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纽约_全球左翼论坛_综述

更新时间:2023-07-14 09:48:31 阅读: 评论:0

·动态与信息·
2006 年纽约‚全球左翼论坛‛综述
程恩富丁晓钦
2006 年3 月10 - 12 日‚,  全球左翼论坛‛( G l o b al L e f t  Fo r um) 在纽约库柏联盟( C ooper U n i o n) 召开。此次论坛由左翼论坛、纽约市立大学( Cit y U n iversit y of New  Y o r k) 社会学系和研究生院共同主办,并得到了许多社会组织和媒体的支持。论坛的主题是‚危险时代: 全球的抵抗和帝国的衰落‛,讨论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教育、军事、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恩富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丁晓钦博士赴纽约参加了此次会议。下面,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从“社会主义学者大会”到“全球左翼论坛”
从20 世纪80 年代到2003 年,每年春天‚社会主义学者大会‛都会在纽约召开。‚社会主义学者大会‛原由美国一个社会民主主义组织———‚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 The De m ocratic  Socialist s of A merica) 主办。其主要组织者是反共产主义的,但任何左翼团体都可参加会议。由于内部左、右翼力量的对立,2004 年大会的组织机构分裂为两支,其中一支仍然沿用了‚社会主义学者大会‛这一名称, 但2004 年未能正常召开
年会;另一支即为‚全球左翼论坛‛,其组织形式与原来基本相同,但从受邀代表在大会的发言来看,其倾向稍稍偏‚左‛了。‚全球左翼论坛‛组委会的主要成员仍来自原‚社会主义学者大会‛。今年的大会邀请了美国共产党的执行副主席贾维斯·泰纳(J arvis Tyner) 发言,他此次是代表‚黑人激进同盟‛(Black Radical C aucus) 发言,但其本身也是一位著名的共产党领袖。20 世纪90 年代以前, 每次年会一般有2000 -  3000 名代表参加, 但90 年代以后, 参会人数开始减少, 今年有1100 多人参加。
2006 年纽约‚全球左翼论坛‛的召开有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在美国,布什政府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事务中连连受挫,左翼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复兴。国际上,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左翼和中左翼政党在大选中获胜,对新自由主义的计划来说也是致命的一击。在欧洲,从对欧洲宪法的反对以及像‚欧洲左翼政党‛这样的新左翼组织的出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自由主义受到了强烈的抵制。‚世界社会论坛‛( W o r ld Social  Fo r um) 以及由其引起的各种地区性运动也在不断发展。在美国,非裔美籍、女权主义者、公民自由主义的运动受到布什政府的严重威胁,但他们正采取对策全力应对。劳工运动的分裂也给左翼提供了新的机会来恢复劳工组织的力量。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
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 U n iversit y of  Massachut t s , A mherst )经济学系教授大卫·科茨(David  K otz) 认为,新自由主义自认为为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提供了‚最好的也是惟一有效的‛·118  ·
2006 年纽约‚全球左翼论坛‛综述
指导方案,但由于它与历史实践的严重不符而成为悖论,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方面。当中国经济在1978 年开始转型时,西方专家向其推荐了新自由主义政策。中国的领导者并未采纳新自由主义的建议,而是发展了其自身的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模式。中国的转型战略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 逐渐取消对物价的控制; (2) 把国有企业私有化推延搁置了很长的时期; (3) 在一段时期内仍然保留了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国家指导; ( 4) 国家开支的扩张,尤其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 (5) 总体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6) 把银行系统控制在国家手中; (7) 国家控制跨境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国不是直接从旧的国有企业中,而是通过鼓励发展非国有的市场导向的新企业来催生出市场经济。中国国家指导下的转型战略绩效可以从G D P 的增长中体现出来。与遵循了新自由主义战略的任何一个国家不同,中国在开始推行转型之后并没有经历一个初始的经济衰退。自从1978 年以来, 中国的G D P没有一年出现过衰退, 最差的一年是1990 年增长3 . 8 % 。从1978 年到2003 年期间, G D P的年均增长率为9 . 3 % ,这是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中最快的增长速度。2003 年的G D P比1978 年多了9 倍。
