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7-09 03:00:27 阅读: 评论:0

《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201104008
英文名称:Ornamental Botany
一、课程的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观赏植物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园林专业等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观赏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美化环境功能的园林栽培植物,包括木本观赏植物、观赏花卉和观赏草坪,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观赏植物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繁殖栽培特点、观赏特性及其园林应用价值,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观赏植物资源特点和多样性、地理分布、栽培简史、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以及不同类型植物的栽培要点和繁殖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观赏植物分类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对观赏植物美化环境、改善环境、产业发展以及在森林与自然风景旅游中的作用有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
  3.适应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园林专业等。
  4.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课堂教学54学时,2.5个学分,各专业基础课综合实习2周(含观赏植物学)。
  5.先修课程 观赏植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与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均有联系,它是园林设计、旅游区环境建设、环境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使用教材:
  李景侠 康永祥主编. 观赏植物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目:
  ①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陈俊愉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
  ② 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组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
  ③ 中国名花与欣赏(栽培与欣赏),王莲英,朱秀珍、虞佩珍,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
  ④ 观赏植物生物学,赵梁军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8
  ⑤ 中国兰花,吴应祥编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5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争取达到图文并茂,生动逼真。
  在观赏植物的习性分类(乔、灌、草)的基础上按照科、属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采用室内标本和校园、花房观赏植物观察辨识的方法。
  8.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成绩评定采用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有两部分组成:课堂考勤(10%)和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9.课外自学要求 根据课堂内容,在翻阅有关参考书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有关参考书查阅未知观赏植物,并将此作为扩展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依据教学单元,每学期可布置1-2次 大型作业,要求学生调查附近或校园的观赏植物并对所列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园林配置特点进行观察。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领先的近义词
  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观赏植物概念、功能、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园林建设、旅游及产业化中的作用;
  (2)掌握观赏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原产地气候类型分类、花卉品种分类原则、命名原则等基本知识;
  (3)了解不同类型观赏植物的主要特点,掌握识别北方地区常见的露地观赏植物的基本方法;
  (4)识别北方地区常见的露地观赏植物100-150种和温室常见栽培的观赏之植物50种。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100种常见观赏植物的直接辨识能力;
  (2)运用有关工具书独立查阅鉴定未知观赏植物种类的能力;
