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8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20, Vol.35, No.12
•研究报告•
英国学者丹尼尔•汉伯里对《本草纲目》的
译介与研究浅析
付路,肖永芝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
摘要:19世纪的英国药理学家、植物学家丹尼尔•汉伯里曾获得《本草纲目》一书及相关的药物标本,由此展开了他对中同药物的研究。他在《中国药物备注》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本草纲目》的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翻
译了《本草纲目》的药图目录,且对《本草纲目》所载部分药物的标本进行了化验分析。他关于中国药物的研究
对《本草纲目》在欧洲的流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本草纲目;丹尼尔•汉伯里;译介;中西医学交流
基金资助: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B(N〇.ZZl10514)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and rearch on Bencao Gangmu by Daniel Hanbury
FU Lu,XIAO Yong-zhi
(The China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Medical Literature, China A c a d e m y of
Chin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
A b s t r a c t:Daniel Hanbury, a 19th-century British pharmacologist and botanist, has obtained Bencao Gangmu and some
related herbal specimens which led to his rearch on Chine medicine. His paper Notes on Chine Materia Medica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and main content of Bencao Gangmu,translated the catalogue of the paintings, and tested specimens of herbal
medicine. His rearch on Chine medicine also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pread of Bencao Gangmu in Europe.
K e y W〇rd S! Bencao Gangmu:Daniel Hanbury;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 C M; Medic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 unding:Basic Science and Rearch A u t o n o m o u s Subject of China A c a d e m y of Chine Medical Sciences
(No.ZZl 10514)
丹尼尔•汉伯里(1825—1875年,以下简称“汉伯里”)是19世纪英国著名药理学家及植物学家,他曾担任英同制药大会主席、皇家药学会审查委员会植物审查员以及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欧洲药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学者。汉伯里热衷于研究世界各地的天然药物,其中就包含来自中国的药用植物及矿物。在其论著中,汉伯里翻译介绍了《本草纲目》书中的部分内容,并围绕《本草纲目》所述药物的相关标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汉伯里对《本草纲目》的研究
最早在中国介绍汉伯里对《本草纲目》展开了相关研究的是学者潘吉星。他在《<;本草纲目>之东被
及西渐》111 一文中提到,汉伯里于1860年至1862年在《制药学杂志》发表题为《中国药物备注》的长篇论文,此文于1862年被印成单行本出版。1867年,英国出版商将该文连同汉伯里的其他研究论文一同收入《药物学与植物学论丛》一书正式出版。潘吉星认为:“此书前半部分介绍许多中草药,而从214页起(笔者注:即书中所收录的‘中国药物备注’部分)则专门讲述《本草纲目》的内容梗概”。
笔者通过对汉伯里《药物学与植物学论丛》所收录的《中国药物备注》一文进行分析后发现,汉伯里对《本草纲目》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一是详细介绍了《本草纲目》的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二是翻译了《本草纲目》的药图目录且标注出药图序号;三是对《本草纲目》所载部分药物的标本进行了化验分析。
