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历史 国外

更新时间:2023-07-14 23:13:21 阅读: 评论:0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国外RP技术的发展历史参观雷锋纪念馆
从历史上看,很早以前就有“材料叠加”的制造设想,例如,1892年,J.E.Blanther在他的美国专利(#473 901)中,曾建议用分层制造法构成地形图。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地形图的轮廓线压印在一系列的蜡片上,然后按轮廓线切割蜡片,并将其粘结在一起,熨平表面,从而得到三维地形图。1902年,Carlo Bae 在他的美国专利(#774 549)中,提出了用光敏聚合物制造塑料件的原理,这是现代第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立体平板印刷术”(StereoLithogrphy)的初步设想。1940年,Perera提出了在硬纸板上切割轮廓线,然后将这些纸板粘结成三维地形图的方法。50年代之后,出现了几百个有关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其中Paul L Dimatteo在他1976年的美国专利(#  3932923)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先用轮廓跟踪器将三维物体转化成许多二维廓薄片(图1-3),然后用激光切割这些薄片成型,再用螺钉、销钉等将一系列薄片连接成三维物体,这些设想与现代另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物体分层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的原理极为相似。
药片英文述早期的专利虽然提出了一些快速成型的基本原理,但还很不完善,更没有实现快速成型机械及其使用原材料的商品化。80年代末之后,快速成型技术有了根本性的发展,出现的专利更多,仅在1986-1998年期间注册的美国专利就有24个。这首先是Charles W Hull在他1986年的美国专利(#4 575 330)中,
提出了一个用激光束照射液态光敏树脂,从而分层制作三维物体的现代快速成型机的方案。随后,美国的3D System公司据此专利,于1988年生产出了第一台现代快速成型机-SLA-250(液态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成型机),开创了快速成型技术发展的新纪元。在此后的10年中,涌现了10多种不同形式的快速成型技术和相应的快速成型机,如薄形材料选择性切割(LOM)、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DM)和粉末材料选择性烧结(SLS)等,并且在工业、医疗及其它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1998年止,全世界已拥有快速成型机4259台,快速成型机制造公司约27个,用快速成型机进行对外服务的机构331个。西班牙火腿
身体的英语怎么说SLA快速成型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众多快速成型方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断的趋向成熟和发展,图1-4形象地表示了其发展历程,美国3D System公司高级研究人员Bryal Bedal和Hopnquyer  预言,基于光敏树脂的激光固化成型可以达到亚微米级的分辨率。由于该项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和多项技术的高度集成,所以其整体性能的发展依赖于各种单元技术的发展,反之,单项技术的发展
又不断地促进其整体技术的进步。SLA技术可分为硬件、软件、材料以及成型工艺四大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软硬件的发展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而材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成型的工艺。
年限      制作方式            树脂            设备均为SLA-250(3D公司)
寸头发型图片男1989            Tri-Hatch                    SL5081-1 
水果图片素材1990            WEAVE                        SL5081-1
1991            STAR-WEAVE      SL5081-1微微颔首
1992            STAR-WEAVE      SL5081-1
1993            ACES/QuickCast    SL5170(Epoxy)
1994            ACES/QuickCast    SL5180(Epoxy)
试用期自评1994            ACES                            SL5170(Epoxy)

本文发布于:2023-07-14 23:1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968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every的用法
标签:成型   技术   发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