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漫画引发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7-09 14:45:26 阅读: 评论:0

一幅漫画引发的“故事”
  摘要:为什么减负履减不负?为什么补习班越开越多?为什么家教履禁不止?为什么教辅材料越来越多?莘莘学子埋头苦干,但是中国怎么还是缺少创新型人才呢?本文从目前的教育教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生态教学的可行性,让生态教学走进科学课堂。
安全生产月征文关键词:生态教学;科学课堂;漫画
        作者简介:吴国花,任教于浙江省海宁市马桥中学。
        一、“故事”的起因
        之前听了一位领导关于“教学漫谈”的讲座,讲座中的一幅具有讽刺意味的漫画,引发了笔者深深的思索。漫画如图:
       
        漫画讲述了一只小青蛙在老师讲《怎样捕捉蚊蝇》一课时,扑向了误入教室的苍蝇,被青蛙老师呵斥“你给我出去”的故事。这可能是以往教学的一种通病,当然小青蛙以往的行为我们不得而知,可能他一贯的学习行为让青蛙老师做出习惯的做法。但是就针对这节课而言,青蛙老师应对“课堂意外”的举动显然有点不妥。如果我们撇开青蛙老师应对课堂“生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说,就该堂课的设计也存在问题。
        当看到这幅漫画时或许你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的确,它和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应该有着相似之处。像《怎样捕捉蚊蝇》这样的课,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捕捉蚊蝇的技巧和本领,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按理说这种类型的课应该设计成一种实践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显然不是很恰当。我们现在的教学也经常陷入这种尴尬的局面。
        二、目前一般的科学教学方式
        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经济收入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下,“素质教学”依然逃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虽然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学中渗入了探究、合作等多种新元素,但是大多仍留于表面化,可以肯定的说,现在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处在“被动式”的学习当中,教师教学仍以“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为主,对学生的分层教学无法落到实处,“一刀切”的现象仍旧非常普遍。市面上的大量辅导材料、各种补习班、履禁不止的家教足以说明问题。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首先被忽视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一般的优质公开课,通常是先通过情景引入课题,再用大量时间去探究、讲解知识原理,最后用少量时间去练习巩固,知识到位又高效。笔者认为,优质公开课往往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学生设置知识起点是对新课内容一无所知的,所以从无知到有知来
说,优质公开课的效率的确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但是如果每一节科学课堂上,对知识原理、定义的得出都采用了探究、合作的方法(特别是教学的内容仅局限于书本,大部分的知识学生一看书本就知道了的,探究的过程也是及其简单),课堂上还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七年级学生对此还有些兴趣,几次下来便只留有形式了,一些程度好点的学生觉得题目太幼稚,没有挑战性,便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课堂气氛也随之低落下来。实际上,如果学生真正用心投入自学,他们的自学能力是很强的,在教学环节中很多东西可以通过学生预习来完成。我们处在知识爆发性增长的时代,很多东西不可能都由教师去教学,大部分还是要自己去学习和再认识,缺乏了自学能力等于废弃前进的脚步。
爱眼护眼作文        其次,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知识的迁移。从最近几年学业考试后的试卷分析,笔者发现课堂知识向外的延伸是错误率最高的,这说明现在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对于知识运用的能力比较薄弱(即死读书)。那么,怎样的教学可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
        三、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是符合目前社会发展需要的
        《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指出:该科学课程是进行了整体设计的,打破单一的分
科课程模式,创建的是一门将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为了教学中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必须寻求理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与方法,以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生态教学就是一种符合目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什么是生态教学呢?生态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四、生态教学运用的原则
        1.抓好预习,是生态教学的关键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它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讲授新的课程之前,根据需要自主展开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作为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开端就是预习。
        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了好的预习,有的东西上课时可以不讲或者少讲,节省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和发现课本以外的知识。正如魏书生在教学经验讲座上说的那样,他教学的成功一面是教学时做到“三不讲”:凡是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讲;凡是学生查找资料后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凡是班干部能教会的,老师不讲。这样给课堂留下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探究新知识,长期下来不仅比其他学生多学习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郭沫若也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预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
        如何才能发挥预习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预习只重知识结果的错误方法,增强预习的有效性。首先是教师的有效引导,明确预习目标,使学生明白该预习什么,该怎么预习。其次是用科学特有的问题与探究方式,去丰富预习的过程。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预习方法也有不同。一般可分为提问式预习、提纲式预习、实验探究式预习。
        ①提纲式预习是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小结出该课的一些重要内容。这样通过动脑、动笔不仅可以提高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防止不自觉性差的学生蒙
阿拉伯文字
混过关。如《代谢的多样性》、《水在哪里》等知识结构简单的课,可以让学生采用列提纲式进行预习。
