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

更新时间:2023-07-14 06:24:03 阅读: 评论:0

分享
返回分享首页»
分享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探于设计手法上的表现初
来源: 陶成强的日志
杨裕富设计教学网

云林科技大学空间设计研究所
指导教授: 杨裕富 博士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研究生: 曾翔姿


一、前言
结构理论于六十年代取代存在主义的地位,成为欧洲的一门显学,但随后解构主义又迅速于七十年代取代其地位,并进入了后现代的历史阶段。 哲学理论的兴衰更迭,代表一文化思想的改变。 这思想理论上的巨大改变,通常会影响而反映于建筑上,因建筑除了其基本功能外,亦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支配。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皆以法国为主要发源地,两者有时间与演变上的相关联性,国内对结构主义建筑似乎较解构建筑陌生,对结构主义于战后欧洲建筑发展的广大影响也反不如对于德国包浩斯的了解。 因此,本文即从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两个前后时期相对立的思潮演变作一探讨,试了解其于建筑空间领域中的影响,对其设计手法做一初步探讨。

二、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对西方传统思想的方法与思考做了大幅度的修正,突破了以往的思考方法,其否
定黑格尔具有欧洲中心主义式的发展,也否定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对人本主义与个人主义具反对倾向,它提供各个学科研究的方法而成为欧洲的主要思潮。 但在随后几年内,傅科、德勒兹与德希达等相继于著作中提出超越结构思考或批判的著作,结构主义又快速被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取代,原结构主义建立的方法于解构主义中几乎瓦解,取而代之以语言、权力、书写、欲望等的分析,不再制造知识系统与意识形态。 欧洲由六十年代的稳定、秩序走向颠覆、零散与差异。
对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探讨,分别于以下就理论与建筑领域作一说明。

2-1 结构主义
§ 结构理论
结构主义为二十世纪思想中的一支,由李维史陀奠定完整的方法系统,并受到索绪尔语言理论影响。 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派别,而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具有价值判断,专谈没有历史性的、没有时间性的一切政治、经济、社会和美学的结构和原始模式,这以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思潮,几乎广及人类一切的文化表现。
西方科学的思维一向使用因果律,忽视事物的普同性与机缘性,即中国人哲学观中的「常
」与「变」,因而索绪尔提出的共时性观念为一大变革,他认为研究语言的途径有「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两个理论:前者静态研究语言记号系统的内在不变结构;后者动态研究语言外部因素变化。 李维史陀并进一步在内涵上思考"文化的深层结构",认为文化与人类一切行为的表征即语言,语言作为人类使用的象征符号根源自人类大脑的思考,其思考法则即为其所探讨的「结构」,因而其方法可对准人类一切文化活动与符号研究。
瑞士结构主义者皮亚杰(Piaget)认为,结构是一个由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 结构有以下三种特征:
1. 整体性,是结构中各部分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构成的整体,各成分在结构中的 
安排是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和。
2. 转换性,即结构中的各部分可按照一定规则相互替换而不改变结构本身。
3. 自律性,即组成结构的各部分皆相互制约,互为条件不受外部影响,以保证结构作为整体的存在。
结构主义旨在追求恒久不变的原则,李维史陀认为二元对立即为他所追寻的人类思考之永久不变的方式。 揭示事物的正反两面,重视事物与其他周遭事物的关联,也启发了部分之于全体,犹如全体之于部分的「整合」观念。