  (3)根据不同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和配置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学会运用观赏植物造景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
  三、课堂教学内容
  绪论
  主要讲授观赏植物学的概念、我国观赏植物资源、观赏植物栽培的意义、观赏植物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
  主要讲授观赏植物根、茎、叶、花、果的概念、一般形态识别和形态变异的认识;了解观赏植物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理解观赏植物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繁殖
  了解观赏植物生命周期的概念和不同类型观赏植物生命周期的特点;了解观赏植物的繁殖方法(种子繁殖、营养繁殖)。
  第三章 观赏植物与环境
  了解观赏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讲授光、温度对观赏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光、温的一般反映。
  第四章 观赏植物的装饰与应用
  了解观赏植物美化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以及在装饰环境过程中的一般应用原则和技术。讲授盆花、插花和鲜切花的应用中的艺术效果和制作过程。
  第五章 观赏植物的配植
  了解观赏植物的物配植的原则、基本形式、和不同类型观赏植物的方法。
  第六章 木本观赏植物
  按照乔木、灌木、藤本、竹类、棕榈类等大类,选择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进行讲解。
  讲课时可以按照科属关系进行大类讲解。
  常绿乔木:雪松 云杉 油松* 白皮松 侧柏 柏木 园柏 广玉兰 女贞 南洋杉*
  落叶乔木: 银杏 水杉 白玉兰 厚朴* 鹅掌楸 红叶李 梅 七叶树 夏橡* 榉树 珊瑚朴 杜仲* 花秋 木瓜 梨 苹果 樱桃 合欢 山合欢* 紫荆 国槐 红豆树* 椴树 芙蓉花* 珙桐 油树* 四照花* 白蜡 流苏树* 日本樱花 五角枫 三角枫
  常绿灌木: 苏铁* 红豆杉 白兰花* 含笑* 大叶黄杨 海桐花 冬青 枸骨 法国冬青 石楠 夹竹桃* 桂花 十大功劳(2种) 南天竹 金桔* 柑桔 山茶 火棘 雀舌黄杨
  落叶灌木: 牡丹 月季 玫瑰 剿丝花 铁梗海棠 石榴 映山红* 照山白* 黄蔷薇* 腊梅 白鹃梅* 紫丁香 珍珠梅 麻叶绣球 华北绣线菊* 鸡爪槭(红枫)红叶小檗 棣棠 鸡麻 木槿 瑞香* 结香 小腊* 连翘 枸桔* 栀子* 锦带花 金银木 忍冬 荚迷
  藤本: 紫藤 爬山虎 蛇葡萄* 凌霄 木香 铁线莲* 金银花* 南蛇藤* 猕猴桃* 多花蔷薇* 络石* 常春藤 迎春花*
  竹类: 紫竹* 阔叶箬竹 斑竹* 箭竹*
  棕榈类: 蒲葵* 棕榈 椰子*
  第七章 草本观赏植物
  讲述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的概念和一般特征,在此基础上可按大类讲解。
一、二年生花卉:一串红 鸡冠花 三色堇 金盏菊 石竹 福禄考* 虞美人 凤仙花
  紫罗兰* 金鱼草* 翠菊* 毛地黄* 百日草 万寿菊 皱菊 红叶苋* 矮牵牛 长春花* 美女樱 波氏菊* 矢车菊 蛇目菊 月见草* 圆叶牵牛* 千日红* 锦葵 秋葵* 半支莲
  宿根花卉:菊花 芍药 乌头* 鸢尾 蜀葵 紫菀* 落新妇* 金鸡菊 石竹 玉簪 火炬花* 剪秋萝* 宿根福禄考 随意草 石碱花* 一枝黄花
  球根花卉:大丽花 唐菖蒲 美人蕉 晚香玉* () 多花水仙 郁金香 风信子 百合 石蒜 球根鸢尾* 铃兰* 观音兰
  水生花卉:荷花 睡莲 千屈菜* 水葱* 凤眼莲 雨九花* 鸭舌草*
  蕨类植物 4-5种)、仙人掌类多肉植物(3-5种)
  第八章 草坪及地被植物*
  讲授常见典型地被植物种类和草坪植物的识别及装饰环的境效果。
  注:1.在讲授各论部分时,理论教学以大类为主,实验教学以种类识别为主。
  2.本课程要求实习2周,具体内容见实习大纲。
  表1 树木学实验课内容及所需设备
所需仪器、设备
实验一 观赏植物的形态识别
2
解剖刀、镊子、解剖针、扩大镜、体视多媒体解剖镜
实验二 常绿乔木 落叶乔木
2
镊子、解剖刀,体视显微镜,数码显微镜,解剖针,手持扩大镜
实验三 常绿灌木
2
镊子、解剖刀,体视显微镜,解剖针,手持扩大镜,多媒体投影
实验四 落叶灌木
2
同上
实验五 棕榈类 藤本 竹类
2
同上
实验六 一、二年生花卉
2
同上
实验七 宿根花卉
2
同上
实验八 球根观花卉
2
同上
实验九 仙人掌及多浆植物、水生观赏植物
2
同上
实验十 草坪与地被植物
2
同上
  四、教学学时分配
空调内机滴水
 课程内容
绪 论
1
1
第一章 观赏植物的形态及分类
6
2
8
第二章 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繁殖
2
2
第三章 观赏植物与环境
1
1
第四章 观赏植物的装饰与应用
2
2
第五章 观赏植物的配植
2
2
安全大检查
第六章 木本观赏植物
10
8
18
第七章 草本观赏植物
8
8
16
第八章 草坪及地被植物
2
2
4
合  计
34
20
54
观赏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观赏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堂讲授内容,掌握一般观赏植物的识别和识别方法,了解一般观赏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特性,培养学生独立鉴别观赏植物的能力。同时通过校园观赏植物生长状况、配置特点的观察,了解常见观赏植物的生态学特点。
  二、实验条件
  本课程实验分室内和室外实验。室内主要进行花的解剖结构观察、各种果实类型辨识,以及部分木本观赏植物的形态观察。室外实验,依托树木园、校园中常见栽培的观赏植物,对其进行露地鲜活植物的观察识别。因此,本课程实验的开设,应具备应有的实验用标本、花器解剖工具、扩大镜、体视解剖镜、多媒体体视解剖镜等;应具备种类丰富的室外观赏植物实习场所,如种类丰富的树木园、花卉苗圃、鲜切花基地等。
  三、实验材料
  通过不同季节观赏植物标本积累,要求实验材料中所用的各观赏植物标本,根、茎、叶、花、果齐全(花卉类)或枝、叶、花果齐全(木本类)。对于难以获得的实物标本可采用近焦放大数码照片代替。每次的实验课材料应尽可能采用校园或附近苗圃中的鲜活植物标。
