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下乡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倪静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精准扶贫的关系,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下乡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扶贫相对落后、人才扶贫相对短缺、文化扶贫相对缺乏、生态扶贫相对滞后等,并从以城乡产业融合带动产业扶贫、以城乡人才互动促进人才扶贫、以城乡文化交流推动文化扶贫、以城乡生态共建加强生态扶贫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精准扶贫;关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9.2;F3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1-0242-05
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1.11.100
Problems of Rur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Under Concep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NI Jing
(College of Marxism,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rur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including the relative backwardness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talent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relative lack of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relative backwardness of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etc.,and propo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dustries, promoting talent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urban and rural talent interaction,promoting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urban and rural cultural exchanges,and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co-cons-tru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rur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relationship;problem;
countermeasure
农村发展一直对我国的和谐稳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和乡村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乡村地区在产业、人才、文化等方面都相对滞后,给乡村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城乡关系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经济社会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迎来了各自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导城乡关系合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现状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则之一O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方略。融合城 乡发展、完善现代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而农村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主要是为了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因此,要以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为支撑,积极促进城市和乡
作者简介倪静(1995—),女,江苏扬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收稿日期2020-12-25村优势互补,为乡村精准扶贫提出新的对策,使得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保证乡村和城市共同发展,共享改革成果,共同创造我国乡村新风貌。
1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精准扶贫的关系
1.1城乡融合发展
关于城乡关系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往往会出现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长时间的城乡分化状态很难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的需要,原本积极因素也会阻碍社会发展,所以马克思认为处理好城乡关系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恩格斯则认为,结合城市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优点而避免二者的偏颇和缺点,城乡的融合能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地发展,而城乡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社会所有的成员共同分享大家一起创造出来的成果叫一直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要优于农村,农业支持工业、农村的发展支持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我国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
242
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仍呈现相互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特征。这种二元
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乡村内部的发展动力不足导致经济水平难以与城市水平相一致,农民知识水平偏低导致文化的继承发展难以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乡村地区基础性公共服务的不足导致与城市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乡村地区的相对贫困状况逐步凸显,乡村农民的发展长期处在受困阶段,这些问题会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公平、协调、共享的方向发展。
下雨啦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逐步消除乡村的贫困情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就是要改变农村发展只发展农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城乡共建共享的新理念。城乡融合是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不同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式,城乡融合发展是把城市、乡村作为城乡交错系统中2个相对独立的发展主体,通过城乡要素平衡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的融合互动和共建共享[2]。城乡融合发展在本质上是为了帮助解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的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特色和内在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此可见,城乡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发展,还可以推动城乡关系朝着共享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2乡村精准扶贫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的贫困人口聚集在乡村地区,乡村地区物质资源匮乏、人力资源缺乏、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乡村发展问题。例如,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缺乏、医疗保障滞后等,乡村地区扶贫和扶智工作不断得到重视[3]。