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肌边缘切开术与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治疗64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对比研究

更新时间:2023-07-25 13:13:34 阅读: 评论:0

.临究•
直肌边缘切开术与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
治疗64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对比研究
完夏冰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直肌边缘切开术与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在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 1月~ 2018年4月我院共同性内斜视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2例。A组施行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B组施行直肌边
缘切开术。观察两组眼位矫正效果、立体视恢复率、融合功能恢复率、并发症。结果B组正位率87.50%和A组81.25%比较,无显著差异(尸> 0.05) ; B组融合功能恢复率、立体视恢复率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 ; B组并发症发生 率3.13%低于A组25.00%, (P< 0.05)。结论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和直肌边缘切开术提高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正位率、立体 恢复率及融合功能恢复率等方面疗效相当,且直肌边缘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共同性内斜视;直肌边缘切开术;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
Doi:10.3969/j.issn.l673-3835.2019.01.010
Comparative study of rectus marginal incision and conventional rectus recession shortening in 64 patients with common esotropia WAN X ia-bing. Department o f O phthalmology, Luyi P eople's Hospital, Zhoukou, Henan 466000, China
【Abstract 】Obje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 r ectus marginal incision and conventional rectus recession shortening in patients with common esotropia.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common esotrop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April 2018 were enrolled.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plan, 3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each group.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ctus ablation and group B was perfonned with rectus marginal incision. The correction of eye position, the recovery rate of stereopsis, the recovery rate of fusion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 of 87.50% in group B and 81.25% in group A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in recovery rate and stereoscopic recovery rate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3.13% in group B,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25.00%, P<0.05). Conclusions Conventional rectus ablation shortening and rectus marginal incision improve the positive rate, stereo recovery rate and fusion function recovery rate of patients with common esotropia, and the incidence of c omplications of r ectus marginal incision is low. The operation is safe.
【Key words 】Common esotropia; Rectus marginal incision; Conventional rectus recession shortening
共同性内斜视具有斜视度大、发病年龄小等 特点,若未及时干预,可对患者立体视发育及视 功能恢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目前,斜视手术是 治疗共同性内斜视重要措施,通过眼外肌缩短、后徙、切除等操作改变眼外肌路径、张力,从而 起到矫正眼位的目的[1]。相关数据统计,斜视手术 在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成功率达90%p]。以往临床 治疗共同性内斜视主要采用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虽具有良好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手 术风险大、时间长、眼前段缺血及巩膜穿透等并 发症发生率高,使得其临床应用受限。相对而 言,直肌边缘切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 单、安全性高等优势,是当前治疗共同性内斜视 有效手段。目前,关于两种术式在共同性内斜视 中对比研究仍缺乏大量数据,故本研究通过对比 直肌边缘切开术与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治疗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作者单位:466000河南省周口鹿邑县人民医院眼科参考,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 临床资料
