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R-S构型判断新方法及构型判断教学

更新时间:2023-07-25 13:43:21 阅读: 评论:0

2020年 5期第22卷(总第123期)
No. 5, 2020
苏联81军演General  No. 123, Vol.22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一种C*R-S 构型判断新方法及构型判断教学
老人看手机
方文彦,佟玲,李良玉,曾崇洋
(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文件中心[摘 要]手性碳(C*) R-S 构型的判断是正确命名含C*化合物的关键,是学好立体化学的基础。
因很多学生不会用教科书中的R-S 标记法正确地判断C*的R-S 构型,文章开发了一种判断C*R-S 构
型的新方法,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C*构型判断教学。结果表明,应用新方法学生
宾语从句练习题能快速、准确地判断C*的R-S 构型,正确地命名含C*的化合物。
[关键词]手性碳(C*);R-S 构型判断;新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0)05-0111-05
我所欲也
丄构
异构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极其庞大,目前已 达几千万种以上,且与时俱进口回⑵㈣;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复杂又精巧,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碳干异构 RS#构 官能团异构,互变异构
(顺反异构
「构型异构<
I对映异构(旋光异构 劲学异构)
冠毛狗
I构象异构
图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
如图1所示,在立体异构的构型异构中有一类 对映异构,其分子中原子(或基团)互相连接的次 序及键合性质均相同,但空间排列不同。1874年, 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van 't  Hoff  J  H)和法国化学 家勒贝尔(LeBel  J  A) [1](P133-134)提出:如果一个碳原 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其具有两种不 同的四面体构型,就像人的左右手的关系,它们互
为实物与镜像但不能重合,即具有手性。这种与四 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 子(chiral  carbonatom),通常用*标出(如C*)。而这 种互为实物与镜像,又不能重合的分子互称为对映 异构体,简称对映体(enantiomer)。有机化合物分子 的立体结构常用楔形透视式、锯架透视式及纽曼投
影式等表示(见图2)。
对映异构体在手性环境中的性质不同。生物体 内的酶和各种底物都是具有手性的,所以对映体的
生理活性一般有很大差异。例如,一个对映体是生 物受体的阻滞剂,因而降低了另一个对映体的药物 活性;更糟糕的是,其中一个对映体可能具有完全 不同的活性,甚至有毒性。例如,1960年⑶镇静药沙 利度胺(thalidomide ,反应停)以外消旋体形式进入
欧洲市场,导致服用该药物的孕妇产下数百万形状 如海豹一样的“海豹肢畸形儿”。研究表明:S 构型
的对映体的代谢物具有致畸作用。又如,广谱抗菌 药氯霉素(化学名为D-苏式-(-)-N-[a -(羟基甲 基)-0-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其梦见火烧人
分子结构中含两个C*,有四个旋光异构体,其中仅
(1R,2R)-(-)-或D-(-)-苏阿糖型(threo)有抗菌活 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药典规定:按干燥品计
算,D-苏式-㈠-N-[a -(羟基甲基)-0-羟基-对硝
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的含量应为98.0%〜 102.0%[4](P431)[5](P1029)O 因此,判断C*的构型非常重 要。为了区别因C*而引起的不同的立体结构,称
[收稿日期]2020-02-14
[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机化学>(2012, gxk090)o
[作者简介]方文彦(1963-),女,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有机化学教学,应用化学研究,有机光电功能
磨不开材料研究;佟玲(1978-),女,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有机化学教学,天然产物;李良玉(1998-),男, 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7级化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13:4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164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构型   化学   异构   材料   判断   研究   教学   映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