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微生物名词解释(路福平版)

更新时间:2023-07-08 12:27:05 阅读:25 评论:0

          微生物名词解释(路福平)版
                      整理者:Chuck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指绝大多数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和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原核生物(prokaryotes):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的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大类群。
3. 细菌(bacteria:是指细胞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 杆菌: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5. 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结构,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6. 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一种大分子聚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7. 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8. 外膜(高频电疗法outer membrane):又称外壁,是Gˉ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它位于肽聚糖层外,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
9.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位于Gˉ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10. 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粉妆玉砌):指嵌合在LPS和磷脂层外膜上的20余种蛋白,多数功能还不清楚。
11. 孔蛋白(porins):是由三个相同分子量(36000)蛋白亚基组成的一种三聚体跨膜蛋白,中间有一直径约1 nm的孔道,通过孔的开、闭,可对进入外膜层的物质进行选择。
下一个目标
12. 脂蛋白(lipoprotein)是一种通过共价键使外膜层牢固地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的蛋白,分子量约为7200。
13. 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Gˉ细菌中细胞壁与细胞膜间的存在生物一连续空间。
14. L 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5. 原生质体galanz是什么牌子(protoplast)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G+细菌形成。
16. 间体(mesosome,或中体):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
17. 颗粒状贮藏物(rerve materials: 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18. 磁小体(megnetosome月份的别称: 存在于水生趋磁细菌或磁定向细菌体内,大多数具有Fe3O4、褐铁矿Fe3S4或黄铁矿FeS2组成的细胞内含物,直径在40-60nm,并被束缚在一层磷脂、蛋白质和糖蛋白的膜内。(是一种被某些细菌用来确认地磁场的内含物,由磁性铁组成。)
劳役19. 羧酶体(carboxysome):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 其大小与噬菌体相仿,约10nm,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20. 气泡(gas vocuoles: 许多光合营养型、无鞭毛运动的水生细菌中存在的充满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内由数排柱形小空泡组成,外有2nm厚的蛋白质膜包裹。
21. 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和基因组。指原核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22. 细胞质(cytoplasm:是位于细胞膜和拟核之间的物质,无色透明,呈粘液状,主要成分为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并有少量的无机盐和糖。
23. 芽孢(endospore 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24. 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25. 糖被(glycocalyx):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26. 鞭毛(flagellum,flagella)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着生的一至数十条长丝状、螺旋形的附属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27. 菌毛(fimbria,复数fimbriae)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28. 菌落(colony):将单个或少数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繁殖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29. 菌苔(bacterial lawn):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使大量“菌落”互相连成一片,形成菌苔。
30. 放线菌(Actinomyces):是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
31. 分生孢子: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然后细胞膜内陷,或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内陷;再由外向内收缩形成横膈膜;最终把孢子丝分成一串孢子丝。
32. 孢囊孢子:放线菌中的游动放线菌属和链孢囊菌属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可以放出大量的孢囊孢子。
33. 蓝细菌:也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34.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类菌质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多数为致病菌。
35.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
36. 衣原体(Chlamydia):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具有滤过性的在真核细胞内专性能量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37. 真核生物(Eukaryotes):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38. 殖(budding):指在母细胞表面(尤其在其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逐渐增大,再脱离母体细胞后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39. 裂殖(fission: 是少数酵母菌进行的繁殖方式,即酵母细胞延长,核分裂为二,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隔分为两个具有单核的子细胞的繁殖方式。
40. 生活史: 是指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包括无性和有性过程)产生新个体的全部过程。
41.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在繁殖过程中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成为烈性噬菌体。
42.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反之,进入菌体后并不进行增殖或引起溶菌的则称之为温和噬菌体。
43. 反受体(antireceptor):病毒吸附蛋白是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的毒粒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亦称做反受体。
44. 感染复数(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就称感染复数。
45. 自外裂解(lysis from without):大量噬菌体吸附于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的现象称之为自外裂解。
46. 裂解量(burst size):是每个受侵染的细胞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数目。。
47. 效价(滴度)(titre, titer):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膝盖的英语
48. 一级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滴度为纵坐标,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49. 溶源性(lysogeny):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50. 前噬菌体(prophage):高风险投资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其敏感宿主的细胞后,前者的核酸可整合到后者的核基因组(genome,即核染色体)上,这种处于整合态的噬菌体核酸,称作前噬菌体。
51. 多角体(polyhedron):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涵体,称为多角体。
52. 微生物的营养(nutrition):指微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合适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的生长、繁殖之需并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称作微生物的营养。
53. 营养物(nutrient):是微生物构成菌体细胞的基础材料,也是获取能量以维持其他代
谢机能必需的物质基础。
54. 碳源(carbon source):凡是可以作为微生物细胞结构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55. 碳源谱(spectrum of carbon sources):如把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可利用的碳源范围即碳源谱。
56. 双功能营养物(difunctional nutrient):对一切异养微生物来说,其碳源同时又兼作能源,这种碳源称为双功能营养物。
57. 能源(energy source):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称为能源。
58.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称为生长因子。
59. 无机盐(mineral salts):无机盐或矿质元素主要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源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
60.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61.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被动运送,是一种物理扩散作用。被输送的物质靠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为动力,溶质分子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扩散,知道两边的浓度相等为止。这个过程不消耗能量。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12:2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854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细菌   噬菌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