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23-07-27 21:10:44 阅读: 评论:0

慧,曾
伟,姜
炜.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169-173.
收稿日期:2020-08-23作者简介:谢
莫泊桑一生慧(1994-),女,湖北十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治理,(电话)156****6983(电子信箱)************** ;通
信作者,姜
炜(1976-),男,湖北恩施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大众传播、城市管理和资源环境公共政策研究,(电话)136****1777
(电子信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旅游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关于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主要集中于单向关系研究,有些学者认为旅游业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1],有些学者认为城镇化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2,3]
。随着新型城镇
化概念的提出,学者们开始运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分析两者的互动
关系。辜胜阻等[4]定性分析了城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认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居民消费会增加,从而会带动旅游业发展,而旅游业发展会带动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从而促进城镇化发展。冉婷等[5]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还有学者运用耦合理论和模型研究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6-10]。
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慧,曾
伟,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通过构建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索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一直呈上升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状况由中度失调发展为初级耦合协调;2010—2017年,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一直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关键词:旅游业;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宜昌市中图分类号:F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1)01-0169-05DOI:10.14088/jki.issn0439-8114.2021.01.03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Rearch on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Yichang city
XIE Hui ,ZENG Wei ,JIANG W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new urba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Yichang city ,bad on the data from 2008to 2017,using entropy metho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other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status of tourism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Yichang c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in Yichang city shows a trend of first declining and then ris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has been on the ri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status has developed from moderate im⁃
balance to primary coupling coordination from 2008to 2017;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has been lagging behi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from 2010to 2017.Key words :tourism ;new urbaniz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Yichang city
湖北农业科学2021年
关于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大量研究为两
系统协调有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为
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丰富的基础。但是,不同
区域、不同城市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不能以统一的模
式指导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同时,鉴于宜
昌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其旅游业与
n83
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
总体发展水平,而当前关于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
镇化的研究还很少见。本研究基于2008—2017年
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
法、耦合协调度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索宜昌市旅游业
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为
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
的借鉴。
1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作
用机理
综合学者们[11-13]的观点,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
之间存在突出的互动耦合协调关系。一方面,旅游
业的发展会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
人口就业,促进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发展要求道路更
加便捷、畅通,能拓展城市空间,促进空间城镇化;旅
游的发展会带动经济总量增加,促进经济城镇化;绿
色旅游、生态旅游会促进环境城镇化;旅游业发展要
求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与之配套,从而促进社会城
镇化等。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带动旅
游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旅游者主要来源于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两系
统各子系统以及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研究设计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科学测度两系统耦合协调的关键,基于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研究,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14-16],本研究从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市场规模和旅游产业潜力3个要素层面选取了8项指标来表征旅游业系统,从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环境城镇化、社会城镇化5个要素层面选取了19项指标来表征新型城镇化系统,构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表1)。
2.2数据来源及处理
2.2.1数据来源关于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上述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湖北统计年鉴》《宜昌统计年鉴》,并以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中国区域经济数据库、中国城市数据库、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湖北县市统计数据库作为补充。关于旅游业的部分指标数据以旅游政务网相关数据作为补充。
2.2.2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项量纲差距较大,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极值法对原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该方法主要是为了增大数据间的差异性,以便于评价,由于选取的指标都是正向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x′
ij=
x
ij-x min
x max-x min
+A(1)
式中,x
ij
表示第j项指标第i个样本的原始数值,表1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层
旅游业
新型城镇化
系统层
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市场规模
旅游产业潜力
人口城镇化
空间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环境城镇化
社会城镇化