改革开放以后,结合中国乡村贫困的具体实际情况,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扶贫开发政策,使我国大部分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生活,也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扶贫方式和扶贫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习总书记2013年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新时期精准扶贫区别于以往粗放式的扶贫方式,是指针对各种不同贫困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帮扶和管理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有效促进农村真正脱贫的重要举措,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响应,重视乡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心系贫困群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落实精准扶贫的政策需要保持共享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扶贫方式,科学地进行统筹和协调,在城乡之间形成聚力。城乡之间只有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加强交流,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在实践过程中,要有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更加精准的扶贫目标,不断创新精准扶贫方式,践行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完成脱贫的目标,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进步《
1.3二者关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幅度推进,城乡之间表现为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给乡村的扶贫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直接影响就是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以往先富带后富的理念使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贫困问题在乡村地区不断出现。这种城乡分化的发展方式在体制上给乡村扶贫脱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仅在理念上与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相悖,而且更阻挠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精准扶贫的思想是乡村脱贫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所以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把握好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创新精准扶贫的方式和手段,为乡村农民的发展谋求更好的途径。
首先,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在理论上指导着乡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乡村精准扶贫的目标就在于确保乡村地区的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改变以往乡村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也是为了推动城乡资源互动、实现全面融合和共同繁荣,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对精准扶贫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其次,实施乡村精准扶贫是为了乡村地区尽快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要想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各种不同社会角色的作用,让更多主体参与乡村建设,就必须将城乡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实际工作中。精准扶贫的深入推动着城乡融合发展,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就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最后,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为乡村精准扶贫政策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途径。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情
243
况,实施高效、实际的帮扶措施,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所体现的城市与乡村、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彼此间的融合协作为精准扶贫路径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因此,精准扶贫需要贯彻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促进不同扶贫力量与贫困主体融合发展,推动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下乡村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乡村扶贫主要依靠经济建设,在政府 的指导下,努力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帮助乡村贫困地区改善自身生活条件。其长处在于能够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但短处在于市场机制的运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够,所以乡村精准扶贫的实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2.1产业扶贫相对落后
要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实现自我脱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产业扶贫。乡村产业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方式,产业化水平偏低、产业结构脆弱,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意识淡薄,缺乏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需要进行产业帮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主体面临的重要挑战,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生产方式传统、产能相对低下,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很难依靠自身的生产发展来摆脱贫困。另外,在长期扶贫过程中产业扶贫虽然作为一个重要的扶贫举措,
但在实践中却往往缺少系统规划,扶贫方式过于简单,乡村产业的经营局限于农畜业,缺乏完整的产业链,除了提供基本农产品的经济功能外,不能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同时随着现代信息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新兴产业在城市地区显现出更多活力,这些是在乡村精准扶贫中缺少关注的地方。
2.2人才扶贫相对短缺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市的经济实力一直高于乡村地区的经济实力,城市以较强的吸引力吸引着大量的乡村人口往城市迁入。乡村地区的青壮年都主张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我国的农民工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留在乡村的以独居老人为主,乡村发展逐渐呈现出空心化和老龄化的特征,各类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或者被非合理化利用。乡村年老的劳动力既无法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也不能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的潜力。
精准扶贫是一场持久战,要想从根本上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乡村地区长久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去建设乡村。专业的人才队伍能够使精准扶贫的各项事业有必要的人才支撑,乡村人才的输入能够为脱贫致富提供动力。近年来,支援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农村特岗教师等一系列针对乡村贫困地区的人才选聘,使得乡村人才流失局面有所改善,但是有很多是暂时的帮扶,缺少后期工作的保障和推进。人才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包括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优势的人,包括一些可以为乡村振兴出智出力的人,现在的乡村很难留住这些人,造成了乡村精准扶贫虽有政策支持和保障,却没有建设人才实施的局面,这种人才短缺的现象值得深思O
2.3文化扶贫相对缺乏
