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件本地化视角看微信用户界面的英译

更新时间:2023-07-07 11:17:53 阅读: 评论:0

酒红色显皮肤黑还是白
作者简介:雷春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口译、英
语教学法。
市场中,只有在华人华侨较多且文化背景与中国大陆相近的东南亚地区,微信的国际化发展才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由于国外同类软件起步发展较早,已形成了一定的用户群体,具有先发优势,在同类软件已形成成熟生态圈的情况下,国外用户很少尝试使用微信软件;其二,微信的很多功能是根据国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而设计开发的,例如红包、微信支付等,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功能在海外并不一定能得到认可,例如很多欧美国家并无发红包的习惯;其三,微信多语言版本的翻译功能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这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海外用户的操作体验,也会影响这些用户对于微信的接受程度和认同感。
祝女朋友生日快乐因此,只有在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重视海外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做好微信的本地化翻译,才能逐步缩小微信与国外主流社交软件的差距,让微信在海外社交软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综上所述,微信能否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走出国门,输出文化与科技软实力,本地化翻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软件本地化与翻译
软件本地化(Localization)是指将一个产品按特定国家/地区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软件生产活动(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2011)。翻译是软件本地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决定着本地化软件的语言质量和用户体验。良好的翻译来自良好的翻译策略,而良好的翻译策略来自译者对翻译文本特征和翻译目标的正确分析(崔启亮等,2015)。软件本地化的翻译与传统的语篇翻译有着显著差异:其源文本主要是计算机文件,例如网页、软件和音视频文件等;其翻译过程主要依赖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以及人机互动;其翻译目的是拓展软件的全球化市场,扩大用户规模从而使开发者获得经济利益。
本文以微信7.0.13版英文界面为例,结合文本特征、翻译技巧和中西文化差异等因素,分析微信本地化英译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试图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译建议。
3 微信用户界面的文本特征
3.1 碎片化
微信用户界面的文本大多为独立的单词或词组,文本具有独立性。此外,受到界面显示空间的限制,微信用户界面的文本大多为2~4个汉字,较为简短。有学者将文本的这种独立短小的特征称为“碎片化”特征(Fragmentary)(杨颖波,2011)。首先,为了避免主观臆想和“字对字”的简单直译,译者要选择合适的用词,进行准确的本地化翻译;其次,为保持界面的简洁、美观,译文要简短精练,以
不超过3个单词为宜。
3.2 中立性
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层次用户在文化和习俗方面的需求,为了减少软件多语言本地化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理解歧义,作为本地化基准的源语言软件的文本必须保持文化中立性(neutrality)(崔启亮等,2015)。因此,对于颜色、数字、宗教等存在中西方差异的信息,译者要尽量使用文化中立的词语和句式,避免引起文化冲突和歧义。
3.3 信息性
微信用户界面的文本需要能清晰明确地传达信息,让用户能够“顾名思义”,快速寻找到所要使用的功能。因此,译文也要做到尽量简单、直白,避免生僻词汇、长难句和复杂句的使用。同时,不同界面下的相同功能,应使用统一且规范的译文。
3.4 情感性
微信用户界面的文本不仅表示一定的功能信息,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性表达,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提高用户对于该软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例如,“红包”当中的“红”除了
收稿日期:2020-5-24
代表“金钱”之外,还具有“祝福、喜庆”的文化内涵;“小程序”中的“小”除了体现出程序本身的小巧之外,还反映出“小程序”无须安装、“用完即走”的便捷性特点。
4 微信用户界面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
软件本地化翻译需要译者分析本地化翻译的文本特征、翻译目的、译文受众、源语言及目标语言文化,并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崔启亮,2015)。微信用户界面的英译主要采用了以下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4.1 归化策略(Domesticating Strategy)
归化策略是一种以目标语用户群体为中心的翻译策略。为了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与使用习惯,微信本地化英译往往使用归化策略。
天津开埠
4.1.1 意译法(Liberal/Free Translation)