指标层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入境旅游收入//万美元
旅游总收入//亿元
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国内旅游人次//万人
入境国际旅游人数//万人
旅游收入增长率//%
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
城镇化率//%
蔬菜的营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km2
道路面积//万m2
人均道路面积//m2
道路长度//km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km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邮电业务总量//亿元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生活垃圾处理率//%
污水处理率//%
民用汽车拥有量//万辆
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万户
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燃气普及率//%
十一天十一夜7属性
+
+
+
+
+
+
+
+
+
+
+
+
+戴尔笔记本型号
+
+
+
+
+
+
+
+
+
+
+
+
+
+注:“+”表示指标属性为正向
170
第1期x min 表示第j 项指标原始数据中最小的值,x max 表示第j 项指标原始数据中最大的值,
x ′ij 为标准化值。2.3指标赋权
指标赋权的方法有很多,为避免主观因素带来
的影响,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熵值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求第j 项指标下第i 项值的比重P ij :
P ij =x ′ij
∑i =1
n
x ′ij (2)
2)求第j 项指标的熵值E j :
E j =-K
∑i =2008
2017
P
ij
ln P ij
(3)
其中K >0,K =1
ln (n )
,E j ≥0。3)求第j 项指标的效用值D j :
D j =1-
E j
(4)
4)得到第j 项指标的权重W j :
W j =D j
∑j =1
m D j
(1≤j ≤m )
(5)
2.4
研究模型
2.4.1
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借鉴相关研究评价
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5,14]
,首先需要度量两系统的
综合发展水平。综合发展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U i =∑j =1m W j P ij
(6)E i =∑j =1
m
W j P ij
(7)
式中,
U i 为宜昌市第i 年的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
E i 为宜昌市第i 年的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W j 为第j 项指标的权重,
P ij 为标准化后的数值。2.4.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借鉴相关研
[9,17]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模型表示如下:
C i =
(8)
式中,
C i 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两大系统的耦合度,取值范围在[0,1],取值越大,表明两系统相互影响程度越深。但是,仅用耦合度模型无法完全反映系统的相关性。因此,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分析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如下:
T i =αU i +βE i (9)D i =
C i T i
(10)
式中,
T i 是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α和β是待定系数,分别表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在
这个大系统中的重要程度,
C i 是耦合度,
D i 是耦合协调度。考虑到在协调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相互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旅游业不是其惟一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取α=0.4,
β=0.6。耦合协调度的取值仍然在[0,1],数值越大,表明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越好;反之,表明旅游
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越不协调。
借鉴已有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来确定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类型及划分标准,具体
见表2。
表2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耦合协调度范围
(0,0.1](0.1,0.2](0.2,0.3](0.3,0.4](0.4,0.5]
(0.5,0.6](0.6,0.7](0.7,0.8](0.8,0.9](0.9,1]
耦合协调度等级
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
勉强耦合协调初级耦合协调中级耦合协调良好耦合协调优质耦合协调
相关说明
U i <E i ,旅游业滞后;
U i >E i ,新型城镇化滞后
3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
化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以确定其发展类型。具体结果见图1、图2和表3。3.1
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由图1可知,2008—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发展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具体而言,2008—2010年,宜昌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综合发展水平平均值由2008年的0.3000下降至2010年的0.1163,主要是受制于国际经济危机的暴发。2008—2009年,入境旅游人数急剧减少,入境旅游收入减少,旅游收入占GDP 的比重降低,入境旅游人次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降低;2009—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国内旅游人次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降低、入境旅游人次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降低、旅游总收入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降低等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急速下降。2010—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发展水平平均值由2010年的0.1163发展到2017年的0.8649。从2011年开始,旅游收入占GDP 的比重不断提高,2017年旅游收入占GDP 的
谢慧等: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171
湖北农业科学2021年
比重达18.5%,表明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一系列政策部署,2014年国家发改委确立宜昌市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宜昌市政府实行一系列优惠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包括2014年9月三峡大坝对中国游客免门票费、2015年3月1日三峡专用公路开始对外开放等,使得当年旅游人数暴增,宜昌市旅游迎来了大发展。
由图1可知,2008—2017年,宜昌市新型城镇化一直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平均值由2008年的0.0660上升到2017年的0.9130,新型城镇化由低水平发展到高水平。根据增速不同,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2008—2012年,新型城镇化增速较快,主要是由于当时新型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发展水平平均值为0.1538,发展空间较大导致增速较快,同时,在此阶段内,湖北“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宜昌市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政策支持也促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11]。2012—2017年,宜昌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平均值为0.6351,发展速度渐趋平缓,新型城镇化发展已处于
高水平阶段。
2008—2017年,旅游业发展先下降后上升,新
型城镇化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平均值曲线始终处于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曲线之间,说明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由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系统发展水平同时决定,任何一个系统发展跟不上都会影响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2008—2010年,宜昌市
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领先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2010—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开始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说明宜昌市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发展
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图1
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变化
3.2耦合协调度评价分析