  四、实验课主要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需开设10-12个试验。其实验类别以基础实验为主,开设1-2个综合性实验。肋骨断了怎么办
 
chaucer
序号帮助的近义词是什么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类型
实验内容
具体要求
1
实验一 观赏植物的形态识别
2
基础实验
实验
根、茎、叶类型;花、果结构
掌握根、茎、叶、花、果的形态。
2
实验二 常绿乔木、 落叶乔木
2
基础实验
实验
形态观察与识别
鉴定识别
3
实验三 常绿灌木
2
基础实验
实验
形态观察与识别
鉴定识别
4
实验四 落叶灌木
2
基础实验
实验
形态观察与识别
鉴定识别
5
实验五 棕榈类、藤本 竹类
2
基础实验
实验
形态观察与识别
鉴定识别
6
实验六 一、二年生花卉
2
基础实验
电脑硬盘
实验
形态观察与识别
鉴定识别
7
实验七 宿根花卉
2
基础实验
实验
形态观察与识别
鉴定识别
8
实验八 球根观花卉
2
基础实验
实验
形态观察与识别
鉴定识别
9
实验九 仙人掌及多浆植物、水生观赏植物
2
基础实验
实验
形态观察与识别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鉴定识别
10
实验十 草坪与地被植物
2
基础实验
实验
形态观察与识别
鉴定识别
11
实验十一 多年生观赏植物物候季相观察*
全年
综合实验
实验
物候观察
了解一般植物的生长节律
12
实验十二 校园观赏植物调查与配置*
一月
综合实验
实验
种类调查和配置调查
了解本地区观赏植物种类及其配置
* 表示可选内容。
环境艺术、旅游专业《观赏植物学》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充分体现适度、够用原则的基础上,应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和基本技能培训,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实习达到以下目的:1. 增强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综合理解;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识别观赏植物种类的能力;3.通过植物的色、姿、形等有价值的观赏部位的观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4.了解常见观赏植物的园林配置特点。
  二、实习内容
  1. 通过外业观察和内业鉴定,识别常见观赏植物。
  2. 通过生境和生长状况的观察,了解主要观赏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性。
  3. 通过各公园观赏植物的配置和人工植物造景的观察,了解植物在美化人类居住环境的作用。
  4. 在条件允许下,采集一定数量的标本,利用工具书籍进行内业识别鉴定。
  三、实习时间
  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共2周,其中:
  四、实习的安排方式
  基础课综合实习。
  五、考核内容和方式
  1. 识别常见观赏植物80-100种。
  2. 了解主要观赏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性。
  3. 了解赏植物的配置基本模式。
  4. 掌握利用工具书籍进行观赏植物的识别和鉴定方法。
  六、实习注意事项
  1、实习前要带上有关工具书和参考书。
  2、如采集标本,应带上有关工具。
  3、实习协作课程:
  艺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艺术设计概论、园林艺术
  旅游:旅游地理、生态旅游、旅游文化
  《观赏植物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5201104008
  课程名称:观赏植物学(Ornamental Botany)
  周 学 时:4 学分:2.5
  先修课程:
  内容简介:观赏植物学是研究观赏植物(Ornamental Plants)的系统分类、形态、物候、栽培、育种、利用及分布的科学,主要内容是观赏植物的分类(种类识别)和分布、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观赏特性及用途等,它是园林专业、花卉专业、森林旅游专业和生物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推荐使用教材:
  李景侠 康永祥主编. 观赏植物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目:
  ①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陈俊愉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
  ② 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组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
  ③ 中国名花与欣赏(栽培与欣赏),王莲英,朱秀珍、虞佩珍,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
  ④ 观赏植物生物学,赵梁军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8
  ⑤ 中国兰花,吴应祥编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5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03:0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865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业   实验   花卉   课程   识别   观察   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