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的体现

更新时间:2023-07-10 15:56:22 阅读: 评论:0

东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的体现饮湖上
巨蟹座是几月几日
语言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综合体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所形成的语言和语言的表达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的差异,应该从思维方式、词义的理解和结构来实行分析。
1.思维方式不同
每个国家的环境背景、生活习惯、地域观点的不同,造成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具体体现在语言表达中。例如火车这个词,在英文中叫做“railwaytrain”,这个其中包括了“rail”、“way”、“train”这三个单词,“rail”代表的是铁轨,而“way”主要是指途径、道路的意思,“train”按照西方的习惯能够翻译为连接的车厢或者是一系列的,这表明在英文中对“railwaytrain”的理解是铁轨上的交通工具。而在汉语中火车这个词,主要是解释为采用蒸汽或者关于火,更加注重本身的材质和特性。这就说明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着不同的语言表达,这种思维模式在语言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体系,以及对事物不同的解释方式。在语言表达中,猫这个词能够形容动物,也能够形容人,不同的用法有着不同的表达含义,汉语中常常会说夜猫子、小馋猫,这些都是中国对
三亚必去的五大景点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的不同,而在国外对猫的理解仅仅单方面的动物或者是定义为某种商标;还有中国文化的象征-龙,在中国龙是一种民族象征,代表着权威和正义,中国古代统治者把自己称作真龙天子,在百姓中都希望自己家人能够飞龙在天,望子成龙,这都是中国文化中美好的词语和对生活的寄托。在国外对龙的理解是“dragon”一般都是指邪恶的恶魔,通常用作贬义词,而且在英语词典中很少出现与龙相关的名词。除了我们能够想象的动物名词,对于一些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名词如牛,我们能够用来形容人壮硕,而西方仅仅单单的指协助人们实行农业活动的助手,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语言的表达和语言的解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tp路由器
2.词义的理解和结构不同
工程质量保证书 东西方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生成特定的词语,而这种词语在另外的语言中是不存有的,或者是不能直接从字面意思上实行翻译,如中国的成语,囫囵吞枣在西方中的翻译则是“Readhastilyandwithoutthinking”改变了整个词义的理解和结构。还有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如惊蛰、雨水和清明,被翻译成WakingofIncts、RainWater和PureandBrightness。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翻译成“SpringEquinox,SummerSolstice,AutumnalEquinox,W心经念诵
interSolstice”。这些翻译如果不实行更多的补充说明的话,那么西方国家根本不知道这些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有可能还会认为这是中国词语中的病句,在西方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具体的天气变化的单词,一般仅仅宽泛的指代,如下雨就是rainwater,然后根据气象的不同加上不同的形容词,实行描述。在中国医学中,对于病症的解释和现象能够分为多种,上火、体寒、气虚、阴阳不调,这些都是表现我国身体状况的名词,而在英语中对人体的病症主要是病症的综合体现,如Cowboy、Hippie等这些词翻译成中文就会觉得非常的不合适,直接的翻译就是放牧的儿童或者是牛仔。这种语言的词义理解和结构的不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在日常生活中交际语的变化不同。
3.结语
与世无争的意思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化差异会造成东西方的语言差异的不同,最直观的体现在交际语中。根据东西方文化的分析主要还是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和词义的理解和结构不同,在英语文化背景下,表现最明显的是对第一人称单词的应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大写,在一定水准上体现了它的自主意识,在中国的交际语中常常会很少用到感谢词,中国对感谢的情感通常用自身的行动表达的比较多,而西方则常常把感谢词挂在嘴边,这同样也是东西方思想的不同
而形成的不同的差异效果,分析中结合当地的发展背景和民族意识、生活观点,体现了文化差异和东西方语言在交际语中的差异性。
东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的体现
>昔日时光

本文发布于:2023-07-10 15:5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89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语言   能够   思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