由图2可知,2008—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与新
型城镇化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耦合协调度2008—2009年上升,2009—2010年下降,2010—2017年再上升。由表3可知,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从2008年的中度失调发展到2017年的初级耦合协调。其中,2008—2010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处于中度失调状态,主要是由于国际经济危机导致旅游业发展水平下降;2011—2012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主要是由于经济危机影响渐弱,旅游业发展趋势向好;2013—2014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主要是由于旅游业发展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2015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处于勉强耦合协调阶段,两系统之间的综合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但是旅游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2016—2017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处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均较高,但还存在提升空间。通过分析这10年的数据可知,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总体上由中度失调向初级耦合协调发展,从2010年起,宜昌市旅游业发展一直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因此有必要采取有利于旅游业发
展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
耦合协调等级。
图2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变化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通过对2008—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
镇化耦合协调度发展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2008—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值呈先
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受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2010年,旅游业发展短暂下降,2010—2017年,旅游业发展不断提升,由低水平阶段发展到较高水平阶段;②2008—2017年,宜昌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一直呈上升的趋势,由低水平
172
第1期
阶段发展到高水平阶段;③2008—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完成了从中度失调到初级耦合协调的转变,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促进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逐步达到中度、良好、优质耦合协调的对策;④2010—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发展一直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有利于宜昌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4.2讨论
基于对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研究,当前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处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还较大,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旅游业发展对策,促使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达到优质耦合协调阶段。
宜昌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的国家战略为宜昌市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宜昌市应该顺应“旅游+”的发展潮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推动旅游业向智慧方向转变;同时,要把握A级旅游景区免费开放的契机,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来宜昌旅游;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宜昌市旅游业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优质耦合协调发展。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仅选取了一些最基础的指标,这些指标并不一定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情况,接下来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刘嘉纬,蒙睿.关于旅游业对西部城市化动力驱动的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S1):156-160.
[2]MARUYAMA N,WOOSNAM K M.Residents’ethnic attitudes and support for ethnic neighborhood tourism:The ca of a Brazilian
town in Japan[J].Tourism management,2015,50:225-237.
[3]徐洁,华钢,胡平.城市化水平与旅游发展之关系初探——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序列动态计量分析[J].人文地理,2010,25(2):85-90.
[4]辜胜阻,方浪,刘伟.促进中国城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北学刊,2014,34(6):89-94.
[5]冉婷,杨丹,苏维词.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7(2):54-64.
[6]窦银娣,李伯华,刘沛林.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过程及效应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2):1525-1528.[7]李丹,麻学锋.张家界旅游产业成长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6,35(7):30-35.
[8]彭邦文,武友德,曹洪华,等.基于系统耦合的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103-114.
[9]陈国柱.革命老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川陕苏区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4):96-103.[10]麻学锋,崔盼盼.基于产业生成视角的旅游业成长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7,39(12):90-97.
[11]赵敏芝,叶鹏.宜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2):185-191,196.[12]张晓梅.湖北省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13]赵磊,潘婷婷,方成,等.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J].旅游学刊,2020,35(1):14-31.
[14]牛晓春,杜忠潮,李同昇.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36(2):354-363.
[15]张荣天.区域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分异研究——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J].旅游论坛,2015,8(6):60-65.
[16]高楠,马耀峰,张春晖.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分异——基于九省区市1993—2012年面板数
据[J].经济管理,2015,37(9):111-120.
坚韧是什么意思
[17]刘春林.耦合度计算的常见错误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1):18-22.
表3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发展类型
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U
i
0.3000
0.2553
0.1163
0.1367
0.2049
0.2846
0.3692
0.4937
0.6734
0.8649
E
i
0.0660
0.1278
0.1698
0.2517
0.4131
0.4574
0.5806
0.6536
0.7927
0.9130
T
i
0.1596
0.1788
0.1484
0.2057
0.3298
0.3883
0.4961
0.5896
0.7450
0.8937
C
i
0.3844
0.4715
0.4912
0.4776
0.4708
0.4863
0.4875
0.4951
0.4983
0.4998
D
i
0.2477
0.2903
0.2700
0.3134
0.3940
0.4345
0.4917
0.5403
0.6093
中部平原
0.6684
发展类型
中度失调,新型城镇化滞后
中度失调,新型城镇化滞后
中度失调,旅游业滞后
轻度失调,旅游业滞后关于樱花的诗句
轻度失调,旅游业滞后
濒临失调,旅游业滞后
濒临失调,旅游业滞后
勉强耦合协调,旅游业滞后
初级耦合协调,旅游业滞后
初级耦合协调,旅游业滞后
谢慧等: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173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21:1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06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旅游业   城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