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SMT制造能力改善案例总结
我公司实行事业部制,本事业部是电子PCBA和光电产品制造事业部。SMT是事业部电子PCBA的源头,该区域制造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电子PCBA产品的日益扩展,这项任务变得越来越迫切。在公司和事业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事业部组建了跨部门改善团队,并在外部专家的指导下,逐步展开了一系列改善行动。
组建跨部门改善团队
品管部:QC工程师1人、QC技术员1人。
工程部:PE工程师2人、程序技术员1人。
生产部:生产主管1人、生产领班1人。
深度诊断SMT制程
假如我是老师
一般的QC改善活动往往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充分发掘改善课题。就SMT制程而言,它已经是一个被广泛应用、比较成熟和规范的技术应用门类,我们没有急于运用头脑风暴,而是在外部专家的指导下,展开了“拨洋葱式”的层层剖析和深度诊断。
首先,把存在的改善空间分为六大类: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环境管理、设备管理、5S管理、物料管理。再进一步,生产管理分为:生产计划、生产实绩、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书;品质管理分为:品质体制、品质信息、检查标准、品质改善、检查人员;环境管理分为:防静电管理、温湿度控制、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分为:设备保养、设备维护、操作规范、程序管理、技术人员、备件管理;5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物料管理分为:存储管理、作业方式、数量。
IQC改善团队成员根据以上各细分项目,对SMT制程从六大方面做了评估,并把诊断结果绘制成雷达图(见图1、图2),这样就能很直观地反映出改善之初SMT制造能力的实绩。
萝卜玉米排骨汤
(图 1) (图 2)
这样,团队成员根据诊断结果,很快确立了需要改善的大项目和子项目。最优先面对的是设备管理和品质管理,再就是完善5S和环境管理,生产管理和物料管理也需要不断优化。
设备管理改善篇
设备是SMT制造能力的基础,对于设备的管理的首要事项是重新评估原有设备配置,并做出合理的调配和重新布局。事业部的产品门类多、订单数量差异大、试产也常常穿插进来、工艺也有多样性(单面贴装、双面贴装、胶版混装等),造成每日换线次数较多,有时整条线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原有的SMT线是一条NP-04LP+CM202+i-Pul+Heller 1707E(见图3)和一条SP18P-L+BM123+BM221+Folungwin FL-VP860(见图4)。为了既能适应单品种大批量和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能同时被安排生产,同时又能尽量使设备的理论产能得到充分利用,我们通过重新配置的方法建立了一条SP18P-L+CM202+BM123+BM221+Folungwin FL-VP860(见图5)新线体作为主力生产线,另外一条NP-04LP+i-Pul+Heller 1707E的小线体专门用于做简单产品和试产订单。在每年的生产旺季,还会遇到连续数月单一品种的大订单,这时,我们会通过采购部门将这类产品转移到外部代工厂家加工。
(图 3) (图 4)
(图 5)
在调整线体配置的同时,事业部还先后引进了2台AOI设备,1台Saki BF18D安排在NP-04LP+i-Pul+Heller 1707E的线后,另1台Omron VT-RNS安排在SP18P-L+CM202+BM123+BM221+Folungwin FL-VP860的线后。同时,还完善了PanaPRo离线编程系统,这样就进一步提升了SMT生产线的制造能力。
(图 6)
设备保养和维护是保证SMT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SMT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的基本职责。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中,改善团队成员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了设备保养的制度和职责,详见附表(见图7)。
(图 7)
花色素同时也建立了设备保养记录,要求记录设备保养的内容,确认与保养规范一致,在实际操作中还积累了一些经验。例如:设
备注油后需要让设备运行一下,再检查是否有油脂溢出(见图8)或飞溅(见图9),发现后及时擦拭掉,以免影响设备对元器件的识别和造成其他品质影响。
(图 8) (图9)
设备最终是由普通操作人员操作的,这样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就显得格外重要。SMT工程师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尽可能图文并茂,既详尽也易掌握。例如:原先的作业指导书(如图9)只是简单描述了参数设置,操作内容不足、步骤不明确。经改进后,现在的作业指导书(如图10、图11)能做到: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指导书直接作业,全面反映作业人员的工作内容,还包含了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改善对策。
(图 9) (图10)
(图 11)
七年级下册单词表图片回流焊是SMT制程中的关键工艺,炉温的设定和炉温曲线(如图12)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PCBA的品质,所以对于炉温的监测被纳入到设备控制中来。
(图12)
由于产品的门类众多,所以不同的PCBA间对于测温板的制作也有特别的要求,尤其是测温点的选择(如图13)是能否反映真实炉温曲线的关键。
(图13)
品质管理改善篇
失败的人喜欢找理由、成功者总是找方法,在SMT制程品质管理中,全体改善团队成员通过品管7大工具的娴熟运用来不断攻克一个个改善课题。
在这里,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品管常用的7大工具(检查表、直方图、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控制图)的几个常用手法。
例如:直方图和层别法(如图14)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不同线体或不同班次间的品质数据,从不同条件的差异中找到问题的节点。而柏拉图(如图15则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哪些问题是我们首要解决的,或者哪些因素是占主要比率的因素。检查表也在管理得到比较好的应用,图18就是用于Feeder型号核对的检查表,从而保证了对于不同物料正确地使用Feeder。
晚饭的英语
(图14) (图 15)
柏拉图有时用饼图(如图16、图17)替代效果也很不错,各项因素之间的比率关系也能很快被分析得一目了然。
(图16) (图 17)
(图 18)
当然,问题最终的解决和改善离不开更深一步的具体技术分析,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有可能实施有效的改善对策。这里列举几个改善团队成员们实际分析和解决过的案例:
科学探索者案例1:如图19所示,该器件总发生偏移,SMT工程师观察了印刷后的锡膏(如图20)没有明显的异常,但发现贴装的器件高度有0.3mm的差异,且器件偏移方向均向着翘起的一边。经分析,确定为器件来料中有一定比例单边翘起的不良品(如图21),需要由QC工程师联系供应商实施改善。该器件来料不良改善后,过度偏移的现象即不再发生了。
毛脚蟹(图 19) (图20)
(图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