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信令及常用应用

更新时间:2023-07-12 07:33:35 阅读: 评论:0

教子无方第一章五音概念介绍
一、五音的定义
简单来说,5音就是5个音频信号,也就是5个频率值(现在已经扩展到了16个音),可以通过这5个音频信号来代表双方约定且能识别的信息。
鲜鱿鱼的做法现在,在五音信令系统中,已经扩展到了16个音,每一个数字1、2、3、4、5、6、7、8、9、0 、每一个字符A、B、C、D、E, 分别对应一个频率值f (其频率范围为(300HZ ~ 3000HZ)。
自制乐器
五音信令ZVEI1标准:
用户自定义标准:
五音信令就是将一串数字、字符,用一串相应的频率值来替代,来进行信令的传输。
二、三组五音的定义:
五花肉的做法大全
既然双方约定了这个信息,那么怎么编写、及识别这个信息呢?我们可以用报文-Telegram 来表示:
每个telegram 最多可以包含3个quence (帧)(也可以理解为3个五音序列),如下图所示。
第一帧
第三帧
国庆节的日记第二帧
每个Sequence 最多可以设置16个音,每个音可以由0~9,A~F 组成 ,其中:0~9,A~F 对应于5音信令标准的音。
Telegram 的内容可以不完全确定,某些位使用变量代替,使用时根据需要确定。可变地址符可以用变量A1、A2、A3…
表示,可变状态符可以用S1、S2、S3…表示。
保驾护航的近义词
三、简单举例:下面是一个设定案例的发码和解码过程:
发码方:  编码  Telegram-1      123(A1A2A3)
按键  设置Call-1键为
“通用发码键”
Call1  (参数):用来选择将要发送的电报序号,如:Telegram -1
联系人列表设置  列表1
别名: Jack
下午好问候语
数字序列 789
解码方:
当解码定义为123(A1A2A3),如果接收到123789,解码过程如下
1)将接收到的符号与解码定义首位比较,比较到1时开始匹配,一直到3都匹配。
2) A1A2A3匹配任意字符,所以接收9完毕时,接收到的序列匹配解码定义。
3) 7赋给变量A1,8赋给变量A2,9赋给A3,这样可以得到发码方的编号为789。
四、五音信令可实现的功能
背静5音所实现的功能如下:
1.General:表示普通的解码类型,可以自己设置个呼,组呼。
2.Incoming emergency:表示收到的是一个报警编码,此时机器会发出一种特定的报警音来
提示用户,有人报警,且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再响应其他人的呼叫。
3.Emergency exit:当机器处于报警状态时,收到此码,机器将会退出报警。
4.Stun:遥晕码,机器收到此码,将会被摇晕,机器将不会响应任何操作,关机再重新开机
也将不会改变该状态,只有收到摇醒码,才能退出该状态。
5.Unstun:遥醒码,机器处于摇晕状态时,收到该码,会退出摇晕状态。
第二章五音信令常用实例
假设:A机为发送方,B机为接收方。(写频软件是TM800-5Tone,版本是V1.03.07,频率范围是136-174MHz)。
一、个呼
1、原理解释:
实际使用中每个车台分配一个编号,也可称为个呼ID号,当接收到的信号序列与所定义的ID解码序列数字一一对应时,认为接收到呼叫。个呼的具体设定步骤如下:
A呼叫B: A机发101102 ;B机按照格式(A1A2A3)102解码, 102符合自己的ID,表示呼叫自己,并将101赋值给通配符A1A2A3,在LCD上显示出A1A2A3,即显示出101,表示发起呼叫者是101。
B呼叫A: B机发102101 ;A机按照格式(A1A2A3)101解码, 101符合自己的ID,表示呼叫自己,并将102赋值给通配符A1A2A3,在LCD上显示出A1A2A3,即显示出102,表示发起呼叫者是102。如下图。
通配符A1A2A3的使用,可使用户通过数字键盘直接输入个呼号码,然后按PTT发出呼叫。如A机呼B机,A机输入102,然后按PTT发射,A机就会自动发出101102.
2、具体配置过程如下:
1)在信道中设置信道的基本通信条件:发射频率、接收频率、亚音、亚音类型、信道别名、信道间
隔、发射功率、等信息。
2)、在信道杂项中,选择个性列表(特性列表):1 。

本文发布于:2023-07-12 07:3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921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五音   解码   使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