选取201碑1月~201_4月我院共同性内斜视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2例。
女13例;年龄6 ~ 37岁,平均(16.81 ± 482)岁;病 程2个月~ 1畔,平均(1.68±0.77)年;B组男21 例,女11例;年龄5~38岁,平均(15.79±5.61) 岁;織1个月~1〇¥,平均(1.54±0.83)年。对比 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尸>〇_〇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 辛基宣言》相類求。
二、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眼科学》第8版相关标 准[3];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及监护人知晓手术,并
签署手术知晓同意书。
2、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者;近期接受眼部
手术或激光手术者;合并急、慢性眼病者;重要
脏器器质性病变者;认知障碍者。
饺子节三、 方法
术前两组均接受眼科常规检查(视力、屈光
状态、眼底检查、眼球运动、眼位、斜视角测 定),全麻,自下穹隆结膜皱壁交界处弧形球结
膜作一约5 mm切口,借助斜视钩钩住肌肉,分离
肌腱膜、节制韧带。
科学计数法表示1、A组施行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以肌止端
为标志测量后徙量,将肌肉固定于浅层巩膜上,
间断缝合切口。手术量根据术前斜视角计算,<
3岁者手术量减少0.5 ~ 1mm,斜视角矣+ 50△者保
留5°内斜视,术中可根据内直肌紧张度、粗细或
呵护的近义词节制軔带、肌间膜厚度增减后徙量。2、B组施行
直肌边缘切开术,切开两侧内直肌,自肌附着点
两端以10 °角斜形剪开肌腱,约3 mm,保留中央
形容秋天的诗
部肌腱约3 mm,再各隔3 ~ 4 mm处相对交错剪开
2/3肌肉宽度,术毕涂抹抗生素眼膏,包扎双眼。
术后第Id观察眼位,出现过矫需去掉眼部包扎,
滴加抗生素眼药水;欠矫需继续包扎双眼。
四、 观察指标
1、 两组眼位矫正效果。包含欠矫、正位、过 矫等3个等级。
2、 两组立体视恢复率、融合功能恢复率。立体 视恢复标准:立体视纖提高為2行;融合功能评价
标准: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检查,相距2 m能看到
2或3个灯为周边抑制,看到4个•为中心融合。
3、 两组并发症。
五、 统计学
通过SPSS21.0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 示,行X2检验,尸<〇.〇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组间比较眼位矫正效果两组正位率比
较,无显著差异(尸>〇_〇5)。具体见表1。
_________表1比较两组眼位矫正效果n (%)_________组别例数歷率正位率欠矫率
B组32  1 (3.13)28 ( 87.50 )  3 ( 9.37 )
我不会放弃Affl32  2 ( 6.25 )26 ( 81.25 )  4 ( 12.50 )
2X0.0000.4740.000
P  1.0000.491  1.000二、 组间比较融合功能恢复率及立体视恢复率B组融合功能恢复率及立体视恢复率分别为
68.75% (22/32)、78.12% (25/32) ;A组分别为 62.50% (20/32)、71.87% (23/32)。两组融合功 能恢复率及立体视恢复率比较,无显著差异(X'=0.277,PfO.598; x22=〇.333, P2=0.563 )。
三、 组间比较并发症
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 (1/32),1例肿胀 结节;A组为25.00% ( 8/32),包含4例肿胀结节,2例结膜下囊肿,2例结膜切口瘢痕。B组并发 症发生率低于A组(x2=4.654, /MJ.031)。
讨论
共同性内斜视是斜视常见类型,在双眼视觉 发育阶段,其可引发异常视网膜对应与视觉抑制,使得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立体视觉缺陷。关 于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临床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 与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包含配戴三棱镜、正位视训练、负球镜矫正,具有无并发症、无痛 苦、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其无法快速改善共同性 内斜视患者斜视状态,具有一定局限性[4]。而手术 治疗则可通过矫正眼位起到改善外观、恢复双眼 视功能的目的[5]。研究表明,于立体视发育敏感期 采用手术治疗,可减轻不良因素对患者视觉功能 继续发育的影响,使其形成良好立体视功能。目前,关于选取何种术式治疗共同性内斜视临床尚 无统一定论,仍需进一步探索。
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是治疗共同性内斜视主 要术式,主要是通过直肌后徙进行眼位矫正,进 而帮助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双眼单视功能。但有 学者研究表明,斜视手术中巩膜穿孔率约为0.4%,以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较为明显m。相对而 言,直肌边缘切开术中无需缝合巩膜,并不会增 加巩膜穿孔、感染等风险。本研究数据显示,B组 出现1例肿胀结节,A组出现4例肿胀结节、2例结 膜下囊肿、2例结
膜切口瘢痕,均未出现巩膜穿 孔,提示两种术式在减少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巩膜 穿孔中具有一定优势。且本研究中B组并发症发生 率低于A组(P <0.05),说明直肌边缘切开术可 明显降低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闻华 明等[8]学者研究指出,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直肌
(下转第27页)
