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性恋文学的起源及其嬗变

更新时间:2023-07-23 07:30:14 阅读: 评论:0

产品质量《论中国同性恋文学的起源及其嬗变》[转] 
作者:离火·苹果 日期:2007-6-23 18:58:00 
大家有米有看过那篇《一个同人男的幸福生活》呢?此乃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哦~~~当然——这个BF也就素那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滴同人男鸟~~~~~~~~~~~~~
《论中国同性恋文学的起源及其嬗变》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Homoxual Literature in China
摘要:同性恋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同性恋文学在整个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同性恋文学作品,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学的角度都在文学史上有其研究的必要性。中国历史上同性恋文学作品可以分成抒情性的诗歌作品和叙事性的小说作品两大类。抒情性的诗歌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的时代,而屈原的《离骚》可以算是同性恋诗歌中的最重要的作品。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同性恋诗歌的重要发展时期之后,在唐宋时期因为文人士大夫对同性恋的鄙夷陷于低谷,直到明清时期同性恋诗歌又有了一定的作品涌现。叙事性的同性恋小说最早多见于富于文学意味的史书之中,同样在经历了唐宋时期的低谷之后,在同性恋盛行的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同性恋的话本和小说作品。在明清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笔记小说中有很多同性恋题材的作品,证明了此时同性恋文学对主流文学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同性恋文学;同性恋诗歌;同性恋小说
Abstract: Homoxuality is a kind of important social and cultural
防风功效phenomenon in the world. Therefore, the homoxual lit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literary history. There are so many homoxual
literatures in Chine history that homoxuality is necessary to study
whether to literary aspect or to historical aspect.
In Chine history, homoxual classic can be divided into lyrics and
narrative novels in rough. The earliest homoxual classic can be carried
up to “Shi Jing”, therefore, Qu Yuan’s “Li Sao” can b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lyric. Homoxual lyrics developed greatly in Wei Dynasty,
Jin Dynasty and South and North Dynasty. However, they dropped when Tang
鱿鱼炒芹菜的做法
适合方脸的短发
Dynasty and Song Dynasty came becau temporal literators and
scholar-bureaucrats disdained homoxuality itlf. But some homoxual
literatures came forth again in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At the beginning, homoxual narrative novels appeared in literary history
records. After its ebb in Tang Dynasty and Song Dynasty, a lot of
homoxual novels came forth in Ming Dynasty
深圳露营and Qing Dynasty with
homoxuality’s prevalence. Novelette album including many homoxual
literatures is one of the main types in Qing Dynasty’s literature, which
proved that time homoxual literature had been merged into prevailing
literature.
Key words: Homoxual literature; Homoxual poems; Homoxual novels
同性恋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种重要的性现象。这种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的散布面很广,古今中外不论在哪个文明的哪个阶段里,都有它的重要地位。第二,人数很多,根据现代性科学的分析研究,同性恋者约占社会总人口的2%至4%。