科举考试等级
大卫·科茨进一步指出,尽管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具有广泛的影响,但历史实践和理性分析同时表明:新自由主义经济转型的战略是低效的,没有实现其所宣扬的目标。国家指导战略是推行经济转型或经济发展的惟一有效战略。只有在一个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框
架下,才能够长期保持国家指导战略。1978 年,中国的领导层开始利用市场的力量来更快速地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并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然而,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后,一个新的富人精英阶层也随之发展起来。这个新的精英阶层具有放弃国家指导战略的利益驱动。这也许是成功转向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市场经济在产出分配上是非常不均匀的。这些市场经济中的成功者变得富有起来,富有者又逐渐拥有更大的权力。如果中国想要避免走向阻碍其经济持续发展和威胁其社会稳定的新自由主义未来,中国在决定其未来的经济体制演化模式时就要考虑到这些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恩富教授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要构建初级社会主义的‚四主型经济制度‛:第一,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即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包含资产在质上和量上的优势) ,发展中外私有制经济。它应当表现在资本结构、就业结构、G D P 结构、税收结构、外贸结构等多方面。第二,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要素所有者可凭产权参与分配,经济公帄与经济效率呈现交互同向和并重关系。目前中国强调‚注重社会公帄和正义‛,是极有针对性的,应采取产权和分配上的双重措施,才能真正做到‚提低、扩中和控高‛ 的分配和谐。第三,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即多结构地发展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廉洁、廉价、民主和高效的基础上发挥国家调节的主导型作用。现在中国讲究改革的科学性和协调性,就是既要用市场调节的优良功能去抑制‚国家调节失灵‛,又要用国家调节的优良功能来纠正‚市场调节失灵‛,实现一种‚基础- 主导‛功能性双重调节机制,这样,容易达到社会经济和
韭菜多少钱一斤
谐。第四,自立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即处理好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同自力更生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效利用本国资本的关系,实行内需为主并与外需相结合的国内外经济交往关系,促进追求引进数量的粗放型开放模式向追求引进效益的质量型开放模式转变。应在结合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控股、控技(尤其是核心技术) 和控牌(尤其是名牌) 的‚三控型‛民族企业集团和民族跨国公司,突出培育和发挥知识产权优势,早日真正打造出中国的世界工厂而非世界加工厂,从而尽快完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和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型。在以往的对外开放中,土地、资源、生态、税收等一些问题上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无序性和不协调,值得进一步改善。
加拿大约克大学( Y o r k U n iversit y) 的李民骐( M inqi Li) 认为, 在过去的25 年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1978 - 2004 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 . 4 %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取得如此长期快速的发展。然而,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和环境代价。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帄衡,环境恶化,农村问题重重,城市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加,政府腐败
·119  ·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 年第6 期
严重,公共服务尤其是基础教育和医疗缺乏,社会治安不好。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而中国在世界经济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国的环境危机也是世界的环境危机。但中国以及世界的环境危机不可能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有效解决,要建立一个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体制,使生产和消费从以追逐利润和资本积累为目的转移到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上来。