§ 结构主义建筑
二次世界大战后,CIAM的瓦解与TEAM10的兴起,以及战后价值观急速改变与遽增的需求量,寻求有弹性的新秩序已不容等待。 结构主义于此时所引发的建筑观,重点在于启发了「集体形式」的概念,对战后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绝对的影响。 在这结构主义建筑观中,以荷兰建筑师范艾克(Aldo Van Eyck)和其学生赫曼赫兹柏格(Hermann Herzberger)为结构主义建筑的主要代表人物。
结构主义建筑所指的结构,意指事物的整体关系,即背后操纵全局的系统与法则,换句话说,即许多空间单元的个体建立出一个完整空间系统的建筑。 荷兰结构主义的作品在本质上是一种细胞式的组织,除了可辨识的空间单元之重复使用外,它们的建筑可说像诗一般而非散文式的。 (王振源,1987
结构主义所引发的集体形式为个体与群体间的结合,凝聚力量主要有三:
1.变与常:以不变的人性为基础而确立不变的架构,以容许成长与改变的弹性。 变与常亦为西方思维的因果律所忽视的。
2.中介观:使冲突的两端调和一致,并借着中介得以彼此交替、相互作用,回归原始的双生现象
3.场所感:用以取代时空观,场所与情境构成了存在的条件,使人于空间中产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结构主义建筑特点在于中性的空间单元(unit)与有机的组织系统。 意义在于恢复人性本有的集体与私密的平衡关系,并以这弹性的中性空间单元反驳现代建筑的机能主义与国际式样路线,主张追求人性、亲切的尺度与形式,「人性化的建筑」即为荷兰结构主义者的一般主张。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条件

2-2最新的网络游戏解构主义
§ 解构理论
解构主义于二十世纪由德希达(Jacques Derrida)对于语言学的研究中产生,是一种反对与超越西方传统形而上文化的思想理论。 西方自柏拉图起,哲学的传播以言说方式而不着重书写,视口头语言为意识的自我在场,最为接近真理,写作则为模仿因而远离真理,因
此,口头语言的逻各斯即成为西方传统哲学的中心。 德希达于1967年出版关键性的三本著作:「论文字学」、「口语与现象」、「书写与差异」,提出文字学理论用以取代传统的语言中心主义(phonocentrism),并证明语言系统的不可靠,也从此奠定了解构哲学的理论方向。
解构,即反结构,其特点为反中心性、反二元对立与反权威性。 达里达以「在场」的解除为思维起点,以书写的沉默之非现在性替代语言中心主义的声音之现在性,来质疑一般对于真理与知识的观念。 再以语言为突破口,对传统形而上学领域与固有的确定性和语言结构进行颠覆,提出了文字学相对于逻各斯中心主义,并切断了以往西方认为语言系统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既有关系,以及语言表达思想的有效性,认为所有的形式皆无法准确的表意且无唯一的意义。工作上的祝福语 达里达将批判矛头直指西方文化传统中所有解释语言、文学与哲学等明确、封闭的体系。
解构理论是一种解读本文的理论,本文则为按照语言逻辑结合的组合体。 其与游戏性的阅读方式联系,在阅读过程中体现本文的内蕴、流程、方法与独特性。 对读者而言,本文是开放、不具固定性的。 解构的过程为一种「增殖」、「增添」的过程,也是本文自身解构造成开放性的意义播撒。 在传统思想中,哲学与逻辑、真理相联系,并用以指导文学、修
辞与情感。 但在解构思想中,文学与哲学拥有共同的领地,哲学与文学间的界线因而消失,逻辑上等级的主从之别也被破除。


§ 解构主义建筑
德希达不满于仅以写作为例的表达其观点,认为必须跨出哲学与文学领域,而将解构带进非语言的建筑与艺术中。 他认为当把某些建筑哲学或传统建筑观念解构之后,解构作用即出现于建筑中,它是一种方法,而非只是哲学宣言。 德希达指出:「解构并不是要建筑师去拆卸建好的东西,而是针对建造的技术本身与建筑隐喻的权威性做进一步地调查,以便建构自己的建筑修辞,因此解构并不像其表面的字义,也不是建造技术的相反程序。」
德希达的解构应用在建筑上,是一种建筑的思想,建筑不应该只提供住所、庇护所功能,认为要质疑建筑的传统标准,并且将建筑自功能性、美学性与居住性的霸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解构主义以设计可以不对历史踪迹的记忆场所做出反应的共时性观点强调理性和随机性的对立统一。 它也不只是建筑师的活动,或是建筑模样上的功夫,而是观看建筑以及在建筑空间内活动的人,以各种不同方式体验空间的行为。
解构建筑在形体上普遍呈现以下特征:
1. 呈现状似「解构」状态,总体形象散乱破碎,拆散建筑元素之间的系统关系,制造建材间的矛盾性与冲突性。 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等方向的处理享有极度自由,脱离了古典的轴线与秩序;
2. 动态形体,倾倒、扭转、弧形波浪、衍生等手法造成的动势或不安定效果,有别于一般稳重肃立的建筑形体。
整体而言,解构建筑在于打破传统依结构原理所建立的视觉经验的制式规则。