这表明了同性恋现象有着其广泛的社会基础。第三,许多著名人士都有过同性恋的经历。
同样的,以此三点而言,同性恋文学在整个的文学史上也是有其重要的地位的。因为其分布范围之广,可知同性恋文学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只是有着多寡的不同而已。因为其人数众多,可见同性恋文学有着广泛的作者基础。而第三点则最为重要,须知,在文学的历史上,因为某个作家而起时代狂澜的现象并不罕见,文学家作为个体对整个时代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而经过现今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作家都曾有过同性恋的历史或者曾经写过描写同性恋行为的作品。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着许多关于同性恋行为的作品存在,其中既包括了赞美同性恋的作品,也有以同性恋行为作为描述对象的作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遗憾的是,由于对同性恋行为的不恰当的认知或者说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漠视吧,很少有人对这些作品怀有兴趣更遑论研究。而这些作品,其中有些在文学的历史上本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若就此舍去避而不谈,实在是有些可惜。因此,笔者自知学力浅薄,仍希图对同性恋文学在文学历史中的轨迹做一略微系统的阐述。
首先我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同性恋如果没有特别指明的,一般都是指男性对男性的爱恋,也被称为“男风”。女性对女性的恋情,虽有,但一直并不为社会主流所承认与接纳,而描述女性之间同性恋情的作品,可谓极为罕见,笔者因为水平及资料之限,并未能收集到此类作品。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同性恋文学”,对象均为“男风”这一范畴。
其次,在文章的开始部分,让我们做一概念上的澄清,即,何为同性恋文学作品。在当代,由于社会接受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爱护,同性恋者和同性恋行为已经被视为正常社会之一部分,而同性恋者亦可以公开书写赞美同性之爱的作品而不用担心作品因为其同性恋的
倾向而遭至读者的封杀,那些公开表明同性恋倾向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同性恋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同性恋行为,即“男风之好”曾经被视为有悖社会常理,仅仅是高位者奢靡颓败的消遣行为,类比嫖娼地位尚且不如。因此,很多以自述者身份所创作的同性恋作品,或被遗忘于历史的某个角落,或已被后人加以曲解以至失去其原有的含义。许多以同性恋行为为题材的作家,往往也是写史的意味大过志人而至于作品被当作史书类而非文学作品,然而在事实上,许多文辞优美的史书方志,较之专门志人的小说杂记并不稍逊。在本文中,我将尽力发掘这些部分的内容,并且在这里以我的观点,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名副其实的同性恋文学作品。而有些仅仅在作品中提到“男风”行为而非将“男风”作为作品主干内容加以描述的作品,如《红楼梦》之类,我并不认为这能够算是同性恋文学作品。
在对同性恋文学作品的概念进行了明确之后,我们可以对中国历史上的同性恋文学作品做一个轮廓上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者,以抒发和表达对同性恋爱情或对同性恋爱人的赞美等情感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作品;二者,以描述同性恋爱情事件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作品。可以看出,在这里,我是按照作品内容而非以文学的体裁作为分类的标准的,然而在事实上,这在大致上也已经限定了文学的体裁,就中国的文学传统来说,诗歌多吟咏性情,被我划分为第一类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诗歌来作为其文字的载体的,而至于第二类,由于诗歌体裁在描述完整故事上具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虽然历史上也有过著名的叙事长诗如早在汉代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或唐代的白居易的新乐府《长恨歌》等脍炙人口的叙述爱情的长诗,但诗歌这种文字载体在先天上便是擅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的。因此,中国人在长期的文学历史中发展了小说这种文字载体来叙事,而以文笔优美论,很多的史家典籍也都是极好的小说故事。而描述同性恋爱情故事的作品,大多数便都是以小说为其文字载体的,当然历朝历代的小说形式有所发展,从晋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开始到唐宋的传奇话本等等,再至明清的小说,历史的演进对于正统的文学作品或者以非正统题材的同性恋文学作品还是一体俱进的。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寻找一直为人所忽略的同性恋文学的作品,我将会以我对同性恋文学所做的两个分类做逐一的探讨。首先就是以抒发和表达对同性恋爱情或对同性恋爱人的赞美等情感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作品。根据我的看法,同性恋文学与其他文学最大和所有的差