农村文化发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着必要的支撑作用。首先,文化贫困是指出现的文化生活缺失或者形式单调、文化消费能力不足、公共服务在文化上体现不充分等现象。文化扶贫就是针对贫困地区文化贫困现象而采取的精准扶贫政策之一叫部分地区乡村文化缺失,基本没有文化活动,文化形式传统单一,先进文化很难被农民接触和了解,缺少新时期新文化的熏陶,导致农民的生活相对单一,缺乏脱贫的信心O摆脱文化贫困是精准扶贫全面性的体现。其次,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比较淡薄,贫困人口固化理念比较严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信息相对比较闭塞,新政策在农村宣传也相对滞后O同时,大量乡村人口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不能及时接受新的观点和新的政策引导,导致贫困地区整个精准扶贫过程缺少活力,创新精神也得不到发扬叫最后,教育扶贫的薄弱也是乡村文化氛围落后的关键原因,习近平指出,扶贫必扶智,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许多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原因在于文化水平落后的代际传播,贫困农村孩子的教育很难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他们甚至缺少公平教育的机会,致使很多贫困人口摆脱不了传统的思维习惯,在教育资源的共享方面也落后于城市。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扶贫已在政府的主导下采取了多样的措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扶贫方式更多采用资金支持、人力支持,扶贫主体力量在于地方政府,教育扶贫上主体的多元化还未实现,加大了教育扶贫的推进难度。
2.4生态扶贫相对滞后
良好的生态文明是乡村的珍贵资源和巨大优势,目前农村现代化建设还存在多方面的生态问题。在传统的发展观念指导下,农村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模仿城市的倾向,虽然在经济方面获得了较高的效益,
244韩国化妆品企业
但是这种发展方式给农村原有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自然资源也在被不合理地消耗”此外,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土地、河流等遭到严重污染”很多乡村人民没有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改善自身的贫困状态有着积极作用,一味消耗乡村生态资源,不改变对土地、田野、河流等资源的利用方式,在生态扶贫这一方面缺少活力和动力”
3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下乡村精准扶贫的对策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具有协调互补性,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使乡村贫困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能够使城乡人民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最终共享富裕成果”3.1以城乡产业融合带动产业扶贫
城乡融合发展是针对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与乡村的联动发展,需要运用城市的资源带动乡村发展,同时帮助城市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引导城市的社会资源不断向乡村地区投入,然后逐步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6]”在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产业扶贫不再是依靠乡村固有产业的发展,或者单纯接受城市资金的支持,而是要释放乡村发展的潜力,让
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等互相帮扶和融通,发挥各自产业生产优势,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促进城乡产业多种模式融合,改变传统产业扶贫状况”
乡村的基础产业就是农业,农产品的经营是乡村实现脱贫目标的基本手段,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保证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城市过剩的资本下乡”因此,需要在农业生产方面联合其他产业如物流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城乡工农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围绕乡村基础产业,发展新时期的新业态,发展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在城乡各生产要素融通的基础上,加快传统乡村经济转型和农业产业结构重塑,培育家庭农场、乡村车间和新型乡村企业,拓展产业扶贫方式,依靠城市与乡村要素的交融,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状况,逐步加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
3.2以城乡人才互动促进人才扶贫
人才是乡村人口脱贫和乡村地区振兴的重要推手”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大量有能力的人才奔向城市地区,乡村在吸引人才方面一直存在空白”贫困地区的整体性脱贫离不开人才和企业的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主张不断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地区发挥才能”一方面,给予农业企业家信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部分城市人才回乡发展创业,促进城镇企业家与乡村企业家在产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交流,既可以帮助乡村建设者吸取城市企业发展的经验,也可以帮助城镇企业家了解不同乡村发展的特色,支持特色产业扶贫计划;另一方面,利用城市发达的科技与信息资源优势,
培育乡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扶贫工作队伍,例如职业农民的培养”这些人才既能帮助振兴乡村特色产业,也能够利用新兴的互联网为产品的出销开辟新的渠道”
3.3以城乡文化交流推动文化扶贫
推动乡村精准扶贫,不仅要在经济上扶持贫困农民,而且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助力贫困地区发展”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是要重新挖掘乡土的精神价值,转变农民的思想并维护乡村的和谐稳定,要立足于乡村自身传统的文化习惯和现实发展的需求,同时让乡村汲取城市的知识、技术、信息等多种资源,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实际、带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径”在文化扶贫中,乡村要坚持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思想,加大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基础设施方面向城市看齐,推动网络、通信的普及,在农闲时开展文化活动,鼓励乡村地区的人们关注城市发展动态,学习城市创新发展经验和举措,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改变贫困人口思想意识,以促进城市优秀文化理念渗入乡村”
乡村教育的扶贫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共享教育资源的机会、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让城乡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为乡村振兴培养优秀人才”在教育资源上,要保证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城市教育资源同样丰富;在教育环境上,要保证乡村教学的基础设施往城市靠近,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师资力量上,乡村贫困地区的教师要与
城市教师相互交流和学习,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返回乡村地区,共同为乡村的教育事业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3.4以城乡生态共建加强生态扶贫
炖鲍鱼
生态扶贫是在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和生态相对脆弱的贫困地区,将该地区相对突出的生态优势与精准扶贫政策相结合,是在贫困地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重要脱贫方式”以往单向度的城镇化思维,不够重视乡村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而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则强调城乡两方双向度的流通、平等互补”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好乡村的原有资源并逐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全方位发展的优
245
势。一方面,要坚守住生态底线,不能牺牲本身薄弱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贫困地区要依照当地生态环境的特色发展绿色无公害的新型农业。另外,开展生态扶贫,推动美好乡村和乡村特色旅游业发展也是方法之一。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一条崭新道路,生态旅游的方式多种多样,要以精准扶贫政策的要求为指导,根据贫困地区生态实际和贫困人口实际需求,开发适合地区特色的生态农业和旅游业。这样不仅实现了城乡地区资源和优势上的合理共享,而且也为贫困人
村庄环境整治口共享脱贫发展成果提供了有效途径M。
4参考文献
义子[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冤[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9.
