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理论概述
摘要:“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个术语是国外外语教学研究者于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研究者鉴于“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即拿学习者的母语跟外语或第二语言作对比,以弄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指导教学)的局限性而对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的语言现象作出新的概括。
关键词:中介语;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
本世纪60年代,受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观点的影响,人们对第一语言习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言语有其独特性,它不同于成年人所使用的语言,而且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60年代末期,应用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利用第一语言获得的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行为,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中介语进行研究。
(一)“中介语”概念的涵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中介语的定义的讨论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山疑
1.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所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也不同于他所学的目的语。(鲁健骥,1984、1993)这种观点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对中介语所作的发生定义。具体地说,这种观点强调,首先,中介语也是语言,具有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其次,它是由系统的,即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规则系统;第三,它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理而产生的。应该说,这个定义揭示了中介语的最基本的特征。它承认中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承认中介语的系统性。另外,这种观点显然是把中介语当做可以观察到的、独立的语言系统来看待的。这一点与Selinker和Sharwood Smith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这种观点在阐述中介语产生的来源问题上似乎不够充分。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理,实际上只是中介语产生的源头之一。中介语产生的根源显然不限于此。
2.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个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系统,也不同于学习者的目的语系统。这个系统是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吕必松,荡气回肠1993)打电话英语怎么说这个定义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这种观点是以目的语为参照的。因为,它强调中介语是一种学习者特有的目的语系统,而且这个系统逐渐向正确的目的语形式靠拢。这与Corder和Nem
r的“过渡”小芋头蒸多久能熟观点是一致的。第二,这种观点将中介语系统扩展到文化和交际的层面。这说明汉语中介语研究不仅注重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音、词汇、语法各层面的研究,而且注意到学习者在汉语言文化以及交际层面中介现象的研究。(吕文华、鲁健骥,1993;王建勤,1995)
3.“混合说”和“无联系说”。有学者认为,“中介”的含义就是“中间”,中介语就是“两种语言的混合体”(盛炎,1990)。也有学者认为,中介语与学习者的母语及目的语“无任何联系”,而且“四级报名不受任何现有语言的影响”(温晓红,关键的意思1992)。“混合说”过于强调中介语的字面上的意义,忽视了中介语的本质特征。如果说中介语是两种语言的混合体,还有什么系统性和规律性可言。吃蓝莓有什么好处“无联系说”把中介语与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绝对化了。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规则是中介语产生的重要来源,二者对中介语的影响和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从上面所列的观点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中介语的探讨基本为超出国外学者探讨的范围。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中介语的定义,但是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中介语理解得过于宽泛,把所有的中介现象都看作中介语;二是把中介语理解得过于狭窄,把中介语理论等同于偏误分析。
(二)中国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的探讨
中国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的探讨,是在1992年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之后提出来的。座谈会之后,中介语的研究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吕必松(1993)根据一般理论研究的方法提出了汉语中介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他认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也应该遵循观察、实验的方法,将观察、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描写。孙德坤(1993)则从宏观上搭起了一个比较研究的框架,即通过比较不同母语、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教学方式下习得某一特定目的语的中介语系统,以及这种中介语和儿童把该目的语作为第一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的差异来描写中介语系统。王建勤(2000)从微观人手,通过对汉语学习者量词误用用例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额比较,提出了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他认为,中介语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语言学方法。中介语必须选择一种能够系统描写和阐述学习者的习得规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中介语研究的理论定位。特别是中介语的研究往往与特定的理论假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中介语研究无论是语料搜集的方法,还是语料分析的方法,都应该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动机以及理论导向。中介语研究的方法首先应该考虑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应该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
(三)中介语理论对于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语言系统的本质,从而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和外语学习过程的规律,为外语课堂教的选择、组织和安排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中介语研究的目标:“提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需要优化的因素和优化办法”(吕必松)。
1.树立正确的态度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师应对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是语言学习的必经阶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连续体,会逐渐向目的语靠近。错误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它是发展过程中的错误。所以教师对错误不必如临大敌,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2.利用各种手段,防止中介语出现僵化现象
第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错误”和“偏误”能够正确地区分,并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错误,根据出错的原因和类型,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纠
正。教师应该把学生的错误看作语言中的正常现象。从外语学习者的角度去看发展中的语言,这些错误是一种学习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及其弱项,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错误分析原因,加深印象,逐步提高语言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选择纠错时机,采取妥当的方式。学生由于粗心、口误或者笔误造成的错误,教师不必过分注意。学生往往会自己发现并加以纠正。而对于学生因未掌握所学外语的规则而出现的中介语,且不能自我发现和纠正时,教师应该做适当的解释和指导。
第二,大量接触目的语,接受目的语的表达方式。鼓励二语学习者与说目的语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学习目的语准确的表达方法。鼓励学习者多读一些原版的小说、杂志、报纸等书籍,欣赏英语原版电影,尽可能多地接触目的语,直接接受目的语的表达方法,最终纠正他们的中介语。
第三,传授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使用的语言必然有差异,只有通过比较文化背景差异,二语学习者才能真正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差异,才能防止并纠正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中介语。因此教师应具有比较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二语学习者纠正他们的中介语。
第四,正确运用交际策略。交际策略能帮助二语学习者表达他们所想表达的内容,是扩充语言的手段。但二语学习者如果经常运用交际策略,说明其在表达上有特殊的困难。过多地利用交际策略在某些场合不仅会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影响新的外语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鼓励和培养二语学习者运用交际策略的时候,要帮助他们正确、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3.注重教材的编写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材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载体,而教师是汉语的传授者,好的教材和能力强的教师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他们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误区,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鸽子蛋煮多长时间“化石化”不利的方面。既然语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固定的次序,那么教材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也应当考虑这种固定的次序。
(四)结语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是一个不断向目的语接近的语言系统。学生在中介语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地
完善自己的语言行为。“中介语言就可以作为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吕必松)中介语的研究对于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中介语理论的研究,并思考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