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口结构及其变化研究
摘要
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第一资源。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人口结构不仅关系到该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还与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紧密相关。所以研究某一地域的人口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鄂尔多斯市人口结构,总结了现今其人口发展特点,主要是:人口低速稳定增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口结构逐渐变化,经济发展进入“人口红利”时期;促进城乡和谐,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劳动力结构变化,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明显;优先发展教育,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加强环境保护,人口生存环境不断改善。明代六大奸臣并通过鄂尔多斯市1949年~1989年的人口结构变化,找出其发展形势。分析得出鄂尔多斯市的人口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使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与之相协调。
关键词:鄂尔多斯;人口结构;变化;特点;问题
Abstract
Population i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deciding factor, human resources are needed for social development resource.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o hand in hand, cloly interrelate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region's demographic trend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 So on a geographical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Ordos cit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day's development of its population, mainly: population growth and low speed stability, economic,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demographic changes, economic development gradually entered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period; promote harmony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side, the urbanization level significantly improve; labor force structure, population transfers to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significantly;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cultur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by erduos 1949 ~ 1989 demographic change, find out its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Ordos city population developments and problems, the problem acc拜别
ordingly suggested measures to enabl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rdos city and coordination. 净海龙
Keywords: Erdos;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 features; issues
引言…………………………………………………………………………………1
1鄂尔多斯市概况…………………………………………………………………2
1.1鄂尔多斯市人文………………………………………………………………2
1.2鄂尔多斯市经济………………………………………………………………2屏幕闪屏
2鄂尔多斯市人口结构现状………………………………………………………3
2.1人口结构基本状况……………………………………………………………3
2.2研究人口结构及其变化的重要意义…………………………………………4
3鄂尔多斯市人口结构变化………………………………………………………4
3.1年龄组成………………………………………………………………………4
3.2性别结构………………………………………………………………………5
3.3城乡分布………………………………………………………………………6
3.4民族结构………………………………………………………………………6
3.5职业、行业结构………………………………………………………………7
4人口结构研究分析………………………………………………………………8对联哪边是上联
5针对研究提出措施建议…………………………………………………………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人口是生产力构成的要素,是经济关系的体现者,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构成表现为质的区别和量的比例,其状况如何,取决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状况,同时对国民经济发展也有反馈的促进与制约作用。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口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采用统计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对鄂尔多斯市1949年~1989年的人口结构进行研究,并针对现今鄂尔多斯市人口结构状况,综合分析得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通过研究鄂尔多斯市的人口结构,可以掌握其发展规律,了解该地的人口发展趋势,使鄂尔多斯市的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目前,研究人口结构的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研究人口问题资料需要比较广泛,时间跨度比较大,内容比较多,许多地方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人口结构统计系统,所以研究所需要的很多材料还不够充足。
1鄂尔多斯市概况
鄂尔多斯市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隔黄河由西到东分
别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盟相望,南和东南与陕西省、山西省接壤。面积8.64万平方公里。人口119.89万,蒙古族14.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33万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地级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汉意为众多的宫殿。全市辖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旗1区。辖7个旗、1个市。盟行政公署驻东胜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24″-40°51′40〞,东经106°42′40〞-111°27′20〞。东西长约400千米,南北宽约340千米。总面积86752平方千米。截止2008年3月10日,据人口计生部门统计,全市有户籍人口150万人,外来流入人口44万。
1.1鄂尔多斯市人文
早在三万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是著名“河套人”的发祥地。秦时分属北地郡、云中郡、九原郡、上郡。汉时分属朔方郡、五原郡等。明为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落游牧地。清初划为6个旗(后增至7个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海拔大都在1000 1500米之间,有毛乌素沙漠和库布其沙漠,黄河流经全盟860公里,主要河流有都思图河、呼斯太河、纳林河、无定河等,有大小湖泊100多个。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9-10度。无霜期130-165天,年降水量300-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减为200-300毫米。
烧烤烤什么好吃
鄂尔多斯市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自治区毗邻,形成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鄂尔多斯市与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又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金三角”。境内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园、银肯响沙、准格尔召等名胜古迹。创业园区
火焰怎么画1.2鄂尔多斯市经济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迅猛,“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率先践行科学发展观,有效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07亿元,是前51年总和的2.6倍。2004年,鄂尔多斯跨入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2006年又成功跻身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并成为自治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速达32.2%,在全国333个地级城市中居第5位。人均GDP达6600美元,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列第8位, 年均增速达29.1%,居全国第4位。财政收入达到145.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2.3亿元,年均增速达41.9%,居全国第4位。人均财政收入达5434元,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列第7位,年均增速达39.
9%,居全国第4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2元,年均增速达15.4%,居全国第8位。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308元,年均增长速达13.7%,居全国第11位。三次产业比重为5.3:55:39.7。