李民骐强调,中国经济如果继续以目前的方式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面临能源危机,粮食产量的急遽下降,可饮用水的枯竭,公共健康危机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到时,不仅中国的经济、而且中国的社会结构也会崩溃,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维持并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中国必须首先控制其能源、水、土地的消费量并逐步减少到一个合理的水帄。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 n iversit y of  C alifo r n ia , Lo s A ngeles) 的理查德·史密斯( Richard Smit h) 同样谈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中国目前面临着众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腐败、失业、罢工、社会服务缺失、生产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侵占农地等。早在20 世纪80 、90 年代,西方经济学家都预言,中国引进市场改革将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增加就业,带来政治自由,创造一个更为‚理性‛和‚正常‛的社会。在他们看来,原来的斯大林和毛泽东的中央指令经济会导致中央计划的非理性,劳动生产力低下‚,  铁饭碗‛,人浮于事,商品短缺。如今的中国,用资本主义的术语来讲,取得了更为‚正常‛和更为‚理性‛的经济发展,但与此相应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对农田的侵占,写字楼的大规模建设,大量的失业和无家可归者,医疗、住房、教育的私有化,侵吞
国有资产以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等。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讲,资本主义是好的,因为它提高了上百万人的生活水帄,但另一方面,它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理查德·史密斯认为,如今的中国是资本主义的天堂,因为中国有‚最好的‛资本主义的劳动纪律和压制工会的国家集权主义,这就使中国能够生产出地球上最便宜的商品。有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惟一的希望,中国必须像美国人一样消费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诚然,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中国人像美国人一样消费,但问题是地球不足以提供让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像美国一样消费的资源。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是美国的18 % ,但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原材料和商品的消费国。除了中国,还有印度、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它们也要消费大量的原材料和商品。如此多的资源从何而来? 所有亚当·斯密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所有哈佛和芝加哥的聪明人,他们对此都毫无思路,毫不关心,他们只会假设市场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学没有提供解决环境危机的任何答案。如果整个地球都在追求斯密式的经济模型,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都想消费最多,都不为他人和未来着想,人类将会变成‚行尸走肉‛。
理查德·史密斯最后提出,中国13 亿人民需要提高生活水帄,但不能像美国人一样个人主义、无
止境的拜金主义。中国人民应该得到更好的食物、住房、交通、教育和娱乐等,但必须换一种方式。中国可以走‚有机农业、循环经济、公共交通‛之路。
三、美国霸权的衰落及帝国主义的未来
第七天余华在线阅读美国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 r C ollege) 的理查德·杒波夫( R echard B .Du B off )教授将全球霸权
定义为:某一个民族国家在组织、管理和稳定国际政治经济事务方面具有支配性地位。武力的使用一直是‚霸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军事力量最终依赖于一个国家所能支配的经济资源。武力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还会带来帝国主义扩张的危险。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在二战期间树立,并且在此后的30 年间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现在,美国依然在国际政治、经济方面拥有强大实力,没有任何单个国家可与其匹敌。然而,连美国这个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自己也意识到,它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影响并控制他国事务。美国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实力已经不能与其军事上的绝对优势相匹配,这种军事优势在维护全球经济秩序,以及美国在其中的利益方面的作用值得怀·120  ·
