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

更新时间:2023-07-15 22:04:55 阅读: 评论:0

ARJ21飞机托锥法空速校准试飞
作者:王岩乐 王勇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1
        蒙城在线 要:托锥作为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系统,在现代飞机的空速校准试飞中有广泛地应用,其也应用在ARJ21机型的空速校准试飞试验。该文介绍了ARJ21机型的空速校准试飞试验,归纳了托锥的实际使用情况,对传感器校准、托锥选型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认为托锥法可作为空速校准合格审定试飞中表明符合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托锥法 ARJ21机型 合格审定试飞
口水是怎么形成的
乡镇干部        中图分类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01
        根据CCAR25部要求,民用大型客机空速校准试飞试验需要表明对如下适航条款的符合性:CCAR25.1323b),(c),(d),(e);CCAR25.1325e);CCAR25.1309a)。
        2012年,新支线飞机ARJ21-700开始进行空速校准合格审定试飞,过程中采用托锥法试
飞获取参考静压,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该文对试飞试验过程中所收获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托锥法可作为空速校准合格审定试飞中表明符合性的有效方法。
        1 ARJ21飞机托锥应用
动漫女生头像高冷霸气
        营养中餐托锥作为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系统,在现代飞机的空速校准试飞中有广泛地应用,其原理是在飞机的尾部加装一个拖曳的锥体,锥体上安装有一个静压孔,并通过管路连接至飞机内部,然后由压力传感器测量管内静压。若锥体离飞机足够远,其周围的流场可认为是不受飞机影响,故可将此静压看作远方来流静压,即参考静压。因此,假设飞机动压测量没有损失,采用拖曳锥体试飞,可计算飞机的参考空速,与大气数据系统测量的空速相比,即可获得空速系统的测量误差。
        此方法的优点是可在绝大部分的空速范围内应用,且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偏低,所得数据稳定,也获得了国内外适航当局的认可。
        ARJ21-700飞机采用托锥法进行空速校准试飞,并分别对3架试验机进行了改装:2架机使用可收放托锥,1架机使用简易托锥。试飞过程中,托锥所获取数据能够满足空速校准系统的需要。
        2 托锥使用经验
        2.1 托锥传感器校准
        参考静压作为空速校准试飞的主要数据,其精度要求极高,通常需要传感器精度达到0.01%气压。为了保证所使用系统的精度在试验时能满足数据采集要求,有必要在试飞前对托锥系统传感器进行校准。美国适航当局FAA对于测试仪器、被测仪器的校准报告有严格的要求(参见Section 21.39 Flight Test Instrument Calibration and Correction Report),这从侧面印证了传感器校准的重要性。
        托锥传感器校准的主要目的是校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由于托锥的压力传感器精度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其精度有可能出现降低或者零位漂移的现象,因此试验前、或定期(短周期)对托锥传感器进行校准也有助于提高数据的有效性。
        2.2 托锥气压延迟考虑
养殖龙虾        在平飞时,托锥管路中的气体压力相对稳定,且静压不会产生变化,此时在传感器上所测得的静压值即为尾锥静压孔上的值。当飞机在做爬升或下降运动时(高速空校),由
于气体的粘滞阻力效应,导致管路内气压的延迟,形成一个随着管路而逐渐变化的压力梯度,给测量参考静压带来了一定误差。因此,对托锥系统进行延迟分析,确定其影响在测量系统精度容许范围内,是保证托锥测量数据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2.3 托锥数据处理
        由于飞机试飞时带有一定俯仰角,若要采用托锥值计算参考静压,必须考虑拖锥系统的传感器与ADC的传感器的高度差。假定拖锥系统的传感器与主ADC的传感器之间沿飞机X向和Z向的距离分别为l1l2,记飞机的俯仰角为θ,则飞机稳定平飞时,拖锥系统的传感器与ADC传感器之间几何高度差应为(由于l2远小于l1,故近似计算可用)。
电梯前室

本文发布于:2023-07-15 22:0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98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校准   空速   试飞   静压   飞机   进行   传感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