1.介绍与评价《本草纲目》汉伯里在《中国药物备注》 的前言部分首先肯定了《本草纲目》的价值:“毫无疑问,在大量的中国本土文献中,最重要且最著名的一种就是由16世纪中叶李时珍所著、被命名为《本草纲目》的药学著作”随后,
通信作者:肖永芝,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邮编:100700 E-mail:137163620 ********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20, Vol.35, No.12•6399 •
汉伯里简要介绍了《本草纲目》的作者、时代、成书背景、主要
内容与编写体例。针对《本草纲目》所采用的编纂体例,汉伯里
引述了法国传教士杜赫德在《中华帝国全志》中的观点:“根据
这位作者(指杜赫德)的说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设计上
通过将历代著作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汇编,从而避免了此前众多
著作所存在的资料混乱问题”m212。汉伯里赞扬了《本草纲目》
的编纂体例,认为“这个设计可以说是成功的,它获得了中国人
很高的评价,并且多次再版”[21212。
2.翻泽《本草纲目》药图目录汉伯里在《中国药物备注》 前言中附载了“《本草纲目》目录”。该目录据《本草纲目》部类
而译,并注明了每个类别所对应的药图序号。
在汉伯里所译纂的目录中,他将《本草纲目》所载药图分
为矿物、植物、动物3类。矿物类即《本草纲目》“金石部”,植
物类包含“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动物类涉
及“虫部”“鱗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目录共计
10部51类,除“木部杂木类”及“人部人类”未载药图序号外,每
类之后皆标注对应药图的序号。
此外,汉伯里将草部杂草类、有名未用类合并为1类;服器
部服帛类、器物类,兽部怪类未予译出;水部天水类、地水类,
火部火类,土部土类译为“水、火及土”而未进行详细分类。
笔者将汉伯里所译药图0录与《本草纲目》之部类比较,
结果见表1。
在《中国药物备注》的前言部分,汉伯里说明了他翻译这
个目录的原因:“尽管《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一再频繁地被节
译,但目前它仍未被完整地译成任何一种欧洲语言出版。尽管ipl5
它被热切地期盼着,但问题是如果一位翻译者去翻译如此大
量、完整的作品,那么他所付出的劳动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回
报?然而,关于这些木版画的清单应该被印刷出来,连同那些
可以被辨认出的金属、植物以及动物的拉丁名称。这样一个清
单可以成为打开《本草纲目》的一把钥匙,尽管最初能够确定
的名字数量相对较少,但这将为未来的翻译奠定基础。为了对
《本草纲目》所涉及到的药物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有所了解,
我将它的目录印制在下一页。巴黎的Stanislas Julien教授进行检
打印机状态错误查和纠正,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2|21>213。
可见,汉伯里所译《本草纲目》的药图目录以及与之对应的
药图序号,为《本草纲目》后续能够被更好地翻译与研究做了
较好的先期铺垫工作。
3.对《本草纲目》所载部分药物标本研究在《中国药物备注》中,汉伯里记录了硫磺、白石英、元明粉等51种金石类
药物,花椒、白蒺藜、巴豆、决明子等80种植物药以及龙骨、龙
齿、石蟹、石燕共4种动物药,总计载药135种,并绘制了1幅雄黄
药图以及17幅植物类药图,共绘药图18幅。
在矿物类中,汉伯里按照药物主要元素进行分类。如“硫
磺类”(S u l p h u r)包括有倭硫横、硫磺2种;“石英类”(Silica)包含白石英1种;“碱式盐类”(A l k a l i n e)含有元明粉、硼砂等5种;此外还有“石灰石类”(C a l c a r e o u s S u b s t a n c e s) 8种;“铸钥类’’(M a g n e s i a n a n d A l u m i n o u s S u h s l a n c e s) 10种;“神类’’(A r s e n i c a l S u b s t
a n c e s) 4种;“铸铅铜混合物类”(C o m p o u n d s o f Z i n,L e a d,a n d C o p p e r) 6种;“铁类”(F e r r u g i n o u s S u b s t a n c e s) 9种;“亲剂类”(Merc u r i a l C o m|m u n d s) 6种。在植物类中,汉伯里按照植物的药用部位分类。如“果实种子类”(Fruits anti S e e d s)包括花椒,白疾藜、巴等42种;“根类’(R o o t s)包含郁金、玉竹、苍术等22种;“木材、树皮及其他类”(W o o d s, B a r k s, &■)含有沉香、牙香、厚朴、虫白蜡等16种与树木相关的药物以及龙骨、龙齿、石燕、石蟹4种动物化石。
在各类药物项下,汉伯里首先记录药物的中文名称,随后依次注明其拼音、英文名称、拉丁文名称,以及该种药物曾
在何种文献中出现过,如《本草纲目》或安德烈亚斯•克莱尔(1634—1697年)等欧洲学者关于中国药物的著作。