别主要集中在所描述的爱情对象的不同,在感情的真挚方面与男女之间的爱情并无二致。
在中国,同性恋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对最初的同性恋行为的记载是出于《杂说》中所谓“娈童始于黄帝”。 暗恋网名
《商书?伊训》中有所谓“三风十愆”,“乱风”是“三风”之一,“乱风”中包括“四愆”,其中的一“愆”就是“比顽童”。不过有人认为这两种记载都不十分可靠,不足为据。以后,《周书》(又称为《逸周书》,或汲冢《周书》)中也有“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武之毁也”的说法,宋代所辑《太平御览》引《逸周书》,又作“美男破产,美女破居。”无论如何,这里所说的美男,既与美女相提并论,是一个同性恋的对象无疑。由此看来,中国的同性恋无论如何在商代和周代已经存在了。
而同性恋文学的缘起,我们同样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学作品最初的作品之一《诗经》。
《诗经?郑风?扬之水》,其文曰:
“扬之水,不流束楚。
终鲜兄弟,唯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
彩铅画风景扬之水,不流束薪。
终鲜兄弟,唯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这篇作品有着明确的主题,即描写二人之间的爱情遭人离间,其一者对另一者进行悲诉。后世学者对这首诗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终鲜兄弟,唯予二人”一句上。起初的学者都认为《扬之水》乃是女性对男性的抒情之作,则“终鲜兄弟,唯予二人”只能解释为“我的兄弟们哪,都在战争中离散了,只有你我二人相依为命。”但是当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同性恋爱情的可能的时候,“终鲜兄弟,唯予二人”,又可解释为“在战争中啊,兄弟们都离散了,只剩下我们两个相依为命。”则《扬之水》又是男性对男性的抒情之作了。考虑到商周时期确实已经存在着同性恋现象,因此,对《扬之水》的后一中解释还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
其外,在《诗经?郑风》里,经常性的出现“狡童(孔颖达注:狡童者,姣好之幼童。)”,“狂且”,“狂童”这样的字眼,这三个词在当时确切的含义已不可考,但由后世通常都以此三词为同性恋者的代名词猜测,或者《诗经?郑风》即其词义的肇始,则《诗经?郑风》中的很多篇目都有可能是描述同性恋爱情的作品。如《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的“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以及《诗经?郑风?狡童》中的“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皆可能描述的是同性恋爱情。
而《诗经?郑风?狡童》更是一篇完整的同性恋者向其爱恋的男子表达自己哀怨心情的作品。
《诗经?郑风?狡
童》,其文曰:
物理防晒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此诗缠绵悱恻,依依之情,溢于言表,而失恋之意,见于言外。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篇》里对这首诗如此评价道:“若夫始不与语,继不与食,则衾余枕剩,冰床雪被之苦,虽言筌未涉,亦如匣剑帷灯……习处而生嫌,迹密转使心疏,常近则渐欲远,故同牢而有异志,如此诗是。其意初未明言,而寓于字里行间,即含蓄也。”
可见此诗蕴藉至深。
以上的是对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同性恋文学作品的描述,很可惜的是,上面对《诗经郑风》的见解,目
前在学术界并未得到公认,在此仅聊备一家之言。而对历史上所确认为描述同性恋爱情的最早作品,乃是战国时我国伟大作家屈原的著作《离骚》。
在《离骚》中,屈原以美人香草自喻,世所尽知。然以美人香草以喻己身之节操的说法,则是自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始。但事实上,以美人香草自喻,并非比兴,而是确实的抒怀,屈原其实是真的将自身在楚王面前自比为美人。在《离骚》中屈原深切的抒发了作为同性恋者的他对楚怀王的爱恋之情。例如《离骚》中有这样的句子: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灵修是古时女子对恋人的专称,屈原为何以此称呼楚怀王?后世学者对此多解释为屈原是以女之侍男比喻君臣之道,但对《离骚》中的这段内容是描写女子对情人的凄怨并无怀疑,只是以为屈原是以此作喻罢了。而在今天看来,更大的一种可能就是事实上屈原与楚怀王乃是一对同性恋爱侣,则此段内容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浩荡”其爱在今日看来就是指有多个性夥伴,再贤明的大臣也会认为国君如此乃是天经地义,屈原更没有理由对怀王的“滥交”感到愤愤不平。宫中之女并无政治权力,应该说与屈原不会有政治上的利害冲突,但她们嫉妒诗人的美貌,为争宠于楚怀王而不惜对诗人造谣中伤,可见屈原与怀王之间并非一般的君臣关系,而是带有性爱的成份。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这一段的叙述,以往的学者多认为是屈原以美人迟暮比喻楚国日薄西山的未来,但是如果抛开对于同性恋行

本文发布于:2023-07-23 07:3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123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同性恋   作品   文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