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杨明轩 生物111班 1102040128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观察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因其菌落在固体表面长成放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也有的与植物共生固氮。
放线菌是最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其形态特征是菌种选育和分类的重要依据。放线菌通常有分枝发达的菌丝体组成,菌丝直径为0.2-1.2μm。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长在培养基内,一般没有横隔,有固定和吸收养分的作用,称为基内菌丝或营养菌丝。当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可向空中伸展形成气生菌丝(有的菌种没有气生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
生菌丝颜色较深,并且比基内菌丝粗两倍左右。有些种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顶端可形成孢子丝。孢子丝分直、波曲、螺旋等形状。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分别为单生、丛生、轮生和互生。
放线菌菌落小,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用接种钩挑取,因而难以直接观察。通常采用玻璃纸培养法和插片法观察。本次实验采取插片法。该方法适合进行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比较观察。在接种放线菌的培养基一侧,以45°角插入无菌盖玻片,使放线菌沿培养基与盖玻片交界处生长,并附着于盖玻片上,待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取下盖玻片进行染色,即可直接观察。
三、实验材料
1、菌种:紫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oeorectus)、黑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ificans)、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丰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yocaensis)
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
3、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
4、其他:干净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洗瓶、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香柏油、接种用具
四、实验方法
1、制备平板:将已融化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冷却到45℃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每皿15~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高度的一半),凝固后备用。
2、接种:用接种环从放线菌试管斜面上挑取孢子,在培养基与盖玻片之间做“之)字型密集划线。
评估师
3、插片:用无菌镊子取无菌盖玻片,以45°斜插入培养基(插入深度约占盖玻片的一半长度)。
4、培养:将培养基平板倒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7天。
5、制片:用无菌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稍微加热固定,再用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1min即怎么组词,
水洗晾干。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香柏油,将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
6、镜检:用油镜进行观察。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填表7-1说明各链霉菌菌落特征。
表7-1 放线菌菌落特征观察
菌名 | 菌落形态 | 正面颜色 | 背面颜色 | 气味 | 色素 |
紫色直丝链霉菌 | 碧水丹山圆形、边缘丝状、表面干燥 | 灰白色 | 紫色 | 土腥味 | 脂溶性 |
黑化链霉菌 | 假根状、中央微凹、表面干燥 | 灰白色 | 深褐色 | 土腥味 | 电磁炉维修教程水溶性 |
天蓝色链霉菌 | 假根状、边缘丝状、表面干燥 | 感谢同事的帮助蓝灰色 | 蓝色 | 新学期图片土腥味 | 水溶性 |
丰加链霉菌 | 圆形、边缘不规则、表面干燥 | 灰白色 | 浅黄色 | 土腥味 | 脂溶性 |
| | | | | |
孕酮低吃什么
在油镜下可以看到,孢子丝的颜色明显比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要深得多,而且孢子清晰可见。但是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较难区别开来。紫色直丝链霉菌的孢子丝是直的,而黑化链霉菌和天蓝链霉菌的孢子丝呈螺旋状,丰加链霉菌的孢子丝呈大波浪状。
思念的成语
六、思考题
1、插片法用于观察放线菌有何优点?
答:放线菌菌落小,与培养基结合较紧密,不易用接种钩挑取,因而难以直接观察。而采用插片法,可以直接使放线菌沿培养基与盖玻片交界处生长,并附着于盖玻片上。可取下盖玻片进行染色观察。该方法可以进行放线菌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比较观察。
2、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有何特点?
答:培养放线菌采用的是高氏一号培养基,这是一种半合成培养基,采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KNO3为氮源。因为缺乏速效的碳源和氮源,该培养基的营养较为匮乏,有利于放线菌产生孢子。同时,由于链霉菌生长较慢,因此用来培养链霉菌的培养基平板要比培养
细菌的要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