针对矿物类药物,汉伯里主要描述其性状、特征、主要化学成分以及产地、进口途径、价格等,很少提及矿物药的功效。如“轻粉”的功效,汉伯里仅简单描述为:“中国人似乎对将轻
粉作为泻药有着正确的观点,而且他们会将它制成软膏以治疗
溃疡”|21225。再如对于“丹砂”一药,汉伯里更多地阐述了它在西方炼金术及屮国炼丹法中的应用。
对植物类药物,汉伯里同样细致地描述了植物标本的性状.特征、基原、产地及化学成分,同时述及药物的贸易信息。虽然相较于矿物药而言汉伯里更多地描述了植物药的治疗功效,但依然是引述西方药学家的观点而非叙述中国古籍所记载的功效主治。如“白蒺藜”,“L m u e i r o声称它可以作为含漱剂的一种基本成分,用于治疗牙龈痛、口腔与咽喉的溃瘍与炎症”|21™。再如“荜澄茄”,“他(L o u r e i r o)补充说……在煎剂中它们可用于眩晕,癔症,中风,忧郁症和记忆受损”|21M7。
需要说明的是,汉伯里所研究的135种药物标本并非全部与《本草纲目》相关,其中汉伯里注明见载于《本草纲目》药图中的药物共计52种,包含20种矿物类药物、27种植物类药物及5种动物类药物。汉伯里还标明了这些药物在《本草纲目》 中的药图序号。笔者将汉伯里标注的序号与《本草纲目》多种版本的药图核对后确认,汉伯里的序号与《本草纲目》相应药图并无差异,但部分药物的名称和《本草纲目》药图所注名称有一定出人。如45号“灵磁石”,《本草纲目》数版药图名称均为“慈石”“玄石”;再如31号“块活石”,《本草纲0》图名作“滑石”。可见,汉伯里药物标本的汉字来源并非《本草纲目》,或许是欧洲其他学者的著作中出现的汉字,亦或是由采集标本之人所提供的汉字。而在“金精石”“青蒙石”“金蒙石”3条中|21219,还可见明显倒置的文字(见图1),或许是由于汉伯里所用汉字为剪贴而成,在其手稿出版时,由于出版人员不懂汉字而将其误贴倒置。
•6400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20, Vol.35, No.12
表1汉伯里所译药图目录同《本草纲目》之部类比较
汉伯里所译目录《本草纲目》目录
对应的药图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部类序号
Mineral (矿物类)
Metals (金属)
G e m s (宝石)
金石部金
玉
1-10
11-22
I.Stones (石头I)石23-43
II •S丨ones (石头n)石44-71 Saline Stones (含盐类石头)卤石72-87
Vegetable He r b s (寧药)Hill Plants (山地植物)草部山草88-154 (植物类)
Odoriferous Plants (芳香类植物)芳草155-207
Plan丨s whirh grow in d a m p places (生长在潮湿环境中
的植物)
隰草208-333
Poisonous Plants (毒性植物)毒草334-378
Creeping a n d Climhing Plants (藤蔓类植物)蔓草379-452
Aquatic Plants (水生植物)水草453-471
R o r k Plants (岩生植物)石草472-490
M o ss a n d Lichens (苔薛及地衣类)苔草491-502
Miscellaneous Plants, a n d Plants having n a m e s,hut not yet ud in medicine (杂类植物,以及有名称但未被应
用于医学中的植物)杂草.有
名未用
503-525
Grains (谷物)n e m p,W h e a t,R ice,&(' (大麻、小麦、稻米等)谷部麻麦稻526-535
Millet,M a i z e, &r.(黍米、玉米等)稷粟536-544
L e guminious Plants ( 科植物)菽豆545-552 Alimentary Preparations (经过制作的食品)造酿553-576
Culinary Herhs (可食用的
草药)Plants having a strong odoui.and pungent taste (有刺激
性气味的植物)
菜部荤辛577-606 Soft a n d S m o o t h Plants (柔软顺滑的植物)柔滑607-615 Plants producing fruit u p o n the grand
(盛产水果的植物)
瓠菜616-620 Aquatic Vegetables (水生蔬菜)水菜621-626 Fungi (菌类)芝耳627-635
Fruits (水果)Cultivated Fruits (栽培水果)果部五果636-664
Hill Fruits(山果)山果665-684
Aromatic Fruits (芳香水果)夷果685-696 Fruits which grow on the ground,a n d have no kernels (生
长于地面上且没有果核的水果)
瓤果697-702
Aquatic Fruits (水生水果)水果703-707 Trees (树木)Aromatic Trees (芳香树木)木部香木708-732
Stately Trees (乔木)乔木733-777
B u s h y Trees (灌木)灌木778-821
Parasitic Plants (寄牛棺物)寓木822-826
Flexible Plants and Trees
(柔软而灵活的植物以及树木)
苞木827-829
Miscellaneous Trees (杂类树木)杂木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
C J T C M P