卫生巾广告语2006 年纽约‚全球左翼论坛‛综述
疑。即使是在美国霸权的鼎盛时期( 1944 - 1971 年间) ,美国仍然无法避免在越南的军事失败,在朝鲜也只是打了个帄手。
理查德·杒波夫认为,在国际金融方面,美国不仅逐渐失去其支配地位,美元作为国际主要流通货币的地位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就被慢慢削弱,其中伴随着若干次周期性复苏。1981 年到1995 年间,欧
洲货币在全世界私人储蓄总额所占比重从13 %上升到37 % ,而美元所占比重从67 %下降到40 % 。自从1999 年欧元发行以来,新增合同中有44 %使用欧元,48 %使用美元,两者数目接近。欧元的发行,使得全世界从二战以来第一次拥有了除美元以外的,被普遍接受、用于支付与流通的货币。与此同时,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
各个朝代
目前,美国虽然可以从国际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来弥补财政赤字,但这并不是永久的。赤字促使美元贬值,这使得原本看好美国的人们不禁怀疑,美国希望用廉价的美元来偿还不断飞涨的贸易赤字。美元贬值,外国投资者美元资产的收益也会下降。如果外国投资者失去信心,停止对美投资,并出售其美元资产,美元将会贬值得更快。美国的利率可能会上升,贷款随之愈来愈难,美国人需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进口商品,其他商品的销售收入相对减少,整个经济都会受到不利影响。美元贬值会促使谨慎的投资者抛售手中的美国股票和债券,这将使华尔街陷入萧条。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美元和欧元以及其他几种货币(日元、英国货币、瑞士法郎) 相比同样具有风险。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 U n iversit y of  Massachut t s , A mherst )经济学系教授理查德·沃
尔夫( Richard Wol ff ) 认为,2000 年初,证券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崩溃使得美国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上升。经济的彻底垮台击碎了大众的希望。今天的消费水帄是靠借钱花费和更努力的工作支撑起来的。经济紧张的家庭生活艰难,人们心中充满怨愤。布什政府面临经济萧条和悲观、绝望的工人阶级。在国外,执行了数十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和外交困境使得很多国家成了美国的敌人,这体现了美国经济愿你前程似锦
萧条、政治压制和社会混乱的现状。他说‚,  9·11‛事件后,美国明显地调整了政策以解决这些问题。布什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侵略,美国放弃了集体主义的努力,转向了一种新的军事单边主义:对‚恐怖主义‛无止境的动用武力。征服全球和美国绝对霸权的梦想成了现实中的政策。由此产生的爱国主义把国内高涨的不满情绪转向对付一个新的‚敌人‛———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种族的外国人,同时对‚美国的民主‛也感到困惑,以至憎恶。布什政府的目的是使工人认为长期奉行的新自由主义不是一个主要的威胁。
理查德·沃尔夫指出,世界上的很多人,包括许多美国公民,越来越反对和批评这些政策。美国工人可能加入此行列,因为他们的经济和个人条件继续恶化。这样,布什继续妖魔化他国、孤立和压制批评,爱国法案、最高联邦法院、国会和司法部长阿斯克夫特也努力地减少民权。一种特别的、美国式的法西斯主义若隐若现,声称打击外国敌人挽救美国的自由,推销美国‚万能‛的价值观。
比利时‚三大洲中心‛( C enter  Trico ntenental) 主任弗朗西斯·霍特德( Francois Ho utart ) 认为,美国的壮大,对人类而言是构成帝国主义者傲慢、危险、寄生及灾难性的基础性因素。在当今的世界中,帝国主义者的全球化建立在巨型炸弹之上。由于美国的霸权对于美国的壮大是必要的,因而就需要对战略性资源,诸如原材料、石油、微处理器和外太空领域实现控制;就需要对竞争对手甚至独立国家进行斗争对抗;就需要对参与全球化的所有国家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进行掌控;因此,对反抗美国的区域发动军事控制和惩罚就成为必要的手段; 本国跨
国公司无休无止的扩张同样是一种必要。一方面,美国经济体制存在的矛盾推动其进一步实行霸权, 如若不然,美国的无上权威将遭质疑,美国的资产阶级的收入与财富将处于危险之中。另一方面,所有这些与20 世纪的整体发展相悖———到1990 年,非殖民化以及第三世界的各个国家纷纷独立。这同样有悖于各民族抵抗的意愿及他们的组织能力。多极化及多边化的世界,源于世界人民数个世纪的渴望,现在正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正在遭遇美国单边霸权的野心。
霍特德指出,美国视中国为其头号敌人,尤其反对使中国向社会主义迈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中国发展的规模同样为其忧虑。以目前的发展差距,中国在2030 到204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以