三、建筑作品
在前面章节对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有一初步理解后,分别以结构主义建筑代表赫兹柏格与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和解构主义建筑代表的楚米与拉维列特公园作一分析,在历经了结构理论与解构理论的更迭交替,期望看出其个别反映于建筑空间上,所带来的影响表现。
剥皮鱼怎么做才好吃


3-1结构主义作品:赫曼赫兹柏格与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
§ 设计思维
赫兹柏格(Herman Hertzberger)的建筑理论从结构主义出发,以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语言(Language)、言语(Speech)来比喻结构主义建筑的最基本形式,。 语言(Language)是代表一个民族共存不变的系统,是一种「集体模式」;言语是个人在这个语言系统中,与他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是一种「个别诠释」。 这「集体模式」与「个别诠释」则来自于索绪尔的语言模型。
在建筑中,这种系统是由许多相同空间空间单元所组构而成的一个社会关系。 赫兹柏格认为建筑师的职责是如何决定弹性的空间单元,以决定空间单元的整体关系,至于空间用途则让使用者决定。 所以空间单元内的机能并不固定,可容许使用者依个人需求决定其机能,并容许改变。 这种人性化、可变性的建筑,为赫兹柏格的建筑观。

§ 作品-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Office Building "Centraal Beheer"1970 
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为为赫兹柏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由钢筋混凝土构架与混泥土砖造构成,此大楼由9m×9m的空间单元组织而成,再由3m宽的走道分成四个空间领域。 大楼也放弃一般高大的超高建筑形式,以避免建筑与人产生距离与疏离感,达到结构主义建筑让人亲近而富有人性的造型。
建筑物可被视为由大量完全相同的单元组成的聚落,将空间块体在正交格子平面上秩序的堆起,形成由许多空间胞(Voids)组成的建筑。 空间胞在实体构造中,经墙、着、顶、光等组合,相互影响成富变化的内部空间,建筑结构自身不强制空间分割,只提供建议与造型元素,供使用者自由运用。
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必须要求每一方面在每一个时期都必须正常运转。 这意味持久的适应性是设计的先决条件。 为了保证整体系统继续发挥功能,在每一新的情况下,各个构成部分必须要能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即具有多功能性。 为了满足这不同的组成部分(或不同的"功能")而设计空间单元的尺寸、形式和空间组织,这些不同的空间单元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互相取代对方的职能,而这正是适应变化的关键能力。

§ 结论
经由以上对赫兹柏格的思维与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的了解,可以归纳出以下结构手法:
1. 重视「个别诠释」的空间单元与「集体形式」的建筑系统之个体与群体的结构关系。
2. 强调个体的发言权与自由。 以弹性的中性空间单元反驳现代建筑的机能主义与国际式样路线。
3. 反对高层建筑造成的距离感与疏离,主张巨大建筑应由许多小的空间单元堆积而成,追求人性、亲切的尺度与形式。
4. 只决定空间单元与整体系统(动线系统),不事先固定空间内的使用机能,以容许使用者自行决定或改变。


