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词法差异及其原因

更新时间:2023-07-14 15:13:05 阅读: 评论:0

论英汉词法差异及其原因
作者:吕娟 王… 文章来源:大学英语 点击数: 乘机的近义词更新时间:2007-9-30 9:30:39
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能部分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本文就英汉词法之间存在的几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其思维差异,阐述了研究英汉词汇差异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词法差异 思维差异 对比分析
    1.引言关于学习的春联
    众所周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中,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表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词汇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奠定语言的基础。因此一个人的词汇知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语言能力。但不少二外学习者却发现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并不意味着语言运用能力强。相反地还会出现用词不当、死搬硬套,学用脱节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学习者对词汇没有深入了解,对两者的差异缺乏比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文化特色;思维方式又影
响语言,引导并支配语言的发展。东西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时空观等方面的差异,使东西思维方式从总体上呈现不同的特征。这种思维的差异性影响了英汉语言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基本要素——词汇的构成和使用。
  所以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尤其要利用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排除母语思维的影响。词汇学习也不例外。
 
  2.英汉词法差异对比及其原因
 
  (1)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生育保险条例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那是因为在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自然客体和人类主体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英美人很重视客体意识,客体意识体现在他们的表达方式中。
  而汉语则重视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
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例如:What happened to you?
  你怎么了?
  A great elevation overcame them.
  他们欣喜若狂。
  英语用“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来表达,而汉语是“什么人怎么了”。
  英语以抽象名词和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却用人的行为做谓语,带有一些拟人(personification)的修辞色彩,反映了英语民族的幽默感。而汉语往往用人和比较确定的事物做主语。
公厕管理制度  例如: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都没有。
  Beijing has witnes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很多伟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北京。
  2)综合和分析(synthetic vs. analytic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别的,
比如说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形态变化、词序、虚词是表达语法的三种方法,出于主题的需要,我们只讨论英汉在形态变化的区别。
  首先我们看看构词形态,英语词汇有大量的前缀和后缀,比如说human这个单词,就有数种词缀,包括inhuman humanism humanity humanly humanitarian等。汉语利用词缀构词仍处在发展中,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远不及英语
  接着是构形形态,汉语的代词没有形态变化,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主格、宾格或所有格;同一个名词可以表示单数或复数;同一个动词可以表示过去、现在或将来。以“给”为例,英语对应的词有gives gave be giving will give。而汉语没有这类变化,一般通过借助词语,安排词序,隐含意义从整体来把握。
  因此,英汉在构词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英语是具有形态变化的半屈折词,具有典型的综合语特征(也有分析语的特征);汉语是缺形态变化的孤立语,是分析语的代表。
  英汉构词在这一方面的差异同样体现了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即中国人习惯于综合概括,整体把握,不求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而西方人则往往重个体成分的独立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形式分析和规则的制约。
  还补充说明一点,汉语复合词构词法也有两点与英语不同:一是有不少词语以阴阳为序构
成,如天地、男女、长幼等这些词体现了形式平衡,反映出汉民族的整体思维。而英民族的语言思维特性是二项式逻辑,强调非此即彼常常忽略中间价值。体现汉语思维特性的第二点是同义相构的现象比较多,如美好、道路、胡思乱想、循规蹈矩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民族求和谐、求对称平衡的思维模式。而英语中除了少数成语如“wear and tear(磨损)和一些拟声词如“ding-dong”外很少有同义相构现象,这也体现了英民族重分析的特征。
  (3)抽象和具体(te
  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英语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大大地增加了抽象名词的数量。这些手段主要是用虚化词缀构词。前缀和后缀都可以使词义虚化,其中后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比如,前缀:inter-互相:interplaymicro-microcosmtrans-跨过transport,等等。后缀有表示状态、性质的-ness有法必依-ity等,表示主义、特征的-ism等,表示身份、状态的-hood-ship等。
  而汉语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重直接描述和具体描述。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因此汉语也没有词缀这样的虚化手段。但是汉语中有丰富的形象词汇(如比喻、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汉语常常借助这类生动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意思。如:
  lack of perverance三天晒鱼,两天晒网
  with great eagerness如饥似渴
  disintegration土崩瓦解
  英语“虚”、“泛”、“暗”、“曲”、“隐”,通常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而汉语“实”、“明”、“直”、“显”、“形”,措辞具体,涵义明确,叙事直接。英汉表达法在这方面的区别主要是由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重抽象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重具体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的偏好使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往往通过对事物感性认识分析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汉民族更习惯于使用具体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注重直接经验,以感觉、知觉、表象为依据。
 
  3.总结
 
  各民族在自己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构词方式,同样的事物、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能完美地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各种语言之所以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是因为受制于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只能放在适合自身规律的方式中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
在二外习的得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英汉词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准确判断其词义和内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词汇。比较分析法,对外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曾建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外语和外语研究,2002,(5.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收到外语和外语研究,2002,(2.
  [4]汪德华.英语思维方式对其语言、文字的影响.外语和外语教学,2003中国交行,(3.
  [5]彭家玉,扬贤玉磷脂酶.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折射.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本文发布于:2023-07-14 15:1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963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思维   语言   差异   表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