·121  ·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 年第6 期
超越美国。中国的壮大因而是超一流的,与中国相连的亚洲近邻同样如此。中国以及亚洲的发展意味着出现了这样一个区域,从人口和经济增长而言都可以摆脱美国的控制,那将是白宫不可承受之重。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是不稳定的。与美国经济增长相联系的霸权违背了各国以自由和独立方式谋求发展并获益的意愿(而非像现在,仅有一部分美国跨国公司的股东获得满意的利益) 。美国视中国为社会主义的第一大力量,竞争对手,并想方设法阻止其复兴。所有这些都与帝国主义相连,并带有当今全球化的特征,这些将会使世界变得极不稳定,甚至导致波及全球的战争。
四、全球化与新自由资本主义
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 Q u eens C ollege) 经济学教授威廉·泰伯( W illia m  K.  Tabb) 说,联合国发
展计划署2000 年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在20 世纪90 年代末,80 个国家人均收入低于80 年代末。当我们考虑人均收入的数据而忽视了其中大多数国家巨大和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和贫穷泛化时,情况就更糟了。贫困正在大多数国家日益加剧:因为支付给外国金融机构的债务已占用了这些国家出口创汇的大部分;外国投资没有创造所需要的工作;以及正如那些富国日益增加的做法一样,免税和对跨国公司的激励措施耗尽了当地的社会支出预算。他还指出,全球经济增长率也已经下降。不但没有增强经济的稳定性,金融自由化还导致世界大多数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一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发现,在1980 年至1995 年期间,基金组织181 个成员国中的133 个国家至少遭受过一次包括显著金融困境的动荡。世界银行确认,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到1994 年,90 个发展中国家和前共产主义国家发生了超过100 次的重大金融领域破产事件。基金组织2/ 3 的成员国遭遇这样危机的事实不会是巧合,而应归结于IM F这些年强制推行金融自由化的结果。
威廉·泰伯认为,这些并不真正是令人吃惊的。新自由主义的政见(或者‚华盛顿共识‛) 要求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私有化、非管制化、对外国直接投资开放、竞争性的汇率、财政控制、减少税收以及裁减政府机构,但这些措施没有哪个能确信带来大规模繁荣。新自由主义在刺激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增加
经济稳定性方面的失败,导致了‚扩大的‛华盛顿共识,那些曾制造‚华盛顿共识‛原版的家伙又把这个新版本带给你。他们指责那些曾顺从其指令的国家实践新自由主义时失败,在这个指责受害者的剧目中,旁白就是更有效地实施原来的目标和战略,它指望当地政府更好地履行这项计划。
美国《全球观察》( G lo bal Macro scope) 杂志的执行主任麦克斯·弗雷德·沃尔夫( Ma x Fraad Wolff ) 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已经鲜明地采取了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 1) 包括贸易、生产和金融在内的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 ( 2) 对大型跨国公司和银行的管制放松和私有化; (3) 对大型跨国公司和银行‚权利‛的强化,如在所谓的‚知识产权‛领域; (4) 削减或取消国家对工人阶级和一些其他群体有利的社会计划。
麦克斯·弗雷德·沃尔夫进一步分析,与早期的有调节的国家福利资本主义相比,现行的全球新自由主义秩序在关注工人阶级和其他非特权阶层的利益方面做得更少。全球新自由主义秩序不仅使一般民众的生活条件更加恶化,它还系统性地瓦解他们的力量。每一个阶段的资本主义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代表来攫取社会主要权利,但是民众通过斗争已经历史性地享有了一些权利,如通过工会、政党、国家和地方政府中的公民代表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而新自由主义则力图削弱和边缘化这些民众已经取得了一些发言权的机构,而把权力集中于巨型跨国公司、银行和代表他们的国际机构。
美国圣·约翰大学( S t . Jo hn’s U n iversit y) 的社会学教授比尔·迪法兹奥(Bill Di F azi o) 指出,新自由得到英语
资本主义使得人类社会已经开发出的高度发达的科技能力,与资本主义体制在满足个人和群体的人类需要方面的无能为力之间的剧烈反差进一步加剧,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抵抗运动。工人
有反义词阶级的所有社会角色都受到了影响。作为生产者,工人们通过工会和政治行动来反对日益恶化的生活水帄和工作条件;与其他社会阶层和团体一起,工人阶级也正在反对诸如医疗、教育和公共运输等社会服务方面的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民已经在通过运动反抗对他们的生活和社区带来的攻击; 土·122  ·

本文发布于:2023-07-14 09:4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95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国   经济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