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之词类转换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3-07-27 01:37:54 阅读: 评论:0

温州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讲故事的英语题 
英语构词的转类法与英汉翻译词类转化法
Comparison between Conversion in
English Word Formation and Translation
木荷
专 业
公司员工管理制度英语
班 级
03英本6
学生姓名
Jerry Joel
学 号
03046666
指导教师
Licia Wong
四年级诗歌 
讲师
完成日期
2007118
温州大学教学部制
英语构词转类法与英汉翻译
词类转化法的文献综述
v
在由于英语构词法和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中,都会提到一种方法,即转类法/词类转换法(conversion)姓氏起源。在英语构词法中,转类法是一种词汇扩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能都转变词汇句法功能。在现代英语中,词类有一种词类转换成另一种词类似乎更加便捷,因此而有着普遍的存在。而在英汉翻译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句子可以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则不然。在这些句子中,有些词就需要词类转换,使译文通顺自然,并传达出原文的准确意思。
英语构词法中的转类法(conversion)
在英语发展的历史长河里,由于大部分词汇的词尾屈折变化的基本消失,衍生出一种新的构词法――转类法。这种方法成为现代英语构词方法中最为简便和有效的途径。它不改变词的形态,只是使词从一种词类转换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成为一个新词,这种构词法叫做转类法(径山茶conversion)。这种构词法的特点是无须借助词缀即可实现词类的转换(陆国强,199921)。因此,这种构词法又被成为零位后缀法(deriv
ation by zero suffix),简称“零位派生法”(zero derivation),fax(传真)可以由名词不加任何形式变化直接转化为动词to fax(发传真)。
在英语构词法中,转类法的几种突出表现包括:名词定语(noun attribute),danger zone(危险区域),depth charge(深水炸弹)recipient country(受援国);名词转化为动词,如名词traget(目标)转化为动词to target(把……作为目标),名词brainstorm(献策攻关)转换为动词to brainstorm(集中个人的智慧猛攻);动词转化为名词,如laugh动词转化为名词a laugh;形容词转化名词,如the poor, the rich, the riduculous, the condemned
英语词汇中的简单词大多能够进行词类转化,如多数的单音节名词都有着与它形式相同的动词,如:cha n. to cha v.; sight n. to sight v.; arch n. to arch v.等等。而真正意义上的派生词(derivatives)通常不能进行转类,因为派生词中已具有了明确表示词类的词缀。复合词(compounds)转类的情况比派生词多。复合词通常由两个单音节的词复合而成,如:spotlignt n. to spotlight v.(聚光灯照射;使醒目突出)blacklist n. to blacklist v. (把……列入黑名单)to break down breakdown(崩溃)to stand still standstill(停顿)等都是由名词转化为动词或者由动词词组转化为名词。转类法被认为是英语
构词中构词能力最强的方法之一。不论是什么词类的词汇,都有相当的一部分可以进行转类而产生新词汇。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conversion)
翻译的实质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其目的在于把源语(Source Language)的全部信息准确地转换成译入语(Target Language),同时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效果。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词汇、语法以及表达方式都有着各自的形式和特点,在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段上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按照原文的词类对号入座地逐词对译,往往会使译文生硬别扭,带有“翻译腔”(translatione)。所以,有些情况下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规律,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必须把词类适当地加以转换,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流畅得体。
词类转换(conversion)是翻译中常用的处理方法。词类转换指在翻译实际过程中,将源语的某类词转换成译入语的另一类词。(林煌天1998104)词类的转换,目的在于超脱源语的语言形式,使译入语既能够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又符合译入语的语法和修辞习惯。如在英汉、法汉翻译中,由于不同的语言在词汇的构成和使用习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进行逐词对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灵活地进行词类转换,就显得十分必要。从理论上讲,只要是出于表达的需要,任何的词类转换都是允许的。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者被要求掌握把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接词、代词等词类分得清清楚楚的能力。这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本该是一个长处,但在英汉翻译时过分强调词类的概念就可能成为译者的障碍。因为英汉翻译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在英语里可以用一个名词表达的概念,翻译成汉语也许可用一个动词来表达,也可能是可以并且只能用一个动词来表达。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法就是把源语(Source Language)中的某种词类,转换成译入语(Target Language)的另外一种词类来表达的翻译方法。英语词类的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10类,而汉语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12类。
英语词类    汉语词类
玉露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Noun        的的成语名词
Verb          动词
Adjective      形容词
Adverb        副词
Numeral      数词
Pronoun      代词
Preposition    介词(前置词)
Conjunction    连词
Article        ××
××          量词
××          助词
××          语气词
Interjection  叹词