,
D e c e m b e r 2020, V o l .35,N o .l 2
- 6401 •
(续表1)
汉伯里所译目录《本草纲目》目录
对应的药图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部类
序号
Anim a l
Inrts (
昆虫)
Incts Imrn from eggs (
卵生昆虫)虫部卵生830-859
(动
物
类
)
In (.丨s produced by metamorphosis (
变态类昆虫)
化生860-874
Aquatic InswLs (
水
生
昆
虫)
湿生875-886
Scaly Aninuils (
鱗
屮
类
动
物
)
Dragons (龙)鱗部龙887-893
Serpents (
蛇)蛇894-902
萝卜丝虾汤
Fishes having scales (
有鱗鱼)
鱼903-932
Fishes having no scales (
无鱗鱼)无鳞鱼933-953
Shelly A n i m a l s (
甲
壳
类
动
物
)
Tortois (^)
介部龟鳖954-962
Mollusks (
贝
类
)
蚌蛤963-985
Birds (
鸟类)
Aquatic Birds (
水生鸟类)
禽部水禽986-1007
Birds living u p o n o pen lands
(生
活
在
开
阔
地
面
上
的
企业励志语录
鸟
类
)
原禽1008-1026
Birds living in w o o d s (
生活在树林里的鸟类)
林禽1027-1042
Mountain Birds (
生活在山中白勺鸟类)
山禽1043-1052
Hairy A n i m a l s (
毛
陈肯
发
类
动
物
)
Domestic Q u a d r u p e d s (
家养四足动物)
兽部畜1053-1064
W i l (丨A n i m a l s (
野
生动物)
兽1065-1094
Rode n t A n i m a l s (
哺齿动物)鼠1095-1104
M o n k e y s (
猴子)
寓1105-1110
M a n (
人
类
)
人部人
I CHINESE MATKRU MEDICO
^ ; S ilv e ry -w h ile M ioa.—Pmn-t*aeu M««a««i«au>d Fig. M . 1 h a v e a lso reo eiv ed r U u iu p w «n tg ro «n m usk u n d e r thu
5:#^ /C in -itin g s M k ; B row i n
fm p l.. N o. 154.
齦蒙石
e d in g , a r e m i 〇ac«oii«M ica. — Pu^-lmcm, F ig. 64.
命
认
一
F ig. 86.
n-mv«^-«A{A; O U k i • oarih«.
w«t*n aX, C la y w , M id.
i B ubatanoe, u i d tb o tw o pr»-
K v m -K w e -«k J i ; S te a tite S o af Mi on e ;i , fu n-U ou , 1-T g . S I . A friab la, g n jia b -)o alled StMiptlone, from w h ic h th » C h in i t ia • cLlicaie o f a lu m in a , kn o w n _ ; S ilim ta
o f M a g s e tia.— w h ite T a rie ty : tb « i o ften c w « tiw a lif o l o n u u n e n U , it to m iu e ra lo g ists m A g a lm a tM U.
|X 砂 B u n f -A a .—T h is n tb s U n c e is i a tb « fo rm o f c o w m re d d ish -b ro w n a a a d , w h ich , w h e a e x u s i u e d w ith * ten*. i« «e«a to oonaist o f tr s n s p a r e o t a n g u b u frag ro en ta, tu o a tlj o f a |»1« p in k u b h o e , m ix e d w ith »onH* o f m y e llo w ish -b ro w o , o r m ore ra re ly g r m o U h -b b c k. 8p. gr. 3 848. P ro feaso r O u ib u u rt oon- siiiars i t is p ro b a b ly »〇m o T a r ie t/ o f g a rn e t re d u c e d to pow d«r, s n d in th « ftb w ao e o f p o s itiv e in fo rm a tio n I h a v e tfa«r«fore plaoad i t 龜m o u g a lu m io o u a su b a ta o c e c
飛活石,<“<«9^认一An argilltceotu earth, of • p«le yeUowiab colosr, p 〇ft to the tooefa, and formed in
to littk, root- a>iUr, oblong —
It a U r, o b lo n g block*.
