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六古窑[越前烧、濑户烧等的合称]

更新时间:2023-07-22 08:00:13 阅读: 评论:0

日本六古窑[越前烧、濑户烧等的合称]
日本六古窑
越前烧、濑户烧等的合称
蒜蓉娃娃菜的做法主要的烧制地点是福井县丹生郡越前町的宫崎地区(旧宫崎村)、织田地区(旧织田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日本六古窑
外文名
烧制地点
宫崎
地区
定义
越前烧(福井县)
濑户烧(爱知县)
伊亚小镇常滑烧(爱知县)
信乐烧(滋贺县)
备前烧(冈山县)
丹波立杭烧(兵库县)
越前烧
国家指定
越前烧的特点是古朴天然,形态厚重,表现为高温烧制后,薪灰自由地流布在陶器表面,随意,浑朴,带着大地的特征,这种自然釉拥有非常好的手感。
越前烧历史悠久,一般认为从平安时代就开始了制作,然而几百年来,都显得默默无闻,众多无名工匠就那样静悄悄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二战后,著名的东方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等把越前烧列为“日本六大名窑”之一举,并将之命名为“越前烧”。
从江户末期到明治时期,越前烧呈现衰退状态,并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到了1970年时,福井县设立了越前陶艺村,窑元剧增,游客大量来访,越前烧才找到了一个复兴的契机。
1986年,被通商产业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指定为“传统工艺品”。
其他工艺品
若狭涂
越前漆器
越前打刃物
越前和纸
若狭玛瑙细工
濑户烧
日本六古窑
濑户烧与备前、信乐、常滑等并存,为日本现存最古陶窑之一。但跟大多烧制农民使用的瓮、壶一类杂物的备前等地比起来,濑户则是仿效中国的青瓷及天目烧而生产使用灰釉(黄濑户釉)及黑饴釉(天目釉)的贵重工艺品,自鎌仓时代起就开始制作。
足球画法
而濑户窑之所以拥有这样先进的技术,多是因为自室町时代中期以来,茶的大量普及而使得中国的本土产物供不应求,而濑户则因此开始烧制茶罐等物品的缘故。濑户的先进技术也带给其他地区烧窑相当的影响,而这样的濑户,自然与日本古代传承下来专属日本风格的烧窑有极大的不同,这或许与濑户自古就与中央贵族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有关。
爱知县濑户市是日本屈指可数的陶瓷出产地。其中,濑户市的“赤津烧”被誉为日本六大代表性陶瓷之一。“赤津烧”陶瓷的特点是釉料色彩相当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有“黄濑户”、“志野”、“织部”等,它们的制造历史已达数百年之久。“濑户烧”陶瓷得益于当地的优质
陶土,陶工们的技艺也相当精湛。现在,“濑户烧”陶瓷制品有茶道器具、花道器具、普通的餐桌用具等,它们一脉相承地继承了传统的技法。1977年,“濑户烧”陶瓷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常滑烧
起源年代
日本六古窑
于平安末期
这里自古就以烧制大瓶子、大坛子等日用杂货而闻名。桃山时代开始生产茶道用具。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烧制出了朱泥烧、白泥烧、火色烧等陶制品,奠定了现代陶制品的基础。
广州职称产品特征
充分发挥陶土丰富优质的特性,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陶制品,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铁分烧制
出的红色的朱泥,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
制作方法
刺手先将陶土用转盘、模子或用手制出形后,用常滑烧所特有的磨削法进行磨削,再经加饰,上釉等工序后烧制而成。其中,在烧釉时加盐的一种所谓“盐烧”制法,可称得上是只有位于近海的常滑才能做到。制作无釉制品时,烧成以后需要用鸟的羽毛反复摩擦,打出光泽。