在翻译实践中,使用词类转换这一翻译技巧和方法的目的主要是避免照搬原文结构而造成译文晦涩难懂,是译文语句流畅、清晰明确、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便于理解。所以,译者应以忠实反映原文的内在实质为前提,以符合译入语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使用这种翻译方法。英汉翻译中常见的词类转换现象有:表示动词动作的名词,动名词,动宾结构转换成动词或形容词;介词转换成动词或副词;动词转换成名词或形容词;形容词转换为副词等等。
虽然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当中名词的使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但这两种语言在名词的使用上也保持了各自的特点。从语法结构角度来说,在通常被称为结构语言的英语当中,一个句子往往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因此名词用的更多一些;而在通常被称为逻辑英语的汉语当中,一个句子往往可以连用几个动词或动词词组,因此动词用的更多一些。从构词法(Word Formation)上说,有相当数量的英语的名词是有动词派生而成的(例:ttle ttlement, retrieveretrieval,如同行词(例:rearch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或是同源词(例:sighte)。基于上述原因,有许多英语名词在翻译过程中可以转换成汉语中的动词,翻译工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文本和情况酌情处理实行灵活的词类转换。
英汉翻译也是存在动词转换为名词的过程。例:They have been victimized by the experiments. [译文]它们成了试验的牺牲品。其中,victimize是有名词victim派生而来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转换成了汉语中的名词,同时为了保持句子结构完整性,在译文中增补了相应的动词。这种现象从构词法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在英语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数量的动词是有名词派生或者转类而来的。在翻译这些词汇的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往往难以找到相应的汉语动词,因此就有了把该种动词还原成名词的必要。
英语构词转类法与英汉翻译词类转化法的对比
语言是一个无限生成的系统,翻译的目的就是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在译入语中转达。按照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 Nida)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观点(奈达,2003:14),译入语要在语言的功能上与原文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和原文对应。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译入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才是风格(Nida 2003:12)。最好的翻译就是应该读起来不像翻译。要让原文(Source Language)和译入语(Target Language)对等,让译入语自然流畅,就必须突破原文语言结构对翻译工作者的束缚。也就是说,翻译所追求的并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
言功能的对等。奈达的理论给让翻译事业走入了柳暗花明的境界。所以,翻译的过程就是原文信息传达的过程,只要能够真实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是否注重语言词汇的词类变化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对于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的深入认识,有助于翻译工作者准确地完成传达原文信息的使命。
英语构词的转类法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化法都是语言现象。英语构词中的转类现象较为普遍,因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转类语;而在英汉翻译的中,适时地运用词类转化法可以生成自然的译文。两种转类法/词类转换法(conversion)都是根据句子和表达的需求,在不改变词汇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不通过任何词形变化方式,选择需要的词性的方法。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研究中,对于英语构词法中的转类法(conversion)在各种教材和专著里有着较为详细的论述和说明;在各种教程、教科书和专著里对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化法(conversion)也有详细的描述,但是对于两者的比较分析却凤毛麟角。很少有研究人员从词汇学角度探讨和研究了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此外,对于翻译中的词类转换的理论基础描述也存在着一定的空白。
作者拟解决问题
英语构词中的转类法和英汉翻译中的转类法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翻译实践中是否应该考虑两种语言的构词特征,灵活地运用词类转换法?本选题研究对英语构词中的转类法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法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两者的关系和特征。以期能够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Bauer, Laurie. English Word-Form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 Dalgish, G. M. Webster’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M]. New York: Random Hou, 1997.
[3] Nida, Eugene A. and Taber, Charles R.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
[4]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 林煌天. 中国翻译词典[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 罗阿祥.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DB/OL]. 中国知网,2001.
[8] 王蕾. 英语构词转类法与英汉翻译词汇转译法[J]. 上海翻译,2006 (3).
[9] 汪榕培, 卢晓娟. 英语词汇学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 谢建国. 英语翻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01:3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19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词类   翻译   动词   语言   名词   转换   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