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更新时间:2023-07-14 14:38:25 阅读: 评论:0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十月一号是什么星座关键词:花甲汤的做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对比分析 综述
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
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
乾卦爻辞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 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
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角阀作用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
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的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和刺激-反应理论。其目标属于心理
学,而其方法则来自于语言学。对比分析首先借助语言学对语言层次的划分;其次它使用语言学对语言描述的分类。第三,它与语言学一样使用从语言模式发展出来的相同的描述方法。目前语言学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开展语言间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所以对比分析大都是具体微观的对比,并且因此受到批评。批评者说,语言并不是一些不相关的碎片的拼凑,语言的学习也不单纯是点滴的积累。但是,第一,不首先将系统分解成可以分析的基本成分,就不可能了解系统有多么复杂,系统间整体的差异对比就是不可能的;第二,大多数对比分析的目的最终是用于二语习得,而实际的二语习得需要点滴的积累,至少在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如何整体地习得语言的情况下,对比分析应当为二语习得者提供这些点滴的差异的知识。对比分析设计到两个步骤:描述和比较。对比分析也可以运用在宏观语言学当中。宏观语言学的特点是:1. 重视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而不是乔姆斯基意义上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2. 对语言实践作超越语言环境的描述。3. 寻找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由于这些特点,宏观语言学发展出了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话语分析(discour analysis) 和篇章分析(text analysis)。对比分析的主要应用是二语习得的理论与实践,所以它在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当然也可以应用到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当中[8]寄卖
二、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英汉语比较与比较语言学
比较,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实的基本方法之一。任何事物,通过比较便会使之形态更具体、特质更鲜明, 因而更便于人们去研究、去认识、去掌握。这是因为比较不仅可以揭示事物的特殊本质, 而且可以借以认识诸种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为了认识语言的共同本质,人们逐渐创立了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Philosophy 或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比较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德国。1808年,Fricdrich Von Schlegel 在《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一文中就已经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19世纪的西方比较语言学,主要是通过对相互有联系的多种语言的词汇和吾法的历时现象的比较来寻找语言的系属性,因此它的侧重点是研究语言的共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一1846)一书中曾对当时的比较语言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普遍意义。
就英汉语比较研究和比较语言学的关系而言, 萧立明(1994)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英汉语比
较研究可以视为比较语言学的分支,然而实际上,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班级工作计划[9] 这样说,理由有二:第一, 英语和汉语不属同一个语序, 过去相互联系甚微;第二,比较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英汉语比较研究不太相适应。因此, 有必要另起炉灶, 独辟蹊径。这里之所以说“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与英汉语比较研究不太相适应”,是因为英汉语比较研究除了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同一性之外, 还要探讨两者的异质性。而这一点又是受了对比语言学的影响。
2. 英汉语比较与对比语言学
自世纪年代开始, 西方语言学家开始探讨不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对比, 即采用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对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对比并因此逐渐形成了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人们一般认为第一个提出“ 对比语言学”这个名称或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美国Benjamin Lee Whorf(1947);第一本用对比分析法写成的著作是美国Robert Lado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随着该书在1957年的出版,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Applied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 即也就随之奠定了基础。
对比语言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展很快。那么什么是对比语言学呢? 它与比较语
言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它与英汉语比较研究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许余龙曾给对比语言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
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 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9]从这一定义中, 我们可以看出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的区别是明显的。王宗炎对此作了更为清晰的阐述:“对比分析或对比语言学不同于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 这是不难理解的。”[10]
可见, 英汉语比较研究与西方比较语言学及对比语言学都有一定的关系, 但它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值得注意的是, 汉语和英语虽然没有语系上的亲属关系, 接触时间也并不很长, 但当人们通过现代汉语翻译语言了解到英语对现代汉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 当人们通过中国古典诗歌的
英语翻译语言了解到古代汉语对现代英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当人们通过佛经翻译语言了解到印欧语对中古汉语有一定影响的时候, 汉语和英语及印欧语的类型关系问题正在被赋予一种新认识。这提醒我们在谈论汉语本身的时候,要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两个很可能蕴涵着一定程度的新的意义的概念;西方语言学者如洪堡特在世纪初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研究而认定的汉语的孤立语特征,很可能越来越不适合于现代汉语(如现代汉语的词法形态、句法严密性、表意精确性等方面都明显地有别于古代汉语的孤立语特征);而英语的发展—从历史到现在—却又是越来超多地具有汉语的孤立语特征。因此我们便不难看出,英汉语之间的关系正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 同大于异”的特征。
虎的四字成语

本文发布于:2023-07-14 14:3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96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研究   对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