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公共空间特征与使用需求匹配研究

更新时间:2023-07-18 08:29:42 阅读: 评论:0

街区公共空间特征与使用需求匹配研究
*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2049/j.urp.201903012■ 文章编号:2096-3025(2019)  03-0079-09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
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
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天天美文网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
授(通讯作者)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信息
张立恒荣丽华邬晨玲使用需求的多样化与公共空间的复合化相互作用,将产生超越现实生
活的诸多可能,从而影响公共空间活力。本文着重研究空间要素与需求要素相互关联的复杂性与随机性,并衍生出匹配概念。利用实证调查和AHP 分析方法,分析街区公共空间中影响空间特征与使用需求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两者的双边匹配模型。最佳匹配结果显示为社会属性与主体差异性的匹配、功能属性与空间配置的匹配、空间属性与时间分配的匹配、时间属性与活动类型的匹配,据此提出街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的引导性建议。摩托车模拟考试
水竹AHP,双边匹配,行为需求,公共空间特征,空间活力
The compound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ous demands and public space results in many conquences beyond reality, which exerts influence over vitality of public space.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complexity and randomness of this interaction, and the concept of matching is derived. To be specific, with the help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AHP, this matching model is bad on the analysis of major elements affecting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usage requirements in the public space of blocks. The best results are the matching of social attributes and subject differences, of functional attributes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spatial attributes and time allocation, and of time attributes and activity types, on the basis of which,  suggestions for the renov
ation of public space are propod.AHP, two-sided matching, usage requiremen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space vitality
张立恒  荣丽华  邬晨玲
ZHANG Liheng ;RONG Lihua ;WU Chenling
Rearch on Matching the Features with Usage Requirements of Public Space in Blocks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908297),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MS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68057)
*
城市中以人为本的传统城市参照系逐渐被各种设计规范所取代,要求当代设计师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修建马路、配置设施、建造房屋、美化城市,技术的理性不断消耗着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空间活力
被弱化。那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怎样才能在人本视角下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很多设计师与学者作了大量的研
究。相关研究在空间因素提取与筛选中大量用到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1-2]。但是,单纯的要素提取与权重排序只能说明主体要素内部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而不能说明不同纬度要素间的关系,从而制约研究结果在实践中的应用。而关于主体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需匹配的机制问题上,缺少针对不同纬度主体要素相关性的研究[3-4]。因此,将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提取过程与双边决策中的主体要素匹配过程相结合,能够有效研究公共空间不同纬度主体要素间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解决空间供给与使用需求的对接困境,从而实现公共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空间活力。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选择与数据采集
调查范围选取呼和浩特市绥远城
垣复合街区(图1)。选取依据:街
区的功能及格局基本延续建城时的规
划,保留着绥远老城的井字布局,内
有佐领衙署、古城墙等历史遗迹,可
以成为空间活力的节点,但其保护利
用情况有待改善;街区复合程度较高,
与人的行为需求碰撞后激发出空间活
力的可能性较大;公共空间面积较大、
改为转述句怎么改使用率相对较高;街区内向型的特征
使其可达性与可识别性相对较低;公
共空间使用者数量多、街道风貌相对
完好;公共空间服务范围较小,服务
人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用主体的
性别、年龄、活动时长、使用频率等
直接影响空间使用。
研究在2018年4月至8月进行,
选取7点至23点这一时间段,对场地
中使用者的活动人群、活动状态及活动
方式进行观测,逐一记录各空间单元中
不同人群的活动特征。以2小时间隔为乡村桃花运
标准,在非阴雨天气,每天进行9次有
效观测,五个月共采集5次数据(包括
1次随机的周末观测数据)。依据人群
年龄构成,发放问卷150份,回收完
整有效问卷100份,采集场地空间要
素数据1300条,使用需求数据1200条。
1.2  层次分析与双边匹配方法
在空间问题分析中,层次分析法
(AHP)可以将复杂的空间特征与需
求特征分解为易于理解的若干指标层
次,并对定性指标进行模糊量化,形海参广告
成指标层次排序,从而找到主导要素,
并形成多方案优化决策。双边匹配方
法可以在行为活动的空间选择过程
次序的意思中,充分考虑空间特征与需求特征的
偏好,使人地互动达到稳定状态,其
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使供
需双方满意度达到最大化。在现实空
间活动组织中,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
空间活动参与者的偏好和场地特征,
使得一方和另一方相互匹配。
在空间设计决策中,能够利用层
次分析法对空间特征与需求特征(两