3-2解构主义作品:楚米(Bernard Tschumi)与巴黎拉维列特公园 Parc de la Villette
§ 设计思维
楚米的设计思维中认为,建筑不再只是传统规划图在规定的基地中配置建筑物,而是异质性的介入,藉由事件与空间的冲击,使建筑或城市的层次得以提升。 因此,策略对于建筑而言,是个重要的字眼。
楚米强调建筑必须内涵事件、活动与机能,空间会因事件的介入而改变,事件因而扮演转换者的角色,机能与形式间的关系在此消逝。 楚米认为未来建筑是依存于事件的结构上,如何将事件空间化成为其重点。 如何学习ps他尝试将理论论述置于建筑上,不是仅停留于学术领域内,并在两者间找一个可被检视、呈现与转化的过程,终点并非设计的最后成果,而是一个设计操作下的游戏过程。 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感想

§作品-巴黎拉维列特公园 Parc de la Villette
拉维列特公园由巴黎北部边陲处的市场改建,为一个整体的开发案,计划中还包含有展览场、音乐城、表演剧场与科学工业博物馆。


楚米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公园已无法与城市分离,必须变为城市景观的一部份,作为一个当代的公园必须是一个活动的场所,不能只是提供休息或娱乐。 楚米在公园中盖了41座红铁铸造形体不一的10m立方体,事先不标明其功能,企图以规划的不稳定性挑战传统以经费、结构与使用的为前提的实用性。 计划中于整个敷地拟定一个序列的事件,藉由此序列增加的幻想与创造力定义出一个个邻里中的Folie,而每个Folie又使一块区域成为有意义的自我领域。 公园被视为一庞大的建筑工程,虽然是不连续的建筑体,不过具有统一的建筑结构与色彩,使公园能得到内部意象上的结合统一。
其设计手法以重叠的原则发展点线面三套系统,由点系统的Folie产生记号,线系统的通道串联整体,面系统包容各式活动的发生,三种独立的结构体相重叠,造成的彼此相冲突避免了公园的单一性,也没有一致的成果。 三者间无尽的组合又依每个人的诠释而有不同,意义成为个人诠释之下的结果。

§ 结论
经由以上对楚米的思维与拉维列特公园的了解,可以归纳以下解构手法:
1. 改变了以往看建筑的角度,将视野层次往上拉升,把公园整体视为一个建筑体操作。
记忆拼音
2. 在基地套上点、线、面三个各自独立的体系,造成彼此的冲突、否定与变形,结果无法成为一个综合的体系,推翻了一般对于建筑体系的基本假设。
3. 其设计手法打破了单一的思想中心,并且不再一味的按照过去的形式与机能的原理去思考,是一种对建筑本质的质疑、挑衅、与重新定义。
4. 致力于破碎后的偶发性,促使建筑的与非建筑的任何事物擦撞以碰出火花,以助长事件与游戏性的发生,也使建筑内部成分复杂而不再单纯。

四、结论
在前章的分析中得知赫兹柏格与楚米皆对机能主义采取修正。 赫兹柏格反对严格区分与固定空间机能,改以空间的弹性与多功能取代。 楚米突破形式与机能的二元思想,强调没有绝对的真实,鼓励需求上的易变性。 但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质疑,提出社会现象的单一、固定性是不存在的,因此也不认为结构的稳定性是存在的,这点也可在前例两个作品比较中看出。
结构主义建筑乃是起于抨击当时现代主义营造的环境。 反映于建筑上,强调注重私密与整体的互动,以及人与环境间的关系;而解构主义乃在于颠覆与瓦解道统的中心性,另外也
是一种阅读的过程。 反映于建筑上,一为"解构"建筑模样上的功夫,另一为一种空间与事件的参与,一种与文本(建筑)接触的过程。
思潮因为有其立场而有对立与批判的必然,不同的思潮在建筑空间的影响都会带来一种新的建筑观点或是设计手法,也会有其适合运用的领域。 现在虽已进入后现代的阶段,但结构主义建筑对于人性化、弹性的追求以及集合住宅的研究运用,仍具有其参考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07-14 06:2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95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   空间   结构   结构主义   语言   系统   解构   单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