漆石他 CMA-skiA-ekt.一Aa a lu m in o u a eArtii, of a p in k ia h c o lo u r, o r w h ite , in to f t, fria b le , irre g u l h a s b m n e x a m in e d b y M r. u a ,'i t. J. M c rU n d , j u a , w h 〇M u u l)n show* iU o o m p o n tio n to b e i m r l j t h »t o f K a o lin. T he are m follow * :一
图
l
《药物学与植物学论丛》中的“中国药物
备
注
”书影
汉
伯
里所参考的《本草纲目》版本汉伯里在《中国药物备注》的前言中写道:“《本草纲目》分为52个章节,通常被装订为八开纸大小的40卷前3卷包含了
多幅与正文相关的金属、植物以及动物的木版
M
这些木版画4
张印在同一页中,包含的图片足有 1 1〇〇幅3 (这些
画)每一幅都
南方立冬吃什么有
名
字
,有
些
还
在
旁
边
注
上
了
异
名
” |2|2\
在《本草纲目》的各版本中,含有药图的共有3种主要的
版
本
体系,即: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刻本(以
下简称“金陵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武林六有堂钱蔚
起刻本(以下简称“杭州本”)以及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合
肥味古斋张绍堂刻本(以下简称“合肥本”)。其中,金陵本载
图例二卷,冠于卷首,收图 1 109幅(藤黄有名无图);杭州本
有图例三卷,附图 1 110幅(补入藤黄药图);合肥本图例同样
为三卷,附图 1 122幅后世多种版本《本草纲目》的药图皆源
此3种丨\
笔者在对比了3种版本后认为,汉伯里得到的《本草纲目》
版
本
最有可能是杭州本系统的版本,理由如下:金陵本阁例为
上、下二卷,杭州本及合肥本为上、中、下三卷,卷数更符合汉伯
里
的叙述;金陵本图例半叶为4〜6幅不等,且多为半叶6幅,而
杭州本及合肥本图例半叶为4幅,版式与汉伯里所述相符;金
陵本共载 1 109幅图,合肥本 1 122幅药图,而杭州本为 1 110图,
和汉伯里所载药图总数相同.据此,笔者又将汉伯里所编纂的
•6402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20, Vol.35, No.12
《本草纲目》药图目录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杭州本进
行对比,发现各类别之下药图数目一致:
汉伯里获得《本草纲目》及药材标本的途径
从汉伯里的自传和他所发表过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尽管汉
伯里热爱旅行,且将旅行作为他研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他毕生并未踏上中国领土。汉伯里对中国植物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弟托马斯•汉璧礼(丨832—1907年,以下简称“汉璧礼”)。汉璧礼是一位商人、慈善家,同时也是一名园林
设计师以及植物学者,英国林奈学会会员,于1853年来到上海。在汉璧礼来华前一年,汉伯里、汉璧礼兄弟二人曾一同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欧洲大陆之旅。在旅行过程中,兄弟俩收集了很多植物药标本及相关信息。在汉璧礼来到上海后,一直和汉伯里保持着通信联系,在他们的往来信件中谈论最多的则是中国植物,且汉伯里在研究中用到的大部分中国植物标本都是由汉璧礼收集的|
4丨。
汉伯里的研究还得到了来华朋友们的帮助。在其论文《S o m e R a r e K i n d s of C a r d a m o m》
中提到过的就有侨居上海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英国皇家医学院士雒魏林U811—18%年),以及定居于香港的德国传教士罗存德(1822—1893年)|2199。雒魏林对中医颇有研究,他在1857年以前搜集并赠送给上海伦敦会59种中医书籍,其中就包括《本草纲目》|51。此外,汉伯里在中国的重要联络人还有英国植物学家汉斯(1827—1886年)。作为19世纪中国植物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之一,汉斯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研究关系网:,汉伯里对“高良姜”植物来源的研究就得益于汉斯发动了多位在华学者为他提供资料|6|1()1。总之,汉伯里在研究中所用到的《本草纲目》,以及他所研究的中国药用植物、矿物标本,大部分来自他生活在中国的弟弟及友人。
汉伯里对《本草纲目》西传的影响
