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现代政治学 第八讲 利益团体政治

更新时间:2023-07-27 12:56:15 阅读: 评论:0

《简明政治学》
第八讲 利益团体政治
一、基本概念
(一)界定:抱持共同态度的团体,藉由影响政府,提出并达成相关要求,利团是
不具公共责任的组织,只是企图影响公共政策产生,来提升某部分群体或个人的共同利益
1.与政党不同:
(1)不以执政为目标
(2)成员的同构型高
(3)数尟没有限制
2.传统对于利益团体的看法
利益团体的高度发展,各式相反利益的平衡,无任一团体可主宰政治系统。
→多元主义(多元民主polyarchy)
3.近期对于利益团的看法
利益团体造成中上阶层的过度代表,就算有竞争也无法保障民主。
(二)利益团体的种类
艾尔蒙 (Gabriel Almond)的分类
1.组织的利益团体 (associational interest groups)
从事利益表达的专门团体,它们是为了表达某些特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
2.机构的利益团体 (institutional interest groups)
指的是政府机关。虽然政府机构的功能在执行政务,但为了争取国会的支持与协助,以便在政策及预算方能获得同意,顺利执行任务,必须透过游说、谈判等活动,来建立良好关系,达到目的,因此就会构成各政府机构进行利益活动的可能性。换言之,政府不是铁板一块,各部门各有其本身利益的考虑。
3.非组织的利益团体 ( nonassociational interest groups)
指的是非正规的人群组合,是建立在共同意识到的种族、语言、宗教、地区和职业利益的基础之上,或建立在家族关系和血统的基础之上,例如派系。
4.不轨(失序)的利益团体/(anomic interest groups)
指非以正常政治程序来争取团体利益实现的政治组合,此种团体经常采取叛乱、革命、恐怖行动等的暴力手段来破坏既有的社会结构秩序,来达到其政治目的。此类团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组织严密的抗议团体,如北爱尔兰共和军;另一种是自发性群众运动中所形成的团体。
(三)利益团体与政府的互动:
两种主要模式:多元主义模式(pluralism);统合主义模式(corporatism)
1. 政府会让利团发挥作用,一但政府拨款推动某些计划,一定会有获利团体,
而获利团体也能有效凝聚选票;或提供献金,要求政府支持。
2. 政府要求业界,劳工界的重要代表定期与政府开会决定政策。
3. 利益团直接参与政府的立法与法案的推行。
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仍是政府的角色。
(四)利益团体可运用的策略
1. 亲近立法机关:
(1)lobbying:游说利团或压力团体运用其影响力,以改变政府或民意机构
的政策或立法,而使其结果有利于己的政治运作方式。
(2)连络员:与参与立法人员建立友谊。
(3)提供数据:提共有利的材料,并展开公开活动。
(4)监察员:紧盯立法进度,并在适当时机行动。
(5)助选:利益团体并不推举自己的公职候选人。然而,在助选方面,利益
团体往往不遗余力。
2. 接近行政部门:
(1)法令相关诠释
(2)影响有关职务人选
3. 运用司法程序:
(1)集团诉讼:为某一团提出诉讼案
(2)法律顾问:为个人提供答辩书或是声明。
4. 其他战术
(1)诉诸大众:投入可观经费进行公关和宣传活动。
(2)示威游行:弱势利益团体所采取。
(3)暴力抗争:对传统政治管道及行动方式失去信心时(非常态行动)。
(五)利益团体的政治影响
1.利益团体有利于政治体系,理由如下:
(1)利益团体可提供立法者与行政决策必要的信息与民情,如此一来,公共
政策可更符合民意、更具可行性。
(2)利益团体的功能为「功能代议」,可补议会的「区域代议」之不足。
(3)利益团体是构成多元政治的重要基础。
(4)利益团体不致过度危害「公益」,因为:
○1潜在团体(latent group)的存在,能够避免政策走向极端。
○2在多元社会中,为数众多的人同时参加不同的团体,重迭的会员身分可以避免一个团体的要求与整体社会的现存价值系统悖离太远。。
○3团体间亦有相互制衡的现象,任一单一团体的影响力会受到其他团体之影响力的抵销。
2.利益团体将对政治体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1)利益团体以追求私利为目的,其所提供的信息皆为一偏之见,其反映的
民情也往往不符真正民意。
(2)参加利益团体的都是少数人,弱势者甚少参加。且利益政治对强有力的
团体之成员特别有利,他们的自私要求,即使违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也
常获决策者的重视。
(3)利益团体常使决策程序过分「分割」,缺乏整体性。
3.持平的看法:利益政治对政治体系的影响,有利亦有弊,利弊的大小,因
个案而异。
(1)若大多数团体均能遵守社会的伦理规范,团体成员的知识较高,决策程
序较公开,不同阶层的人士都能参与,则利益政治的缺点较少。
(2)反之,利益政治就可能违反民主、公益与社会正义,利益团体就可能沦
为少数既得利益份子向决策者传达旨意的工具。
二、影响利益团体活动成败之因素
(一)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助力)
1. 艾尔蒙(Amond)与渥巴(Verba)指出,美国、英国比意大利、墨西哥更可能
参加自愿性社团。
2. 托克威尔:Tocqueville 19世纪30年代访美,美国人对于社团的热衷
3. 教育程度↗→公民参与(1830s)↗;多数人加入社团→政治能力效能感↗
4.社会资本:为实现工具性或情感性目的,透过社会网络来动员的资源或能力。
(二)利益团体的规模与成员
1.规模:size可能会带来影响力,不过,财力与组织能力必须同时考虑
2. 成员:组成方式与社经地位高低造成影响力高低的差异。人数的多寡,往往