        ②提问式预习是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寻求解决方法。问题的选择不应针对总结性的结论,而应是对过程中某一方式、方法采用的理由。通过对提问的回答使学生预习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而走弯路,从而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如《大气的压强》、《水的浮力》等知识结构相对复杂,则需要教师用一些阶梯式问题去指引。
        ③实验探究式预习是教材中有着许多潜在的实验和可探究的材料,可以成为学生预习中锻炼思维、培养兴趣的宝贵资源。如在学习《常见的酸》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利用厨房用品制作一个无壳的鸡蛋。学习《电解水》时利用干电池、大头针、小塑料瓶和稀食盐水来探究水的电解的有关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是生态教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指出: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有效的预习,生态教学的课堂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用探究解决生产、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重新认识预习知识的深层意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课本的问题复杂得多,更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所以小组合作是生态教学的主要途径。人生三境界
        如在学习《常见的酸》时,可以先设计教学情景,教师在讲台前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在氢氧化钠烧杯中故意没有放指示剂。倾倒一会儿假装才想起来(此时盐酸已经过量),然后滴入了无色酚酞,发现溶液已经不能使无色酚酞变颜色了。然后把反应后的溶液分给每一组,请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是不是氢氧化钠与盐酸正好中和并写出实验报告,最后交流实验经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就一定有现象,就一定能用于鉴别(如学生经常错误的用盐酸去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钠,他们认为氢氧化钠与盐酸会反应而氯化钠与盐酸不会反应);其次,学生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结论,从实验中增强了对酸的性质的认识(如有用指示剂石蕊试液的、有用金属铁或锌的、有用氧化铜的、有用碳酸钠的),并且学生在探究、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都在探究、交流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小组竞争,是生态教学有效的助推器
        只有小组合作,没有小组竞争,学生往往会产生“社会惰化效应”,即在小组互助学习中,往往能发现小组成员你推我让,抱怨所分配的任务太多或不喜欢,习惯把困难推给其他成员,最终不能完成任务等现象。利用小组竞争活动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小组的激励功能。小组竞争可诱发、培养、满足学生参与、表现、发展等需求,即产生所谓活动的发展激励。
        教师应该对每次学习小组的答问、活动、作业、预习、检测、竞赛等进行评分。每次按得分多少评选出优秀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以此唤起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以活动促发展。当然,要进行小组竞争,合理分组是关键,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组与组之间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开展竞赛。
        4.习题超市自由选择式,体现生态教学的人性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这句至理名言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事实证明,在自然界整个生态系统中,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世界上也同样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教育也应顺应人的本性,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
个性差异,倡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呵护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重视个性发展,要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去探索、怀疑、超越。但是照顾个体差异是教育上一直以来的难题。
        生态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的,这个发展不仅指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陶冶;这个发展,也不是指个别优秀学生的发展,而是指所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如在复习、练习课、探究活动时可以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题目(如A类5分题、B类4分题、C类3分题、D类2分题、E类1分题),同一梯度内又有不同种类的题目若干。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完成任务。最后根据小组成员做对题目的总得分作为小组竞争排名的依据。这样有效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着”的现象,并且使后进生也有了积极思考的动力,只要多做几个简单题同样可以多拿分,改变了以往懒散、拖拉的习惯。
铁电存储器        生态教学给学生带来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同时给我们教师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另外,教师必须要把爱
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让生态教学走进科学课堂,才能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变得更科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解月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马桥中学
邮政编码:314419
A “Story” Caud by a Comic
——Penetrating Ecology Teaching into Science Classroom
警示牌WU Guohua
怀远三绝Abstract: Why there is no effect in burdens alleviation? Why more and more cramming schools appear? Why teaching in home can’t be forbidden? Why more and more teaching materials appear? A great number of students involve themlves into learning, but China is still lack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ecology teaching ba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o as to pen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etrate ecology teaching into science classroom.
Key words: ecology teaching; science classroom; comics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14:4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87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湿地概述
标签:学生   教学   预习   学习   知识   探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