜下能见成束的角蛋白丝,称张力原纤维(tonofidril)。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多个卵圆形的颗粒,称板层颗粒(lamellated granule)直径为0.1~0.5μm,有
党员自我评价总结
界膜包被,内有明暗相同的平行板层。这种颗粒由高尔基复合体生成,其内容物主要为糖脂和固醇。
3、颗粒层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约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位于棘层上方,胞核和细胞器已退化。细胞的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含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allin g-ranule),在HE染色的切片上显强嗜碱性,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电镜下,颗粒没有界膜包被,呈致密均质状。颗粒的来源不明,主要成分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在颗粒层细胞内,角蛋白丝与透明角质颗粒的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电镜下可见角蛋白丝伸入颗粒中。颗粒层细胞含板层颗粒多,并常位于胞质周边,与细胞膜贴连,将所含的糖脂等物质释放到细胞间隙内,在细胞外而形成多层膜状结构,构成阻止物质透过表皮的主要屏障。
快手照片
4、透明层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位于颗粒层上方,只在无毛的厚表皮中明显易见。此层由几层更扁的棱形细胞组成,在HE染色的切片上,细胞呈透明均质状,细胞界限不清,被伊红染成红色,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图11-1)。细胞的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细胞相似。
5、角质层角质层(stratum corneum)为表皮的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化细胞(horny cell)组成。这些细胞干硬,是已完全角化的死细胞。已无胞核和细胞器。在HE染色切片上,细胞呈均质状,轮廓不清,也易被伊红着红(图11-1)。在电镜下,可见胞质中充满密集平行的角蛋白丝,浸埋地均质状的物质中,其中主要为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氧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内而附有一层厚约
自然科学知识
12nm的不溶性蛋白质,故细胞膜明显增厚而坚固。细胞表面折皱不平,相邻细胞互相嵌台,细胞间隙中充满板层颗粒释放的脂类物质,靠近表面的细胞间的桥粒解体,细胞彼此连接不牢,逐渐脱落,即为日常所称的皮屑。
身体大部分为的表皮相当薄,与厚表皮的分层有差别。基底层与厚表皮的相同,棘层的细胞数少,颗粒层只有2~3层细胞,没有透明层,角质层也薄,只有几层细胞。
二、真皮
真皮(dermis)位于表皮下面。由结缔组织组成,与表皮牢固相连。真皮深部与皮下组织接连,但两者之间没有清楚的界限(图11-1)。身体各部位真皮的厚薄不等,一般厚约1~2mm。真皮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两层。
1、乳头层乳头层(papillary layer)为紧邻表皮的薄层结缔组织。胶原纤维
较细密,含细胞较多。此层的结缔组织向表皮底部突出,形成许多嵴状或乳头状的凸起,称直皮乳头(dermal papile)(图11-1),使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扩大,有利于两者牢固连接,并便于表皮从真皮的血管获得营养。乳头层毛细血管丰富,有许多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等触觉灵敏的部位常有触觉小体。
2、网织层网织层(reticular layer)在乳头层下方,较厚,是真皮的主要组
成部分,与乳头层无清楚的分界。网织层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密网,并有许多弹性纤维,使皮肤有较大的韧性和弹性。此层内有许多血管、淋巴管相神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也多存在于此层内,并常见环层小体(图11-1)。有的婴儿骶部皮肤真皮中有较多的黑素细胞,使局部皮肤显灰蓝色,称胎斑(Mongolian spot)。
武隆仙女山门票
三、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hypodermis)即解剖学中所称的浅筋膜,它不属于皮肤的组成部分,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皮下组织的胶原纤维与真皮相连续,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可动性。皮下组织的厚薄,随个体、年龄、性别和部位而异。皮下组织又是连接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结构,此处有较多的脂肪细胞,它们可发展成为大片的脂肪组织,这对于维持体温和缓冲外来压力都具有一定的作用。皮下组织内还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汗腺的分泌部等(图11-1)。皮下注射时,此层内可容纳较多的药液。
四、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英语教案
1、血管表皮无血管,但真皮和皮下组织的血管十分丰富(图11-9),可以储存血量的1/5。皮肤内有两组平行排列的网状血管丛,浅层血管丛位于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之间,分布于真皮乳头和毛囊,该血管丛在真皮乳头中分支形成毛细血管襻,供应表皮的营养。深层血管丛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之间,其分支分布于皮下组织、毛囊深部和汗腺等处,手指、足趾、耳主廓和鼻尖等处的皮肤中有较多动-静脉吻合,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2、淋巴管表皮内无淋巴管,真皮乳头层内有毛细淋巴管,它们汇集成小淋
巴管进入皮下组织,在此又与皮肤附属器附近的毛细淋巴管汇合成较大的淋巴管,与静脉伴行。
3、神经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包括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的神经末梢。表皮中游离神经末梢丰富,真皮中主要是由被囊神经末梢,分别感受痛觉、冷觉、热觉、触觉和压力刺激等。皮肤内也有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血管,腺体和竖毛肌,调节腺体分泌和平滑肌收缩。
六、皮肤的再生
皮肤的再生能力很强,有生理性再生和补偿性再生两种方式。生理性再生不断进行,皮肤表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被补充,使增生与脱落维持着稳定的平衡,皮肤保持了一定的厚度,补偿性再生是皮肤受损作后的修复过程,其再生过程和修复时间,因受损的面积和深度等而有所不同,小面积的损伤数天即能愈合,且不留瘢痕。表皮的再生过程是:创伤面发生凝血;随后伤口面附近的表皮基底层细胞活跃分裂,新生的细胞逐渐向伤口面移动,伤口内残留的汗腺和毛囊的上皮细胞成也能增殖,形成覆盖伤口面的上皮小岛;此后伤口面全被新生的表皮细胞覆盖,形成薄的表皮;最后表皮细胞继续增殖,形成正常的表皮。在表皮再生的同时,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分裂活跃,毛细胞血管生长,形成富有血管的新生结缔组织,即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的生长,渐将其上的表皮向外推移,使创面新生儿表皮与周围的表皮平齐,完成创伤愈合。如损伤面积较大而伤口又较深时,修复较慢。由于表皮生长速度直不上受伤处结缔组织生长的速度,所以新生上皮不能覆盖伤口,代之以新生结缔组织所形成的瘢痕。临床上,常用植皮的方法来促进创伤面的修复。

本文发布于:2023-07-28 00:5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09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titleartist
下一篇:PBFT算法
标签:细胞   表皮   皮肤   颗粒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