传统工艺品的指定年月日
昭和51年(1976年)6月2日
鸿门宴传奇剧情
主要产品
茶具、花瓶、酒器、工艺摆设、花盆
作风
面相财运
齐天乐姜夔
“常滑烧”陶器产于爱知县常滑市。据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常滑烧”起初在烧制时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称为“自然釉”烧制法。主要产品有陶罐等。后来,“常滑烧”因为烧制陶管(如排水管、烟囱等)而名声大振。现在它还因为采用“朱泥”(红褐色粘土)制造陶器而闻名。1976年,“常滑烧”陶器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信乐烧
起源年代
近江国(滋贺县)甲贺郡信乐乡是信乐烧(しがらきやき)的发祥地。信乐窑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另五个是濑户、常滑、丹波、备前、越前),根据发掘出土的碎瓦片来看,当地窑业远在奈良时代的天平宝字年间(757~765)就已草创。在平安时代烧制须惠器(一种不上釉而素烧的土陶),镰仓时代改良烧成技法后生产出红褐色的陶器。这就是所谓“古信乐”,制品以贮种壶和其他农具、杂器为主。但平安、镰仓期的古信乐遗物不多见,信乐烧真正的繁荣实际上还是从室町时代开始的。
日本六古窑
特征
(1)胎土
份量重,质地坚致而不匀。胎土的成分很不纯,是由多种土质混杂、融合,形成不等质的陶胎,因此胎的肌理给人以岩石般的感觉。胎土内还混有大小不一的长石颗粒。由于各种土质在烧窑时的膨胀收缩率往往有很大差别,成品多歪扭变形甚至崩裂,而与预想的形状有很大差异。胎体上极易出现窑疵。毋庸置疑,这些情况的产生是当时日本制陶技术落后的产物。
烧成后的陶胎一般呈红褐色,胎内含铁的成分越高,褐色调越深。胎表面的长石熔解后形成乳白色斑(称作“蛙目”,がいろめ)。
(2)陶土的筛洗、塑造
陶土质粗而杂,混有砂粒的原因是古信乐不采用通常的水漉淘洗来提纯陶土(这样处理后的陶土质细而纯,称作“漉土”),而仅仅是将粉碎后的原土用大筛进行筛细(如此处理后得到的土称作“筛土”)。而成形时依靠手工的捏制、盘筑法,不使用辘轳,故成器歪斜不
整。后来使用漉土,以辘轳成形的信乐器物,远较筛土制器来得工整。
(3)釉
最初的信乐烧并不施釉,但是在窑内高温下,附着于器表的薪灰熔解后自然生成一层润泽的釉膜(日语中叫“ビードロ”,也作自然釉)。其呈色不固定,有淡黄、淡绿、褐黄、暗褐、暗绿等色。
后世才开始使用玻璃质的偏绿色灰釉,与其说是用来装饰,毋宁说是在掩饰胎体上存在的缺陷。这种灰釉的成分依照不同的器物种类而采取不同的调配,在良工的制作下也有令人叹赏的佳作,但在一些粗劣作品上则一眼就能看出其掩盖的用意。较晚些时候,除灰釉外,还施挂一种光泽感强的乳白釉。与胎体的红色,窑火造成的黑斑(日语中称作“焦げ”,烧窑时因薪灰与强火力自然造成的熔岩般的黑褐色块,是茶人们鉴赏的要点之一)相交映成景。
在烧制过程中,还有故意覆烧(将器物倒置烧制)而使釉逆流产生所谓“逆釉”的产物。
(4)作风
最古的信乐多是农家用的贮藏器,大腹广口,口做成漏斗形等以利于承物,口沿略往上收。口沿向外翻呈唇状(日语中称作“捻り返し”)的是室町时代以后的产物。欠于烧窑的温度或时间,古信乐一般没有完全烧透。壶的形状各种各样,其中最著名的是“蹲”。安土桃山时代后大量制作茶道专用的茶壶,其中较知名的是“钱瓶壶”(也作“煎饼壶”),用辘轳成形,口唇外翻,烧成程度高,施釉,较传统工艺上大为进步,有的还记有年号铭文。
备前烧
介绍
日本六古窑
备前烧。它的特色在于不上釉、不绘彩,完全靠火炎和技巧来制作陶瓷,而且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

本文发布于:2023-07-22 08:0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104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烧制   濑户   日本   时代   信乐   陶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