囊上方有一不规则的粘膜突起结构,并且命名为 Ronmuller氏瓣。当泪囊内充满泪液时该瓣膜关
闭,阻止了泪囊内液体返流回泪小管。1976年 Smith、1989年Conneringtfe在急性泪囊炎和泪囊囊西安夜生活论坛
肿的患者上证实了该瓣膜的存在[8]。临床多采用泪 囊鼻腔造孔联合支架植入治疗[9]。针对泪小管及 Ronmuller氏瓣的情况,我们在鼻腔泪囊造孔术同 时放置泪道引流管。临床资料证实导管不仅起到通 畅引流,防止炎性分泌物堆积的作用,而且能促进 泪小管损伤的修复,提髙手术后的成功率。其中 3例患者出现好转,轻度溢泪,泪道冲洗需加压,考虑可能与患者曾行泪道激光置管术有关,术后可 能引起泪小管粘连阻塞,管腔狭窄,术后疤痕收缩 及本身泪囊较小都具有相关性。我们使用涂有复方 妥布霉素眼膏的膨胀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固定泪囊 黏膜瓣、鼻腔黏膜瓣和压迫止血,不仅可以起到消 炎止血作用,并且圆锥状海绵可以防止泪囊造孔口 处黏连,还可促进其上皮化。
通过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联合泪道环形
置管术治疗16例泪囊脓肿患者的临床分析,该术 式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患者的痛苦,还起到 疗效和外观兼顾的作用。且无证据表明该术式可 导致感染加重,炎症扩散等。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联合泪道环形置管术治疗泪囊脓肿临床疗效 切实可靠。
参考文献
[1] 李文章,曹晓珊,肖丽萍.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泪囊脓肿15例 临床分析.世界織医学信息遽,2013, 13: 113-114. [2] 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1: 97-98
[3]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7
[4] 崔伟.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泪囊炎疗效分析.国际眼科
杂,2013; 13: 1510-1511.
[5] 付蓉花,荆文涛,杨凯转.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
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7, 17:2351-2353
[6] 王涛.鼻内镜下鼻腔鼻腔泪囊造孔联合鼻泪管支架置人 治疗慢性泪囊炎.实用防盲技术,2017, 12: 30-31 [7] 秦伟.内镜泪道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
[8] 范金鲁,郑颖洁.鼻腔内镜下泪道微创手术学.北京: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58.
[9] 蒲思思,张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支架置人术 治疗急性泪囊炎.国际眼科杂志,2017, 17: 362-365.
(本文编辑:顾織)
(上接第24页)
边缘切开术在改善双眼视觉功能及立体视觉功能 方面均具有良好疗效,可作为治疗共同性内斜视
患者手段之一。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还对64例共 同性内斜视患者的融合功能及眼位矫正效果进行 观察评价,结果发现,B组融合功能恢复率、立体 视恢复率、正位率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 直肌边缘切开术、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通过矫正 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偏斜眼位,使得患者两眼视轴 保持平行,改变视网膜异常对应关系,恢复其双 眼视觉功能,甚至建立精细立体视功能。
综上可知,常规直肌后徙缩短术和直肌边缘 切开术提高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正位率、立体恢复 率及融合功能恢复率等方面疗效相当,且直肌边 缘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刘桂芝,常超,闫书妹,等.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的 动态心电图观察.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51:
386-389.
表示夏天的成语[2] 魏艳飞,陈金卯,陈霞琳,等.单眼超常规量直肌手术
矫正共同性内斜视.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 34: 763-765.循环赛
[3]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3: 275-277.
[4] 何丽,马鲁新,赵博军,等.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
特点、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8, 32:89-90.
[5] 代书英,孙卫锋,王娟,等.不同年龄共同性内斜视患
儿手术对远近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医学综述,2016, 22:389-392.
[6] 邬丹,陈琳琳.62例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效果临床分
析.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 24: 45-55. [7] 王冲,任亚琳.外直肌悬吊术与外直肌后徙术对术后散
光影响的比较.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 31: 47-48. [8] 闻华明,张熙滢,姚敏,等.直肌边缘切开术矫正共同
性内斜视后双眼视觉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17 , 24: 617-618.
(本文编辑:吴章友)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13:1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164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内斜视   患者   共同性   手术   直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