汉伯里的《中国药物备注》系列学术论文于1860年至1862年在《制药学杂志》发表,并在1862年由约翰•泰勒在伦敦汇集为单行本出版。1983年,该书由汉伯里的朋友兼记者西奥多•马歇斯博士译成德文,题书名为《B e i t r S g e z u r M a t e r i a M e d i r a C h i n a’s》(《中国医药的贡献》)。德文译本包含了汉伯里所绘制的18幅药图,但不包括书中的汉字[217。1876年,《中国药物备注》系列论文同汉伯里的其他植物学及药理学论文一同被集合成《药物学与植物学论丛》一书在伦敦出版,并被西方多家图书馆收藏3
朴的多音字组词笔者所参考的版本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所藏《药物学与植物学论丛》的复印本。该复印本前附有
一封书信:“致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亲爱的先生,已故的丹尼尔•汉伯里先生的兄弟托马斯•汉璧礼先生已给我寄来了五十册《药物学与植物学论丛》,并且希望能够将它们分送给最可能需要的图书馆。如果这本书还未收藏于您所管辖的图书馆中且您认为需要的话,请提供您的地址,我将很高兴免费为您寄去一份副本” [2]。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在汉伯里过世后,托马斯•汉璧礼
将这本书寄赠友人,又经友人将其转赠多家图书馆供人阅读、
研究。总之,无论是汉伯里在欧洲植物学以及药理学界的学术
地位,还是其家人、友人的赠书行为,无疑都对该研究著作的
流传有所裨益。而《本草纲目》作为汉伯里的一部分研究内容,
自然会随其论文及专著的流传而引起某些欧洲学者的关注。
小结
综上所述,19世纪英国药理学家汉伯里曾通过其生活在中
国的亲朋获得了《本草纲目》一书和一批中国药物标本,由此
展开了对中国本草的研究。他阅读了《本草纲目》的药图卷,并
翻译了书中的药图目录。此外,他对来自中国的一批矿物和植物
标本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将他能够辨识的药物注出拉丁文或英
文名称。尽管这些药物中很多都在《本草纲目》中有所述及,但
汉伯里并未引述《本草纲目》所论述的药性功效等内容,仅从
植物学及贸易角度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某些药物的功效介绍也
多引自西方学者。可见汉伯里虽然得到了《本草纲目》,却并未
深入研究过除药图之外的正文内容,或许是由于汉伯里的汉语
7JC平不足以支撑他阅读更多中国的文字。
至于汉伯里为何看重《本草纲目》及其药图,这或许与
19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国植物的渴求有关。由于中欧地理位置相
距甚远,新鲜植物往往无法经得起海上的长途运输,干燥的植
物标本又无法体现出植物的颜色和形状,因而一部详尽的植物爱抚的近义词
图册就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不同植物的真实样貌。17〜19世纪来
华的多位欧洲人,如汉斯•斯隆、约翰•里斯夫等,均请当地中
国画师绘制了一系列植物图带回欧洲|f i|54_55。《本草纲目》的药
图虽然在质量上算不上精良,但依旧能够作为一种“目录”,为
欧洲学者提供大量的中国药用植物以及矿物信息。
总之,汉伯里对《本草纲目》及中国药物的研究多以学术
论文的形式发表,并被集结成专著出版,收藏于西方的多家图
书馆;在成书10余年后,由其德国友人译为德文出版,对《本草
纲目》在欧洲的流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m潘吉星.《本草纲目》之东被及西渐//钱超尘,温长路.李时珍研究集成.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62
[2][英]Daniel Hanhury.Science Papers,Chiefly Pharmacological a n d
Botanical.L o n d o n:Macmillan a n d C o., 1876
[3]王家葵,蒋淼,胡颖舯.本草纲目图考(上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北京:龙门书局,2018:34-116
[4]韩瑞华.英侨托马斯•汉璧礼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历
史研究所,2015
[5]芦笛.上海伦敦会早期藏书研究一基于1857年《伦敦会藏
书目录》的考察.世界宗教文化,2015(4):135-145
[6][美]范发迪.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袁剑,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收稿日期:2019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