[2]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
(上接第241页)
4.2建议
4.2.1创新科技,保证粮食可持续生产。首先,要加大粮食专项人才培养:一是从事粮食科技研究的人才,二是从事粮食技术教育的人才,三是从事粮食科技管理的人才。政府应采取相关政策和奖励措施,鼓励专项人才参与基层建设、新农村建设。其次,提高粮户综合素质,在种粮地区定期开展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学的集中培训,推动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传播与实践。最后,基于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针,设立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基金,重点扶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科研课题。乔迁送礼
4.2.2多管齐下,保障农民可持续增收。首先,湖南省政府要加快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引导、推动土地有序流转,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兴旺相结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其次,由于农民“兼业化、高龄化、低文化”现象普遍,要通过培训一批、提升一批的专业种粮指导,以着力解决“谁种粮,谁种好粮”问题;最后,要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各经营主体明晰发展定位,加强分工合作,构建高效率、高收益的现代粮食经营体系。
二年级看图说话4.2.3开源节流,促进资源可持续使用。首先,要严守湖南省有效粮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并努力通过科技等手段不断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以满足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要求;其次,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并推动农机具大范围使用,以保证在有限的粮食耕地资源内产生更多的效益[9]。4.2.4防治兼并,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
2018,73(4):637-650.
[3]杨小婴,罗文春,贺岭.镇巴县陈家滩乡精准扶贫存在的
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0(11):28-30.
[4]郝云青.共享发展理念下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研究[D].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2018.
[5]赵迎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精准扶贫[J].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12-19.
[6]颜培霞.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8,34(11):110-115.
[7]梅浩.习近平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20(4):45-50.
[8]彭春凝.当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J].农村
经济,2016(5):91-95.
[9]郑宝华,晏铃.精准扶贫需要高度重视的理论与实践问
题[J].农村经济,2017(1):11-16.
[10]林志鹏.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J].
红旗文稿,2018(18):23-24.
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察和执法力度;其次,鼓励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农药、化肥等过度使用,推广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的使用,以保证耕地的肥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次,加大受灾地和水土流失地治理力度,并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提高其治理后的生产效率;最后,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粮户生态意识,并积极团结粮户发展生态农业。
5参考文献
[1]蔡波,张胜荣,胡凯.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江西省
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96-398.
爆炒鱿鱼的做法[2]赵丹丹,刘春明,鲍丙飞,等.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
子系统协调度分析: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8,38(4):157-163.
[3]毛小报,傅琳琳,毛晓红,等.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9,31(11):1926-1934.
[4]石汝杰.重庆市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分析评价[J].中国农
学通报,2014,30(32):72-76.
[5]张慧,肖国安.生态视角下中国粮食可持续安全状况评价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2):78-83.
[6]石敏.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粮食可持续发
展评价[J].南方农业,2020,14(11):124-125.
[7]邸菲,胡志全.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
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6):46-56.
[8]邙志鹏,魏振香.基于熵值法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
价及空间差异分析: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8(5):62-68.
[9]蒋和平,尧珏,蒋黎.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发展思
路与政策建议[J].经济学家,2020(1):110-118.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