凌云的意思仅是决定团体活动力的一种参考指标而已,像有些团体,其组成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由于其会员都具有较高的社会性地位,其活动力亦十分庞大,例如医师、律师等公会组织。
(三)接近管道
唯有团体与政府部门建立了关系,才享有结构性管道。游说及活动的技术,往往也会影响到团体的政治影响力。另外,在多元主义与统合主义模式下,则会因为政府角色的差异而有根本性不同。
(四)巨额政治献金的时兴(财力)
美国的政治行动委员会(PAC, 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s)无法限制的软钱(soft money)
(五)单一要求团体的崛起
议题的要求强度。70年代单一要求团体成为主流,与以往不同,这种议题通常是道德而非物质。结果是不易妥协(妇女、同性恋、枪枝管制、环境议题)
三、多元主义的模式 pluralism
(一) 原则:重视国内社会团体的自主性与竞争性,国家只是提供了各种利益竞
争的舞台。政策产出是社会团体竞逐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团体可以掌握优势,决定的过程是讨价还价、互动繁复的。
1.社会是由不同的团体组成,
2.国家只是中立的被动的,
3.所有团体都具有组织与接近政府的权力,
4.政治影响力与团体大小与支持强度有关,
关于雷锋的名言5.政治权力分散,无任一可居支配性地位,
6.相互竞争的均衡,
(二)主要内容:
1.特质
日日弄多元主义乃是一个利益代表的体系,而在此体系之中,所有的构成单位被组织成数目没有限制,而且多样化、自愿性、相互竞争、非科层式设计,以及团体类别自发性设定(即有相当高的自主性)的团体。
2.利益团体与国家的关系:
(1)多元主义下团体的职能并没有由国家予以特许、承认或补助。
(2)多元主义下团体在它特有的活动领域之内,也不具有利益代表活动的独
占权。
3.多元主义之政治经济结构的特征
(1)多元主义认为社会与意识型态的分歧,乃是一个社会普遍且必然的现象,
所以肯定社会分歧的价值。只要允许社会各团体基于自我利益相互竞争,最后必然有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而社会各团体的势力可以达到动态平
衡。护士个人年终总结
离职原因怎么说(2)在此种多元社会中,社会中没有单一的团体能够主导整个社会的运作。
关于暑假的作文国家对所有社会团体提供开放的管道,只要任一团体愿意,它就一定能
找到接触政府的机会,而国家的角色只是中立的协调者,它的任务在管
理团体间的冲突,它只是提供社会团体相互竞争的政治舞台,并不主导
社会追求特定的利益,其政策产出在反映社会团体间角力的均衡。
(三)主要批评:
1.权力并非均匀分布,反而集中在少数权力菁英手垂
2.企业与劳工不平等的竞争
四、统合主义模式 corporatism
(一) 原则:强调协调与合作,国家与社会主要利益在特定的架构下相互调和的
运作模式。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由政府出面邀请相关的利益团体参与协商,共同决定政策。
(二)主要内容
1.特质
统合主义乃是一个利益代表的体系,在此体系中,所有的构成单元被组织成数目有限、议题涵盖化、强制性、非相互竞争性、科层式设计与利益团体非自发性设定的团体。
2.利益团体与国家的关系
有关中秋的古诗
(1)统合主义下的团体通常都是国家机关所承认或特准,甚至有些是由国家
机关直接设立的。
(2)统合主义下的团体在它特有的活动领域中,有国家机关明白赋予利益代
表的独占权,国家机关乃藉此换取利益团体对国家政策的支持。
3.统合主义之政治经济结构的特征
(1)利益团体发展出高度科层制的组织结构。
(2)政府给予这些团体参与政策制定的特殊地位,并藉此将政府部门与利益
团体之间建立制度化的联系。
(3)在政府主导下,以「社会同舟共济精神」(social partnership)来协调
全国主要利益代表组织(特别是有组织的劳工与资方这两大经济团体)之
间的冲突,并制订具有高度社会共识性的经济政策。
表达乡愁的诗句(三)统合主义兴起的背景因素
1.来源
(1)统合主义为特定历史与政治环境的特殊现象
奥地利、瑞典、荷兰(协商政治);德国、日本(经济管理措施)
(2)隐含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潜在趋向乃是统合主义产生的─
日益分与复杂的工业化社会,需要咨商与协调。
2.问题→1970年代
(1)限制团体享有接近政府的数目与范围
(2)协商式的政府可能只是假象,而是某种社会控制
(3)创造了一个民主控制无法触及的部分
(4)政府超载,受到咨询团体的左右
3.发展因素→1930年代的欧洲小国
(1)经济危机 The Great Depression
(2)经济开放,易受国际波动影响
(3)较弱势的右派与较有组织的劳工
(4)比例代表制可反映各种利益
(5)议会内阁制决策管道单一
4.统合主义新旧之分
(1)国家统合主义 state corporatism
原统合主义来自法西斯政权组成的架构,把所有的团体、机关、国会统合起来,成为单元庞大的统治体。其特征为:
a.现代化后进国家;
b.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c.威权政府强势主导
(2)社会统合主义(social corporwtism)/新统合主义(New corporatism)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12:5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20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团体   利益   社会   政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