图1  呼和浩特市绥远城垣复合街区Fig.1  A compound block in Hohhot City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个目标层)分别建立完整的层次结构,但不同目标层之间的互动作用与指标关联特征无法呈现,而匹配过程可以实现目标层双边指标的对接。双边匹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社会或市场供需、婚配或雇佣关系等问题,一方针对另一方的预期具有明确的判断依据。但针对空间设计,行为活动对空间特征的预期易于判断,反之则不然。因此,在同一时空系统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不同目标层的指标排序作为空间特征与使用需求预期判断的依据,可以有效建立双边体系,实现空间状态与行为活动的匹配对接。
2    研究内容
城市街区公共空间的供给与利用方式是人们自发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前提。目前,相较于人们对大型商业街区、广场的关注度,以满足日常生活为主的公共空间因其内向性与低识别性而缺乏关注。在避免过度干预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将空间供给、利用与使用需求衔接起来,丰富空间内涵,提升街区活力,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研究提出公共空间的四个价值
维度,包含29个表现因素,以及使用需求的六个维度,包含31个影响因素。研究在分析要素层次结构过程中,分别建立空间与需求的各因素权重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与需求不同价值维度的双边匹配决策模型,得到双边要素的强弱匹配程度与最佳匹配结果,从而判断不同匹配方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表1  绥远城垣复合街区公共空间特征统计表
Tab.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pace
案的可操作性,为街区公共空间更新
设计提出引导性建议。
2.1  基础调查
2.1.1公共空间特征调查
公共空间特征从社会属性、时间
属性、空间属性和功能属性四个维度,
对29个表现因素进行调查观测(表1)。
2.1.2公共空间使用需求情况调查
公共空间使用需求从主体差异
性、空间配置、设施配置、活动类型、
归属感与私密性、时间分配六个方面,对31个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主体差异性:年龄、性别、职业是反映主体差异性的重要指标。中老年人是公共空间主要的使用者,空间设计应优先满足其使用需求。由于女性较男性对环境感知更加细腻,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较高;对公共空间依赖程度最高的是退休人员,因其活动时间丰富、活动需求强烈;依赖程度最低的是学生,因其以学
习为主、时间安排紧密、活动时间较少,且多喜爱大型、热闹的场所(图2)。
空间配置:吸引因素、开放性、集聚程度是反映空间配给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不同使用人群的调查,发现幼子父母和中年人被吸引的原因主要是看护孩童职责和健身康体需求;老年人被吸引的原因是交往和归属感的需求;大多数幼子父母和老年人由于对场地的使用频率高且对环境安全要求高,不愿空间对外开放;空间内
图2  绥远城垣复合街区主体差异性调查图
图3  绥远城垣复合街区设施配置调查
Fig.2  Pie chart of subject differences Fig.3  Bar chart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向性集聚特征明显,使用人群稳定。
设施配置:场地中的服务设施供应是空间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设施使用的满意度调查,发现满意度最低的是菜市场的停车位。多数居民因其噪音大、穿行交通混乱、环境卫生差、安全性低等原因,不愿场地中存在大面积的停车位,而中老年人习惯在菜市场、早市等地方购买果蔬和日用品,不适应目前的大型购物中心(图3)。
活动类型:活动动机、活动行为、活动方式、活动状态是反映空间使用状况的重要因素。调研发现,线性空间可容纳儿童追逐打闹、骑车等动态活动。面状空间可承载青少年的集体活动,满足缓解心情、实现社会交往的需求。中老年人活动的规律性强,最常参与的活动是休息聊天、散步和集体运动(图4)。
归属感与私密性:归属感以及喜欢观看、是否希望被看到等心理需求是反映空间使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归属感是归于或属于某种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在生活中不易感知,
却客观地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表现。人在场地中的归属感由人的先天需求和场地的客观条件所决定,表现为群体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空间中参与群体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归属感较弱。大部分人不希望被看或者无所谓,而老年人希望得到关注,因大部分人到此的目的是放松心情,随便看看所占的比例最高(图5)。
时间分配:活动频率、停留时间、活动时间是行为注记的重要指标。人
年龄构成情况性别构成情况性别构成情况
老年人54%
女性57%
退休41%
学生8%
上班族31%
经商20%
男性43%
中年人27%
幼子父母
11%
到场地活动的时间主要受自身生活习惯的影响,中老年人的停留时间最长,一天有两三个小时到此活动,因其无工作、学习压力,参与的一般是消耗体力较少的群体活动。其次为儿童,其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两点到五点之间,因其自身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需家长看护。青少年的停留时间最短,几乎都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图6)。
2.2  模型构建与分析2.2.1假设
研究将公共空间特征与使用需求作为决策问题,同时将其分解成准则、指标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
与定量分析。为提高研究的合理性,各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是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咨询相关学者意见、统计专家问卷调查后得出。判断矩阵采用1—9标度法,分别对准则层与准则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再对各层相对于上一层的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
要达到公共空间特征与行为需求间的高效匹配,产生新的行为可能,还要进行匹配与行为可能性预测。首先,从公共空间特征与使用需求主体偏好出发,建立双方的完全序值变量,将层次分析所得的权重排序作为双方主体预期值的判断依据;其次,将主体的期望值视为参照标准,构建各自相对参照标准的益损矩阵,针对双方
图4  绥远城垣复合街区公共空间活动类型调查图
图5  绥远城垣复合街区公共空间归属感与私密性调查
Fig.4  Activity types Fig.5  Sen of belonging and privacy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主体对待收益和损失的不同风险态度,分别计算一方主体针对另一方主体的感知价值矩阵;最后,构建双边匹配的双目标模型,使用线性加权将双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求解该单目标优化模型获得匹配结果,进而实现公共空间特征与使用需求的高效对接,为公共空间活力再塑提供依据。2.2.2 AHP 模型构建
针对公共空间特征与使用需求评价,结合调研总结与专家评定,对各准则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在此基础上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权重排序(表2、表3)。

本文发布于:2023-07-18 08:2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1027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间   活动   需求   匹配   使用   特征   主体   研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