意译法可以将复杂难懂的源语言转换为简单易懂的目标语言,并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翻译腔”的出现,达到语言上的“动态对等”。此外,意译还常常用来翻译一些含有文化隐喻的习语、俗语、特殊词汇等,以便于目标读者理解译文。具体来说,意译法包括如下两种翻译方法:
(1)释译法(Paraphra)。译者对原文进行解释性翻译,但并不用目的语的惯用语来替换原文的词句(熊兵,2014)。以下两个短语的翻译均采用了释译法,对微信的功能进行了简单解释,体现了文本的信息性特征。
例1:看一看(即浏览近期好友关注并点赞的热点文章和头条)
译文:Top Stories
例2:面对面建群(即在线下面对面的私密场合创建群聊)
译文:Join Private Group
(2)套译法(Idiomatic Translation)。
套译虽然也是一种解释,但这种解释是通过借用目的语的惯用语来替换原文词句,因此与释义法有所区别(熊兵,2014)。以下三个短语的翻译均采用了套译法,借用了国外社交软件中的惯用词汇,旨在让海外用户能够快速适应微信中的功能。
例3:朋友圈
译文:Moments(借鉴了在国外的私密社交软件Path中相似功能模块的名称)
例4:表情
译文:Stickers(Facebook Message和iMessage当中,都将表情图称作是Stickers)例5:赞
译文:L i k e(L i k e一词最早出现于Facebook当中)
4.1.2 创译法(Recreation)
为了满足和实现目标群体的特定需求和翻译目的,译者有时不会拘泥于原文的意义和形式,而是对原文进行二次创作。这样的翻译方法称作创译法。
例6:朋友在看
译文:Wow
“朋友在看”提供了一种文章传播方式:当用户看到喜欢的文章时,可以点击文章结尾的“在看”按钮,随后,文章的标题和题图就会被推送到该用户微信好友的“朋友在看”页面上。这里,译者没有拘泥于原文的意义与形式,而是使用创译法,选用了简短的拟声感叹词Wow,体现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反映了译文文本的情感性特征和碎片化特征。
4.2 异化策略(Foreignizing Strategy)
异化策略是一种以源语作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译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尽量向源语靠拢,在译文中最大限度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保留异国情调。
4.2.1 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法是既保留原文内容,也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法能够忠实地传达源语的思想,体现源语的精髓。经过统计不难发现,直译法是微信本地化英译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翻译方法。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名称的翻译均采用了直译法,体现了信息性的文本特征。
例7:扫一扫
译文:Scan
例8:摇一摇
译文:Shake
例9:附近的人译文:People Nearby 4.2.2 直译与音译结合法音译法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符号表示
出来的方法”(熊兵,2014)。而在软件本地
神仙道2化翻译中,单纯使用音译法,往往会使用户无
法理解产品的功能,因此,译者常将直译与音
译结合,将品牌名称音译,而将其具体功能意
译,译成“品牌+功能”的结构。例如“支付
宝”被译作Alipay ,“滴滴打车”被译作Didi
Taxi 等。
例10:微信
译文:WeChat 例11:微信运动译文:WeRun 例10和例11采用直译法翻译具体的功能名称“聊天”和“运动”,采用音译法翻译“微”,译文具有鲜明的品牌特征,构成了“品牌+功能”的文本结构,易于
辨识和记忆。同时,We 这一单词具有语音和意义的双关性,不仅代表着“微信(WeChat )”的品牌意义,而且还可以理解为“我们”——体现了该产品的社交属性。 5  改译建议
5.1 翻译不够准确图1 emoji 图1和图2中的这些图案在中文中都可称为“表情”,但是在英文中则分别由不同的词汇来表示,不应混为一谈。图1中的表情图案,在英文中对应的应是emoji ——音译自日语“絵文字”。而图2中的“表情包”,则应ghost教程
我是班主任译为stickers 。因此,笔者建议将图1中的All Stickers 改译为All Emojis
图2 stickers
5.2 翻译方法使用不当
5.2.1 红包
微信英文版中的红包采用了直译法,译为Red Packet 。红色在东西方的象征意义存在差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喜庆、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经常与“战火、危险”等意象联系在一起,海外用户可能难以理解红包在中国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于文化内涵较复杂的“红包”一词,笔者建议采用意译法,将其译为Lucky Money ,这样更符合中外事管理
立性的文本特征。
5.2.2 小程序
微信英文版中的“小程序”采用了直译
法,译为Mini Programs 。“小程序”的“小”
不仅指程序本身小巧,而且还体现了无须安
装、“用完即走”的“轻量级应用”的概念。
早在2016年,谷歌公司就公布了名为Instant
html按钮Apps 的技术,让人们无需安装也能享受Apps
带来的服务,Facebook 上也将类似的小游戏应
用称作Instant Games 。因此,微信英文版不妨
采用意译法中的套译法,将小程序译为Instant
Apps ,使译文更具信息性和情感性。
5.2.3 支付
微信英文版中的“支付”采用了直译
法,同时运用了增词的手段,使得原译文较长,不符合应用软件文本的“碎片化”特征。因此,笔者建议借鉴“微信”“微信运动”的
作者简介:李思敏,硕士。
祁文慧,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11:1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835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微信   用户   软件   文本   文化   特征   策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